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县长父亲”有感,不应该看到县长二字就浮想联翩原创

壹号度文 2022-09-21 00:00:16

电影里,袁同学的作文获得了全区一等奖,作文的名字是《我的区长父亲》;

现实里,于老师的征文获得了全市一等奖,文章的名称是《我的县长父亲》;

当现实与魔幻交织在一起,怀着戏谑的心情,读完却很打脸。

作者于老师是山东某地一银行系统退休女干部,其父亲原是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县县长于志明。

其父亲1929年出生,14岁就参加抗战,在1955年就当选为县长,其年龄才26岁。1951年到1985年,这34年间,留下了129本的工作日记。在他59年的人生旅途当中,当过县长、当过炊事员、当过掏粪工,几起几落,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致力于地方发展、群众富裕。

其父亲是“无情”的。

在作者9岁的时候,母亲生病,上吐下泻发高烧去医院,让人带信给父亲,没想到驻村的父亲却说“我不是大夫,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忙。”

为什么这么无情?整理日记的时候才知道,那个时候正忙着和百姓秋收秋种!

更绝情的是,在1969年战争爆发以后,父亲将年仅16岁的大哥送入军营,1973年,又将作者二哥送入军营。

为什么这么无情?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宁,才能小家安稳!

其父亲是“冷血”的。

作为一家工厂的临时工,作者的大嫂恳求父亲退休后,让自己来接班这个非农业户口的“铁饭碗”,但是其父亲坚决不答应,“违反政策的事不能做!”

作者二哥退伍分配工作,作为时任民政副局长,并且分管安置,只需要稍稍变通一下,作者的二哥就能进事业单位,结果父亲“漠不关心”,最后分配到化肥厂。后面工厂效益下滑,组织给出政策可以调动,仍然拒绝调动。

作者的堂哥,作为当时的高学历人才,已经在水利厅上班的他响应号召回到故乡的水利局,当了一名临时工。水利局多次打报告要求将其转正,作者的父亲硬是压着没有批准。

其父亲是“抠门”的。

其父亲作为县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作者的大姐每星期步行七八十公里,其父亲也不愿意给她买一辆自行车。

三年困难时期,就算家里揭不开锅、自己的哥哥要饭、自己的腿浮肿得一按一个坑,但仍然信守对一个烈士的承诺,两年汇出35块。

然而,其父亲却是难得的好官、大大的清官、有情有义的仁官。

面对失去生活信心的群众,凭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励开导,让他走出阴霾;

为了摸清困难情况,带着馒头吃窝头,连谁家玉米苗出多少都记在本子上;

村庄大涝,拖着营养不良浮肿的身体,到村子一线视察、研究办法;

骑自行车下乡搞调研,饿得骑不动了,到农户家要枣子充饥,临走硬是留下了买枣钱;

即使下放到公社当炊事员,也没有吃过食堂一顿饭。

一辈子,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物质的财富,但是却留下了两箱书、一百多本工作日记,更有顶天立地的精神。

就是这样一个好干部,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全家人都没有受到优待和照顾!

正是因为老一辈的革命家,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才有现在,才有今天。

纯粹、清廉、正直、勤劳、信仰坚定,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赞扬、广泛传播。

这是一座丰碑,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爱岗敬业、刚正不阿的县长,更是一个铁面无私、严于待人的父亲。

虽然父亲与县长这两个词语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但是这“县长”就不能成为父亲了吗?

还是那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大秤砣是老百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而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献身热土,必将成为一生的追求和誓言。

0 阅读:141
评论列表

壹号度文

简介:多年体制内工作经验,深度介绍体制内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