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4年11月14日整理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若想“半亩方塘”一直清澈见底,就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若想保持思想的澄明和创新的火花,就要不断汲取知识之水才能观念常新,灵感不息。在不断深入学习思考中,阜南县第十小学教师阅读分享活动开始啦!
文品与人品---一元稹其人
分享人:张立
通过研究诗和诗人,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诗人的人品大都很赞!他们胸怀天下、悲天悯人、铁骨铮铮、广交益友,我估计没有高风亮节,心胸不坦坦荡荡,也写不出流传千古的诗篇。但也有个例外,这位诗人人品备受质疑,为人所不齿,他就是宋之问。宋之问人品差基本没有争论,所以本文谈的不是他,而是元稹。
元稹热心于政治,先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后任左拾遗,在位敢于直言上疏,直陈利弊,因得罪权贵,被贬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尉。后升任监察御史,又因弹劾不法官吏而被诬告,被外遣公务东台,后又被贬多次。终于等到唐穆宗继位,元稹被重用了,并于821年拜相。元稹励精图治,积极平定边乱,可谓尽职尽责,但又被诬告,被罢相,出任同州刺史。
元稹在诗歌、小说、散文方面都有所成就,著有《元氏长庆集》。著有传奇小说《莺莺传》,元稹在诗歌方面尤其突出,最著名的诗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元稹年轻时,跟一姑娘情深意长,她就是元稹《莺莺传》里的原型,我们权且叫她崔莺莺吧。\崔莺莺家虽不贫,但终归无实权,对元稹的官场之路无推动作用,故终被元稹所抛弃。元稹赴京应试后,因其文采而被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其小女韦丛尚未许配于人,元稹认为这是一个攀高枝的好机会,于是就求官心切,不惜抛弃崔莺莺,娶了韦丛。元稹与韦丛的结合,可看作政治联姻。但因韦丛贤惠,婚后生活还不错。但唐宪宗元和四年,即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下葬那天,元稹远在外地,写了著名的
《离思五首 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真好,但现实很打脸。
就在韦丛去世的同一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因久慕坠入红尘的才女兼诗人薛涛,故邀薛涛当面相见。这一见,可谓两情相悦,相见恨晚,薛涛更是深深坠入情网。元稹官场起起伏伏,四海为家,很难在一地待太久。他离开四川,两人只能通过书信诉说相思之苦。而薛涛虽朝思暮想,终被元稹抛弃,最终道袍换红装,青灯古佛伴终身。元稹继续他的桃花运,很快又被戏班出身的刘采春迷住,并评论刘采春诗比不上薛涛,但人比薛涛漂亮得多。两人交往七年,搞得轰轰烈烈,尽人皆知,但能想象得到,这段感情同样无疾而终。在情感方面,元稹被很多人称为“渣男”。
元稹很像一个人,就是金庸武侠中的段正淳,本身就很优秀,又有势力,所以很多女人往前凑,两人都是“见一个爱一个”的情种,他们跟每个女人在一起时可能确是真心的,但终会喜新厌旧,唯留新人笑旧人哭。
在人品方面,我给元稹打0分。这就是大唐颇具争议性的诗人元稹。
读《刘可钦与主体教育》有感
分享人:焦飞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句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倾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读书既可以拓展知识面,又可以改变我们单调的生活状态;既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师高尚情操。
老师们,你们想享受幸福吗?那么,就跟我来吧!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老师们,让我们从读书开始,让你的八小时之外溢满书香,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静品书香,为心灵寻一份踏实!捧着书,打开心。慢慢释放出自己,填满快乐的因素!愿我们“读永恒的书,做博雅的人”!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分享
分享人:任洪光
今年暑期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书中全面地阐释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等。其中有好多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书中收纳了他的许多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李老师的那份“爱”。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李老师说:“我们的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中快乐地学习、成长。”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遭到有些学生的不喜欢呢?对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当读完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李镇西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
他说:“当我们爱学生时,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可不是吗,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地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
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有时候我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学生跟我总有一种距离感。从学生的作文和周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比较喜欢裴兰利老师。他们说,裴老师有时会在数学课上带他们做游戏,他们学习累了裴老师还会用电脑给他们放歌听 等等。我就想平常我对他们付出的也不少呀,对他们也很关心啊,为什么他们还不太喜欢我呢?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我反思自己才明白:其实我平时并没有做到拥有一颗真正的“童心”,好多时候我还是在意了自己的所谓“师道尊严”,以至于无形之中就与孩子拉开了距离。
很多时候我们总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而李老师却说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啊,只有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现在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当众批评他的话,就会伤到他的面子,会让他形成逆反心理。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我们班的王嘉俊同学,是一个聪明好动的孩子,成绩也不错,就是行为习惯不好。一次我上课时,他钻到桌子下面去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好一顿批评。
接下来我在讲试卷的时候提问他回答问题,结果我提问的是第五题他却回答第六题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又给他恨恨地批评了他!之后的家长会我就跟他家长提到了这件事。从家长那里我才知道:他当时是笔掉地上了钻桌子下面去捡,结果被老师当众批评,感觉很没有面子,心里很有情绪,后来就不想听课了,所以,当我提问他第五题时,他回答成了第六题。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千万不能伤到他们的尊严。
读完《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我感受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其实并不容易,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我们要想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耐心。
其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人人皆知。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读书分享《教育向美而生》
分享人:孙翠萍
《教育向美而生》是全国著名班主任郑英老师著作。本书不仅提供了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而且自始至终贯穿了“教育向美”的育人理念。
郑英老师认为,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同时成就于教育的美。通过“让教师美好”和“让教育美好”这两个层面的叙述,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
作者简介:郑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她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郑英老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辑:“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和“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郑英老师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分享了如何让教师和教育变得更加美好。书中不仅包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还有许多生动的教育案例,旨在启发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育中发现美、创造美,并以此影响和启迪学生。
金句赏析:
1. “一个美好的教师,要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2. “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教育之法,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了解天性,尊重天性,顺着天性,守护天性,顺性挖潜,引导孩子向上、向光地生长。”3. “最美的教育,莫过于师生相互启迪,彼此成全。”
读书感悟:阅读《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美的传递和启迪。郑英老师以其深邃的思考和优雅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教育中的诗意和浪漫。她的文字让我认识到,教育者应当怀有诗心和匠心,以成就教育的美。
在教育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如郑英老师所说,教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魅力总是与它的难度成正比。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直面教育中的问题,用智慧和爱心去解决,从而在教育中收获成长和美好。
此外,郑英老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天性,守护他们的天性,并给予恰当的引领和点拨。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和唤醒,在于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使之绽放。
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追求美好,向阳而行,用我们的行动和心灵去影响和启迪下一代,让他们在教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最美好的自己。
书香正浓,成长最美。阅读的魅力,只有靠近它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阜南十小的教师们将继续走进阅读的世界,让书香浸润心灵,让阅读点亮人生。图文:张立 焦飞 任红光 孙翠萍初审:韩亮复审:谢秀明终审:贾丽媛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8
#阜南鲍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