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年三十,一家人热热闹闹,如今再无当时的感觉

村口小酒馆 2024-02-09 09:13:43

小时候看武侠片,觉着那些大侠们动不动就十年练剑,遥不可及。转眼三十年过去,才发现,天上月、丛中花,人生不过嗖忽间。

那会儿的大年夜,也就是除夕,家人们早早回到农村老家。白天男人们带着孩子,把家里、院子里,只要能贴春联的地方,都要贴上一遍。当时不时兴买春联,对子都是自己写,一年中难得有泼墨机会的父辈们,不仅写自家的对子,还要帮村里人写。这一刻,甭管你在外面混得有多不如意,那也是容光焕发,能听到不少“还是读书有出息”的好话。

村里人能自己做的绝对不花钱买。比如贴春联的浆糊,都是大锅里熬面,自己出。热乎乎的浆糊刚出锅有一股子香味儿,我曾偷偷尝过,没啥味道,倒是担心肚子被粘住,害怕了一整天。

贴完春联挂灯笼,挂灯笼吸引不了孩子,但是灯笼里的灯泡用多大瓦数,很让我们操心。一心盼着从屋子里拉出来的电线上能接个大瓦数的灯泡,那样,我们晚上拆鞭炮会很方便。

除夕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大家齐动手,从早晨就开始张罗。老家的习俗,年夜饭要吃猪头肉,也有人家吃煮牛头,就是没人吃羊头。为啥没有?羊头太小,不够肚子里没油水的人们过瘾。

酒肉酒肉,有酒得有肉,有肉需配酒。猪头燎了毛洗干净,大锅里加料炖上,猪蹄子猪肘子一锅煮,调料少,不浪费。酒从冰冷的小房里拿出来,瓶瓶排开,在外屋挨着炉子的墙角里缓着。中午喝的放在炕头上,温起来快些。

又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年三十的中午要吃炸糕。炸糕用黄米面,我们叫黍子面,没错,就是故人具鸡黍的那个黍。炸糕有红糖和豆沙两种馅料,前者给孩子吃,后者大家一起吃。红糖需要买,所以包的少,豆子自己种,可以无限做豆沙。

炸糕做一次要做一大盆,能吃十多天。很多人不喜欢吃现炸出的糕,嫌油性太重,待炸糕凉了后,上锅蒸一下,我们叫“溜糕”,软趴趴的,反而很好吃。村子里吃糕有过不是现场的比赛,据说最多的能吃二十八个。真不知他是怎么消化的,不难受么?

主食吃糕,菜是炖羊蝎子。人们吃肉机会少,秉承着要么不吃,要么吃饱吃好的原则,羊蝎子也是一炖一大锅。羊蝎子是自己养的羊留下来的,不剔肉,咬下去满口油,骨髓也要砸开吃。有力气大会发力的,吃骨髓时用手掰,双眼一瞪,膀子使劲儿,“啪”的一声脆响,骨头断开。当然,这一般是喝多了人逞能,大多数人还是吸吮,没那么费劲。

吃完中午饭,下午开始和面包饺子,也不赶时间,慢慢包慢慢聊。平常用来待客的茶水,放到大壶里煮开,撒一把白糖,一杯杯的喝着。饺子要包好多,下午包不完,晚饭后接着包。因为初一不动刀,所以明天所有的菜,今天需准备好。饺子两种馅:羊肉胡萝卜和猪肉大葱。

村子里吃饭早,年夜饭自下午四五点便开始了。煮的稀烂的猪头肉整个端上桌,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碗醋、酱油和蒜末调好的料,蘸着吃,要不然太腻。猪蹄和猪肘子同理。

菜也简单,家里有的、能买到的,无非是白菜、葱头、芹菜、蒜薹。这些都是炒一小盘,最多的是凉拌粉条,自己做的土豆粉,煮开,放上葱花香菜,佐以酱油醋香油,随便吃,吃完了再拌。粉条嘛,小房里多的是。

村子里的电视能收到的频道只有两个,大年夜都播放春晚。家人们吃着喝着,笑着闹着,一起品评节目的好坏。等到十二点快敲钟时,在外面的晾衣服绳子上挂好鞭炮,屋里的孩子们喊:“到点了!”外面的人立马点燃,噼里啪啦的声响,惊走了年兽,迎来了新春。

许多年过去,如今的我们对年三十自不比从前那般重视。不是心里不重视,而是平日里吃的喝的穿的,让我们提不起盼望。而那些在我们生命中,我们曾以为永远能陪伴的人,也渐次凋零,或许,人越少,心越淡定,年,也就越无所谓了吧。

3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