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食油,尚未自由

理想吕 2024-10-19 05:54:50

前言

无论动物油脂,还是植物油,都是个好东西,我们根本离不开。

‌先秦时期‌,人们主要使用‌麻类和荏子来提炼植物油,严格上说只有这两种才是我们本土的油料作物,尽管出油量较低,但却居位当时油脂来源的主要地位,毕竟植物油的产量和成本比起动物油脂,还是容易获取一些且便宜不少。

如果再早一些,我们的祖先则主要依靠动物脂肪来获得油脂,除了吃之外,他们很早就知道在冻伤或者烧伤的时候,可以通过涂抹油脂来缓解疼痛、让伤口好得快一些。

到了现在,油脂也就是食油变得不再昂贵和稀缺,而营养学家们给出的建议则是:成年人每天的油脂摄入量最好在25-30克,也就是一天三顿饭的食油不要超过2-3普通瓷勺。

可事实上,以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文化,这个量远远不够,比如川菜、湘菜;比如火锅、油炸。那么,我们的食油是不是已经实现完全自给、供应自由了呢?

(一)无处不在棕榈油

如果放在全球的角度,哪种食油才是人们吃得最多的呢?答案并不是我们习惯的豆油、菜油、花生油,而是棕榈油。

棕榈油是通过压榨油棕树上的棕榈果而成,而棕榈果的果肉、果仁分别可以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尽管本是同根生,但出油部位不同,价格和用途相差很大:棕榈油才是全世界普遍食用的,而棕榈仁油的价格较为昂贵。

棕榈树

人类食用棕榈油的历史超过5000年以上,它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时至今日,棕榈油以价格低廉、不易氧化、耐存耐放而更加普及,按照2022年公布的数据,全球棕榈油的消费量超过5000万吨,占据各类油脂消费总量的35%左右。

而且,棕榈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大量使用,让几乎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忠实用户,比如绝大部分油炸类工业化食品,像各类方便面、各种小零食等等,在简捷和美味面前,我们无法抗拒。

棕榈果

2023年我们一共进口了约433万吨的棕榈油,比2022年增长了27%以上,是全世界进口棕榈油最多的国家,其中从印尼进口棕榈油约210万吨、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约220万吨。

就全球棕榈油的产量来看,马来西亚世界第一、印尼世界第二,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能,加起来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而且它们也是我们进口棕榈油最为重要的来源。

非洲的尼日利亚排名世界第三,但棕榈油的单品价格低,如果舍近求远、从尼日利亚进口,就经济方面看是很不划算的,所以只能少量进口,起到调剂和补充的作用。

准备运往榨油厂的棕榈果

我们棕榈油自产量极低,尽管从80年代开始就在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尝试种植棕榈树,以便形成我们自己的棕榈油产能,结果很不理想,观赏价值已经没问题了,但经济价值却很低——达不到榨油条件甚至根本不出油,有些地方干脆作为小零食吃。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每年棕榈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没办法,棕榈油,不自由,对外依赖度极高。

观赏性的棕榈树

(二)炖煮依赖大豆油

在我们的生活中,豆油的接受度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以2023年我们一共进口了约9941万吨大豆,主要就是用来榨油,而且大豆的来源比较集中:

(1)巴西是我们最大的大豆来源国,2023年巴西向我们出口了约6995万吨的大豆,占我们全年进口总量的70%。

(2)其次是美国,2023年向我们出口了约2417万吨大豆‌,占我们全年进口总量的24%。

这两个国家加起来,份额约为94%,剩余的6%主要集中在阿根廷,所以就大豆来看,两个南美洲国家、一个北美洲国家,几乎包圆了我们的进口份额。

大豆

除了吃豆油,我们也需要吃肉,而大豆榨完油之后的残渣就是豆粕,这是非常好的动物饲料,间接保障我们的畜牧养殖和自产肉类的供应。

不过尽管我们进口了这么多大豆,榨油之后形成的豆粕还是不够用,所以我们每年还会专门进口一定数量的豆粕,2023年进口了约3万吨。

豆粕也会被做成素酱肉

按照我们14.1亿的总人口估算,仅2023年进口的9941万吨大豆,就相当于这一年人均进口了71公斤的大豆,在大豆和豆油方面,我们还是不太自由,但比棕榈油的对外依赖度低了不少,毕竟我们2023年全国自产的大豆总量约为2084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8%左右。

大豆和豆油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2024年国家的一号文件就特别将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列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待我们的大豆进口总量降下来、大豆自给率尽快拉上去。

东北震撼的大豆田

(三)华中西部菜籽油

客观地说,有些菜肴只能用菜籽油做出来才好吃;有些特色最好用菜籽油才有味道,比如油泼辣子,如果不用菜籽油,即使换上价格更贵的花生油、芝麻油,除了被嘲笑外行,重要是做出来的辣子根本不好吃。

这种利用油菜籽榨出来的植物油,我们的对外依赖度不仅高,而且来源的确十分单一,而单一就意味着稳定性甚至安全性并不高。

美丽的油菜花

2023年我们一共进口了549万吨的油菜籽,花费约270多亿人民币,其中从加拿大进口了约505万吨油菜籽,占比我们全年进口总量的92%左右。而加拿大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转移以及关税壁垒方面的态度,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那么在油菜籽出口方面,能否调整一下来源呢?比如距离我们最近的农业大国俄罗斯,不仅可以降低远洋运输的物流成本,而且对油菜籽供应的稳定性也有好处。

收获油菜籽

答案是很难。2023年俄罗斯全年的油菜籽产量约为420万吨,即使全部俄罗斯人都改吃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把420万吨的产能全部出口给我们,其实也远远不够——如果按照2023年俄罗斯总人口的数据即1.44亿,我们的人口总量是俄罗斯的10倍左右。

机械化收割甘蓝型油菜

重点是经过近百年的农业布局和产区投入,像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美国、巴西这样的农业大国、畜牧业大国,无论是更换农作物和牲畜种类,还是调整农业及畜牧业主产区的品种,都是一件成本极高、风险很大、见效周期漫长的一件事。

很明显,从这个角度看,与地缘关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0 阅读:12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