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什么会一反“旧例”屠杀前朝皇室?他不怕失去民心吗?

史说新读 2023-12-26 12:45:07

公元420年六月壬戌,刘裕篡晋称帝,史称刘宋武帝,晋恭帝司马德文退居琅邪王府,东晋灭亡。

史载,对于刘裕的篡位,司马德文是早有预见的,当时刘裕命亲信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迫恭帝誊抄,司马德文不但欣然接受,还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时,晋室已失天下,因为有刘公,才延国祚二十年,今还之,理所当然。”

司马德文之所以做如此想,一是因为他这个皇帝确实是刘裕扶立上去的;二是,根据以往的旧例,废帝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虽然不再有皇帝的荣耀,但至少能善终,甚至富贵一世。

比如,被王莽所篡的汉少帝,虽然一直被软禁,但直到王莽死也未杀他,最后刘玄甚至还将他迎至临泾“欲立为天子”。

比如汉献帝,曹丕篡汉后,刘协不仅被封为山阳公,位在诸侯王之上,而且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曹丕甚至称:“天下之物孤与山阳公共享之”,刘协退位后又风风光光的活了14年,他的封国也直到西晋初年才被废除。

再比如禅位于司马炎的曹奂,不仅食邑万户,宫邺城,用天子旌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最后寿终正寝,封国还一直传承到南朝齐时才灭亡,比司马氏的国祚还长。

另外,兵临城下才投降的蜀后主刘禅、吴末帝孙皓也都得了个善终。

自己这个“主动”禅位的末帝,结局应该不会比他们差吧!司马德文有理由如此想。

所以他万万没想到,仅仅一年多,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了他,并尽屠司马氏皇族。从此也掀起了篡位者斩草除根的大浪潮,亡国之君再难保命。

那么刘裕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不杀前朝废帝的“旧例”?他不怕有失自己的仁厚之德,大失民心吗?

其一,两晋一百五十六年国祚,根本没有所谓的“得民心”,司马懿革了故主的命,也就是司马炎在位的二十年称得上国泰民安,随后就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虽然司马睿延续晋室,但纵观整个东晋,也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先是王敦不忿司马氏坐享其成,来了一次靖难,这还仅仅是在司马睿称帝的四年后,接着苏俊和祖约又不爽朝廷打压自己,来了一次清君侧,后来桓温更是直接做了一次曹操,差点篡了司马氏的江山,最后还有桓玄之乱、孙恩起义等等。

晋朝皇室也没有几个仁厚之君,除了两个开国之君还稍微说得过去以外,尽是自私自利之辈,对,还有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这样一个皇室,百姓会拥护吗?也许他们早就巴不得有人革了它的命。所以刘裕根本不会担心失了民心,反而可能还会赢得百姓的支持。

其二,司马氏的宗族势力并没有完全覆灭。

众所周知,司马炎建国后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强枝弱干、大封同姓诸侯王,这也造成了后来的八王之乱,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法也避免了被个别权臣趁虚而入,谋朝篡位。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虽然“王与马共天下”,但还是依祖制,分封同姓为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王敦的不满,始有王敦之乱。

所以,刘裕虽然大权独揽,但司马氏的势力依然非同小可,比如荆州都督,有“司马平西”之称的司马休之;出降后秦,授扬州刺史的司马国璠;归顺北魏,封琅琊郡王的司马楚之等等。

虽然他们或逃或降,但无论是在敌国还是在东晋内部都还有相当大的能量,而且他们的老祖宗篡魏的前车不远,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完全有可能卷土重来,基于这一点,刘裕也不会心慈手软。

其三,刘裕的实际情况不同于以往。

曹丕篡汉时33岁,而且还是他父亲一手打下的江山;司马炎篡魏时更是只有29岁,且已历两代三主,唯一一个年龄较大的王莽也不过54岁,而且还是“民选”上来的皇帝,对自己那是相当有信心。

但刘裕不同,他篡晋时已经58岁,站在“吃瓜群众”的角度看,也还只有两年的寿命了。

而且,更严峻的是,刘裕一生戎马,家室之念淡薄,直到年过不惑方始得子。太子刘义符才过元服之龄(14岁),其余六子多是童子,有天下之才的小弟刘道规也早已去世,而尚在世的二弟道怜、族弟遵考均懦弱无能。

刘家子弟第一代无英才,第二代未成人。这种情况下,刘裕就算知道屠戮禅位的前朝宗室有失仁厚,也不会留着这个隐患。

另外,刘裕是以一介寒门(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龙登九五,虽然武功鼎盛,但境内世家宗族强盛,对寒族称帝并不服气。如果留着司马氏,难保不会有人以此为旗帜,犯上作乱。

与其给子孙制造麻烦,还不如自己一力担之。

这可能就是刘裕所认为的必杀司马氏的原因。

大家以为呢?

1 阅读:423
评论列表
  • 2024-01-02 14:45

    必须杀光,东晋屡次复国就是因为司马氏没被杀光

  • 2023-12-29 15:55

    刘裕可以见证了符坚下场的人[得瑟][得瑟]一句话,就是前朝余孽自己把事情做绝了,就别怪别人了

    寂静的夜风 回复:
    可刘裕犯下的杀孽报应到他的后代身上了(齐高帝萧道成篡位后杀宋末帝刘准。)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