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圈又注意到了高瓴的一波动作,不是密集买入了什么独角兽,而是2021年三季报陆续披露的机构名单中,高瓴旗下基金退出了爱尔眼科、凯莱英、泰格医药等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
“眼茅逻辑有变了?”“CXO前景堪忧?”
“价值投资”总是搞半路下车,让许多小散户再度感慨,”大佬的作业不好抄啊!”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在一些投资者眼里,高瓴资本似乎变得“陌生”起来。
今年,高瓴资本还清仓了曾扬言“永不退出”的教育股,持续减持被创始人张磊写入《价值》当做案例的良品铺子。还有消息称,高瓴今年正在加大二级市场投资,相对比而言,二级市场更方便快进快出。
毕竟,这家具有传奇色彩机构, 一举一动都常被看做市场风向标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高瓴资本目前的资产规模已超5000亿人民币,15年时间,增长了2000倍。目前他们不仅管理着PE股权基金,还发展了VC风投基金、二级市场基金,资本势力更是覆盖全球金融市场。在高瓴的投资人里,有国内外知名机构、主权基金乃至一些神秘大咖。拿着几千万的个人投资人,很难直接走进高瓴的大门,只能通过一些高端代销渠道挤进一席之地。
其实,如果拿显微镜看看高瓴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家公司的“价投”标签常被放大了。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从驻马店状元到耶鲁基金门徒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曾邀请一位中国青年参加自己的慈善午餐,宴会后送给这位青年一个皮夹子,并大方夸赞:“你管钱,确实比我厉害。”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故事真伪无法被证实,但另一位主人公,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却名声大噪,成为中国投资圈里无人不知的人物。“中国版巴菲特”、“PE一哥”等美誉随之而来,他管理的高瓴资本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回看张磊的成长轨迹,他1972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父亲是外贸局干部,母亲是律师。据媒体报道,他曾自己描述,中二时期不爱念书,成绩并不好。因为家住河南,靠近少林寺,他满脑子只想着“仗剑走天涯”,结果差点连初中都没有考上。
高二的时候,在看了河南老乡、原清华大学校长施一公写的文章后,张磊开始发奋学习,高考一举成为1990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系。
这人生经历,堪称性转版《垫底辣妹》。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在收到人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别的准大学生都在尽情狂欢,张磊却醉心于扩大他的经营规模——他发现那些教人快速致富以及描述深圳特区如何迅猛发展的成功学书籍远比连环画更好卖,同时他在租售书籍之余搭卖水、泡面和湖南腊肠,“如果人们同时购买几样东西,将获得一个折扣价”。仅这个暑假,他就赚了800块钱,而当时一名中国基层公务员的月收入不过80元。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毕业之后,张磊入职国企五矿集团,开始了四处收矿的历程,做了矿产外贸交易后,他也作出了出国的决定,于1998年考上美国耶鲁大学。
在耶鲁,张磊迎来了人生中真正的转折点——大名鼎鼎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录用他为实习生。
众所周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著名高校都是私立大学。校友出手阔绰,捐赠的资金会组成基金会,规模都相当惊人。这些高校的基金会在强调资产安全的情况下,追求稳健的保值增值,自成投资门派。
大卫·斯文森就被誉为耶鲁的“财神爷”,更是让耶鲁大学基金成为全球最厉害的投资基金之一。在斯文森的管理下,其规模33年翻了22倍之多,可谓价值投资的典范,一时名声无二。
就连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都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斯文森和巴菲特。”
带着斯文森门徒和耶鲁基金会的光环,张磊回到中国后,一路开挂。
