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儿时餐桌,虽简单质朴,却满是家的温暖与安心;而如今,身处繁华都市,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选择,我们的饮食生活究竟是蒸蒸日上,还是在忙碌奔波中迷失了方向?是时候探寻这背后的真相了。
当我们打开美团、大众点评或是饿了么,那眼花缭乱的线上线下店铺,似乎在大声宣告:如今的饮食选择之丰富,早已远超往昔。
然而,社交媒体上“生命体征维持餐”“打工人带饭糊弄学”以及“00后下班如何快速吃上饭”等话题的热度,却又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这看似美好的饮食景象,让人不禁深思:好好吃饭,是否真的已成为一种奢望?
为了揭开这个谜题,我们深入挖掘各个外卖平台的报告、餐饮行业的权威研报以及各类机构的详细调研报告,试图勾勒出当代年轻人饮食生活的真实面貌,看看它与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真切的感受,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偏差。
让我们从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开始:一日三餐,大家都吃全了吗?
在“早饭要吃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多年后,数据显示,有75.4%的成年人确实养成了好好吃早饭的习惯。但令人意外的是,晚餐却成为了被“舍弃”的重灾区,仅有40%的人能够保证每天都吃晚餐,甚至还有18.6%的人只是偶尔为之。
那么,对于那些努力吃满三餐的人来说,每一餐又是否按时进食呢?根据这份报告,只有八成的人能够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的饮食是规律的。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当体制内的朋友在晚上6点准时下班,享受温馨晚餐时,北京西二旗的写字楼里,却依然坐满了要在8点之后开会的人。
据对北上广深四地的调研统计,有多达115万的“社畜”在晚上10点至凌晨4点之间,还在办公地址点着外卖。朋友,你是否也是其中的一员呢?
三餐按时吃的朋友,饮食质量又如何呢?
艾瑞咨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5后受访人群中,37.2%的人更喜欢点外卖,28.3%的人外出就餐较为频繁,而经常在家吃饭的比例仅为23.7%。
说到频繁点外卖,是不是因为外卖的品类更加丰富多样呢?
然而,从2021年美团热门外卖榜单中,我们却看到了年轻人饮食的单调一面。套餐饭、汉堡和米线占据了第一梯队,炸物粥、烧烤和麻辣烫则属于第二梯队。
这些外卖食物,要么被预制菜所占据,要么以油炸食品居多。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00名受访者中,11%的人经常暴饮暴食,10%的人经常节食断食,高达40%的人曾因不健康饮食而导致消化系统受到损伤。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饮食水平,我们每天在饮食上要花费多少钱呢?
一份报告指出,超过60%的白领午餐价格在20元以内,20-30元的占比为27%。
那些公司有食堂,并且能够做到荤素搭配、口味俱佳的朋友们,欢迎出来“炫耀”一下,让我们好生羡慕羡慕。
在一线城市,20元能吃到什么呢?如果选择自己做饭,或许还能兼顾营养均衡;但若是依赖外卖,这个价格所能买到的食物,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20块钱,往往只能吃到那些看起来放一个月都不会坏的食物。
更糟糕的是,每天光是思考午饭吃什么,就已经耗费了我们50%的精力,再想想用什么视频来搭配午饭,又消耗掉30%的电量。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送我们进入城市开启新生活。
然而当我们独自面对饮食问题时,却常常陷入饥一顿饱一顿、有一顿没一顿的困境。难道我们的饮食真的变差了吗?
其实,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时光倒退三十年,中国的食物种类远没有现在这般丰富多样。橘子可能是冬天唯一的零食,洋芋烩酸菜便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而如今,我们能够吃到的蔬菜种类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打开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站,你会惊讶地发现,仅仅是想把所有蔬菜品种浏览一遍,就需要翻动7000多页,光是番茄的品种就多达200余种。
从成本角度来看,近10年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总体趋于平稳,粮油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也基本没有太大变动。
这意味着,食材成本在宏观层面上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一直在稳步下降,2019年吃饭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仅为28.2%,近三年虽略有上升,但也只维持在30.5%。
这种现象的背后,并非仅仅是产业升级那么简单。
近十年来,冷链行业的迅速普及,再加上闪送、快递、社区团购、外卖等采购配送方式的助力,以及预制菜工业的崛起,共同构建起了如今这个丰富多彩的副食品王国。
毫无疑问,我们具备了吃好三餐的物质条件,那么,为何我们却总是深陷吃饭的困境之中呢?
其实,并非我们不想好好吃饭,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愉悦的心情,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只是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吃饭这件事,已经被排到了优先级很低的位置。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平时凑合着吃,周末或假期再出去吃一顿好的,形成了一种“维持生命+下馆子”的饮食模式。这在生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据统计,我们每天花在吃喝上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1小时36分钟。相比之下,法国人则显得更加懂得享受生活,他们每天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可以悠然地享受进食过程。
除了时间紧张之外,糟糕的下厨体验也是许多人远离厨房的重要原因。
比如,早上每次使用破壁机磨豆浆时,那噪音仿佛在不断加深与合租室友之间的矛盾。想要做一道肉菜,却发现小红书攻略里宣称“有手就行”的空气炸锅,在自己手中却总是状况百出。
即便是简单的烤鸡翅,也可能会遭遇翻车,要么烤得又干又柴,要么外面熟了里面却还是生的。
再仔细看看电饭煲的内胆,那些细小的划痕已经清晰可见,里面的铝甚至都开始暴露出来。一想到每顿饭都可能会摄入铝元素,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然而,这只电饭煲才用了两年,此时更换,性价比实在是低得可怜。
这真的不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很多时候,我们好不容易鼓起做饭的勇气,却总是被现实中的这些小困难轻易击败。轻松吃好每一餐饭,我们喊在嘴上,却很难做到真正轻松。
1989年,2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慢食宣言,旨在对抗社会以扩大生产力之名对生活的扭曲,让每个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对饮食的尊重与享受。
让我们从慢慢吃饭开始,向快节奏的生活发起挑战。
让我们像父母曾经照顾我们那样,用心去照顾自己,因为吃,是现代人平等拥有的一种自我治愈方式,而食欲的满足,更是我们对抗世界的有力精神武器之一。文本来源@36氪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