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院》:如何解读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妙人儿 2025-02-22 10:30:25

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坐落着曾经让全国人民谈之色变的刘文彩庄园。这座占地百余亩的庄园,由住宅、仓库、碾坊等多个建筑群构成,尽显气派奢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开展土改运动,旨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刘文彩庄园被政府没收接管,改造成阶级教育展览基地。

1958年,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设立,旨在展现大地主刘文彩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但因馆内1000多平米的两个四合院中空空荡荡,缺乏实物支撑,长期处于关闭状态。1965年,陈列馆馆长向四川美院发函请求支援塑像。美院领导认为这既是为民服务的机会,也是学生实习的好契机,便欣然组织人员前往。

1965年6月4日,美院雕塑系七名师生与陈列馆四名美术工作者组成创作队伍,6月23日正式动工。创作组现场模拟情节和人物位置,请来十多位农民表演交租情景,用于素描、打样稿,形成长卷设计并确定总设计图。雕塑采用流水作业,学院派和乡土派融合,美院师生长于结构做造型,民间艺人善做衣纹负责细节。创作过程中,一位老农建议手推鸡公车交租的雕塑双手握车把,额头上汗水顺着稻草下滴,成为经典细节;创作人员还将集市上两个小姑娘疲惫的神态用在牢房外等候母亲的小女孩雕塑上,效果生动。全国美协负责人华君武、王朝闻看过雕塑群后,称其是“原子弹”,将轰动全国。

当年国庆,《收租院》泥塑群预展,三天接待两万人。四十个复制泥塑和部分巨幅照片组成的《收租院》在北京展览馆展出,五个月接待观众47万人 。有人诟病《收租院》群塑是“谎言艺术”,但这一特殊时代的产物,不应被过度解读。我们更应从艺术角度欣赏其魅力,四川美院师生用艺术构思、技巧和能力,向学校和社会交出了满意答卷,《收租院》群塑无疑是四川美院美术史,乃至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不可忽视的艺术符号。

1 阅读:3

评论列表

吴风起浪9998

吴风起浪9998

2
2025-02-22 21:50

太震撼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