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8日晚,东航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
2024年度,中国东航(600115):
营业收入1321.20亿元,同比增长16.11%;
净亏损47.98亿元,同比减亏38.38亿元。
归母净亏42.26亿元,同比减亏39.64亿元。
如今,三大航均已公布2024年业绩,我们可以将东航与之对比,分析一下东航的业绩情况。
一、业绩亮点:改善最大
截至2024年底,东航在册飞机规模804架,较国航、南航分别少了126、113架。
如果剔除旗下子公司,东航的机队规模并不比两家少。
从三航对比来看,东航业绩改善最大。
一是从生产端表现来看,提升最优。
其实不仅与国航、南航两大央企比,即便与海航、春秋、吉祥等民营航司相比较来看,2024年度东航在生产端的表现可以用优异来形容。
2024年度,东航几个生产指标:
旅客周转量2458.9亿客公里,同比增长34.9%,是六家上市航司中增幅唯一超过30%的。
旅客运输量1.41亿人次,同比增长21.6%,是六家上市航司中提升幅度最大的。
客座率82.8%,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是六家上市航司中提升幅度最高的。
二是从业绩端表现来看,改善最大。
2024年度,东航减亏近40亿元,是所有航空公司中减亏幅度最大的。
二、经营结果:基本相当
当然有人会说了,东航亏损40多亿,还是三大航中亏损最多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其实,从三大航纯经营层面来看,东航并不比其他两大航差,最起码是差不多水平的。
比如国航,有两个重大因素影响。
一是国泰投资收益25亿元。
二是资产处置收益10亿元。
仅这两项,带来收益就高达35亿元。
比如南航,也有两个重大因素影响。
一是南航物流净利41.86亿元。
二是厦门航空净利6.97亿元。
这两家子公司贡献归母净利27亿元。
如果把这些因素剔除掉,国航、南航的归母净亏损也在40亿元左右,与东航差不多。
其实,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大家可能没看到。
三、应对挑战:变化最大
其实,相对于国航、南航,东航面临的挑战最大。
一是东航大本营处于相对中部,高铁冲击最大。
当下,高铁对民航的替代效应最明显。
东航处于高铁最为发达的地区,相比较国航在北、南航在南,东航平均航距最短,受高铁冲击最大。
二是上海是航司最多的地方,竞争最为激烈。
除了国航、南航在上海都有分公司之外,上海是航司竞争最激烈的城市。
除了东航之外,还有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金鹏航空等航空公司。
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都是上市航司,尤其是春秋航空是低成本航空,东航处于这样的一个竞争环境中,压力应该是最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东航在上海两场,相对国航在首都、南航在白云的份额都要低一些。
正是面临着这样的挑战,东航毅然做出了战略决策:
出海找市场!
正如东航所说的那样:
向远处飞、向国际飞、向新兴市场飞。
2024年,东航在国际市场运力大幅投放。
2024年,东航国际航线运力投入878亿座公里,同比增长118%。
东航国际航线运力投入甚至超过了机队规模比自己多100多架飞机的南航。
可想而知,东航在国际市场的决心有多大。
反过来看,东航在国内市场运力投入增速只有1.3%,是所有航司中最慢的。
翼哥认为,东航在国际市场加大运力投入,除了应对高铁冲击之外,还有两点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太卷,东航减少投入,给国内民航市场留下空间,留下一定喘息机会,是涵养民航生态圈的表现。
另一方面是体现了东航全力支持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上海航空枢纽的担当和作为。
此外,东航的C919已经达到10架,运行效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规模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3月30日新航季换季首日,东航C919开始执飞2条新的定期商业航线,分别是:
上海虹桥=沈阳航线(MU6339/6340)西安=广州航线(MU2303/2312)
届时,东航C919机队执飞的客运航线总数将达到12条,沈阳也将成为继上海、成都、北京、西安、广州、太原、重庆、武汉、香港后,东航C919通航的第10座城市。
展望未来,祝福东航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