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00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百亿票房影片,在全球票房榜稳居前20。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更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曾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一举摘得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第二的优异成绩。这次的《魔童闹海》爆火,既折射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展现了中国动画影片高质量飞速发展的现状。
十年前,当《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苦苦摇旗呐喊的时候,我们或许很难料到十年后的这般奇迹盛景。《哪吒2》成功的背后,是创作团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死磕”到底的信念与决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不断崛起的又一里程碑。
一直以来,哪吒形象一直具有鲜明的排斥性民族文化基因,如今的朋克哪吒的动画形象,则暗含了一条中国跨文化路径的华丽转身与接轨。主创团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青铜人像,嫁接到片中“结界兽”身上,太乙真人被设计为一位四川方言的喜剧角色。这些,都为影片的“本土化”走向世界探索出来一条可行的路径。
影片中,叛逆少年,为了拯救世界而参加考试,却终于在考场中觉醒,最终坚定地与制度割袍断席。对中国普通家庭而言,考试为什么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其过程彰显“机会均等”,其结果的“阶层跃迁”,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何会在几十年高考文化的沉淀中,成为最流行的誓师宣言。影片中,一桥段尤为引发深思,龙族群策群力,为敖丙织成“万龙甲”。每一块染着鲜血的鳞片,都是从父辈身上撕下来的,这是整个家族的沉重嘱托。对敖丙而言,“升仙”就是他逆天改命的大考。无独有偶,续集里的哪吒,也成了“全村的希望”,而且还得奋勇地连闯三关,哪怕头破血流。
如果将哪吒连闯三关视作一种“胜”,那么这绝对是“压抑的胜”、“血腥的胜”。正如哪吒明知陈塘关生灵涂炭、父母失踪,却仍要忍痛考完最后一场的缘由。重压之下,哪吒近乎呆滞的目光,令人不由得想起千千万万的应试考生。如果这是一场生存悠关的赌博,那么,那么我们不得不说,游戏规则是残酷而不人性的。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伤害同类;不参加游戏,自己则无法生存下去。这无疑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两难选择。
这部影片的主创团队达4000余人,特效镜头近2000个。在整个创作过程里,团队首要解决的是创意。“为此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效果研发上。好的作品必须打磨,时间是省不了的。我们的原则是,时间服务质量。”制片人刘文章说。片尾“洪流大战”场面宏大,人员数以亿计,而且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都不一样,有的挥动战旗,有的冲锋陷阵……仅这个视效就花了一年半时间。海妖攻击陈塘关一场戏,锁妖阵下镇压的成千上万个海妖都要戴上锁链,这在视效团队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制片人根本不接受反驳:“电影不是拍给导演看的,是拍给观众看的。只有尊重观众,观众才会尊重你。”
值得骄傲的是,中国三维动画的技术能力和制作实现能力,已经在国际上妥妥地处于领先。《魔童闹海》中的一些高难度视效镜头,在国外顶级工作室制作后未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全部由国内团队完美搞定。
吴风起浪999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