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总面积1116平方千米。这片土地,曾饱经沧桑。过去,这里常年少雨,虽有黄河流经,却因汛期黄河常决堤,导致严重内涝。水患过后,盐碱地又让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入无尽的困苦之中。
1962年冬,焦裕禄临危受命,担任兰考县委书记。面对兰考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带领全县人民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农民深受盐碱危害,土地几乎颗粒无收,但焦裕禄没有放弃。他带领大家防风固沙,在风沙中种下希望的树苗;治理内涝,规划水利工程,让肆虐的洪水得到控制;改良盐碱地,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寻找适合这片土地的生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兰考的自然面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田野里开始有了绿意,百姓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兰考人民。临终前,他满怀牵挂,希望能埋在沙丘上,看着兰考被治理好,他的心中装的全是兰考的未来。
焦裕禄去世后,兰考县委干部张钦礼等人熟知他的事迹,积极汇报相关情况,引起了上级的关注。1965年12月,《人民日报》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前往兰考采访,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他们被焦裕禄的精神深深打动,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及社论,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从此传遍全国,成为激励无数人的精神力量。
然而,网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实言论。有文章称,为撰写该通讯提供一手资料的张钦礼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是遭人陷害,是因捏造焦裕禄事迹而沦为阶下囚,还描述兰考百姓对他的爱戴,暗示其被冤枉。但事实并非如此。资料显示,“文革”期间,张钦礼追随“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犯有严重罪行。1979年12月24日 ,商丘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所谓“因提供虚假材料遭逮捕”完全是无稽之谈。
焦裕禄的事迹真实可靠,有大量事实支撑,是广大干部群众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他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无私奉献。我们应尊重历史事实,珍视焦裕禄精神这笔宝贵的财富,让它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而不是被谣言所误导,亵渎这份伟大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