两大校友圈助力,回国“封神”
2005年33岁的张磊回国创办了高瓴。
可他在国内并没有金融背景,融不到钱怎么办?海外机构顺理成章成为张磊的第一批“朋友圈”。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最终恩师斯文森支持了他,注资高瓴资本2000万美元,这笔钱成为张磊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刚刚在香港上市,高盛、美国银行等国际投行都是承销商。张磊可谓艺高人胆大,他把所有启动资金All in 腾讯。当年腾讯的股价仅还在5港元左右,市值20亿美元,还遭到了香港富豪李泽楷的抛售。腾讯股价今年初时最高涨到775港元,市值超过7万亿港元。
在2010年,腾讯的股价就已经涨到了快200港元,高瓴的底气已经很足。这一年高瓴还投资了另一个代表作京东,也是这一年开始,张磊在国内的名号越来越响。
当时大强子自建物流的计划进展不顺,碰到自己的人大校友张磊,介绍完京东计划自建物流的规划时,也只敢试探性地说:“要7500万美元。”但张磊反其道而行:“要么投3亿美元,要么1分钱不投。”据说,后来连腾讯投资京东,也是在张磊的组局介绍之下。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除了美国的耶鲁,张磊在国内的“人大校友圈”也开始发挥作用,人民大学本就是文科强的院校,校友遍布金融圈。
2010年,张磊还做了一件大事。在赚到第一桶金后,他高调的向耶鲁大学捐赠了888万美元,这个新闻在国内一时风靡报端。这笔钱不仅让他报了斯文森的知遇之恩,无形中也让这一耶鲁基金会中国代表人的形象传遍行业,绝对称得上一次成功的PR。
7年之后,张磊再向人民大学捐款3亿人民币,又一次高调回报了校友圈,也让他的声望再上一个台阶。
话说回来,从张磊的高调打校友牌可以看出,好好读书有个名校背景真的是很有用。
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资本圈“长期主义”是件皇帝新装?
在成功投资腾讯和京东后,张磊还投资了阿里、蚂蚁、美团、去哪儿、拼多多、B站、滴滴等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圈高瓴才是真的“幕后大佬”。
高瓴投资的部分互联网企业
同时高瓴对医药、消费、芯片等国内各大热门行业的投资也没有缺席。总之,以互联网投资起家,围绕新经济概念,高瓴站在了国内投资圈的高地上。他们的投资触角还从一级市场延伸到二级股票市场,从股权投资扩大到VC风投。
至于后面张磊的投资如何牛,就不累述了。去年张磊本人出了一本书,名字叫《价值》,并各处演讲,传播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
不过,越是高调越是容易被打脸。
今年6月份,在线教育中概股受重挫,一个关于高瓴清仓在线教育行业的截图在投资圈被刷屏。
张磊一面宣扬“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一面在一季度早早清仓了好未来和新东方等。最新的“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股一片哀嚎之时,有财经媒体计算,高瓴资本此前一系列增减持操作,却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初步估算至少有6亿美元的收益。
对京东的所谓“长期主义”投资更是让高瓴最早被非议。2014年京东上市时,高瓴豪赚39亿美元后,立即开始有节奏地减持,直到2018年第二季度,他们几乎减持完了所有京东的股份。
与此同时,高瓴开始大幅买进阿里,短短一个季度之后又全部清仓,随即开始买进拼多多。而在接下来一两年,高瓴又再次以更高价格买回京东和阿里。
再例如蔚来,高瓴本来是蔚来上市前夕的第三大股东,蔚来最困难的时候,高瓴选择了清仓。反而是合肥政府和腾讯逆势增持了蔚来,救其于水火。蔚来渡过生存危机后,股价再次回升时,高瓴却再次买入,到2020年第四季度,蔚来股价新高,高瓴再次清仓了。
如果私下做做功课就会发现,高瓴这种“打左灯向右转”、快进快出频繁交易的例子并不罕见。想去界定这些行为背后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仁者见仁。
“投机”一词其实在经济学教科书里一直是中性词;外界大环境发生变化,调整投资策略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投资理念。但是相较于这些更专业的概念,“长期主义”、“价值”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也更容易走上“神坛”。
做投资需要圈子没有错,了解大环境变化需要多走动也没有错,但拿着长期主义来“封神”,多少有些对不住单纯想学习大师投资之道的观众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