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站做蚂蚁科普,告诉世界这“渺小的正义”

ECO新势 2021-10-11 15:03:28

作者:飕飕

编辑:木林森

连线嘉宾:几月间事

大部分人的童年回忆中都有一段共同记忆,那就是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名声大噪的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将观察蚂蚁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在和同行博尔特·霍尔多布勒合著的《蚂蚁的故事》中说,观察蚂蚁让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饥渴寒暑,因为心里只装着追寻终生并获取美感愉悦的对象。

其实除了教科书上的生物学家外,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以观察蚂蚁、饲养蚂蚁为乐的年轻人。商情局连线到一位b站up主@几月间事,他不仅仅饲养、观察蚂蚁,还在业余时间做视频科普,将蚂蚁们不为人知的秘密科普给广大网友,并得到数万蚂蚁爱好者的关注。

1蚂蚁即文明,从“小众爱好”到顶级实验室

中国文化中,我们常常用“蚍蜉撼大树”来形容一个人的自不量力。

蚂蚁是及其渺小的生命,在路边、草丛、下水道等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只不过,蚂蚁不及一粒米大的身躯经常被人们忽视。

但这些微小的个体,却占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陆地生物量。世界上已知的蚂蚁有11700多种,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所有的蚂蚁的总重量加起来和所有人类的总重量相当。

了解到这些数据谁还能轻易说“蚍蜉撼大树”是“可笑不自量”?

事实上,蚂蚁的魅力可不止于此。

童年时期几月就是昆虫爱好者,常常趴在地上几个小时观察蚂蚁群落搬运食物,但因为没有合适的条件和充足的知识,小时候的他并没能养活一只小昆虫。于是,养昆虫的愿望被偷偷地藏了起来。

没想到无意间种在心里的愿望种子,竟然在长大后开花结果。

——雌雄蚂蚁空中相遇,一阵欢愉后双双降落,雄性蚂蚁完成使命后便死去,雌性蚂蚁活下来,成为蚁后,在巢穴里继续孕育它的母系王国。

偶然间,几月碰到一只刚刚婚飞的蚁后,便将它抓了起来饲养。

当时的几月还是个“蚁人”界的小白,不懂怎么饲养,但好在无论多么小众的爱好,在互联网上总能找到同盟。

他通过贴吧网友的科普和查阅资料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边学习边实践。随着知识摄取越来越多,几月不经意间已经成为某些垂直领域的“知识大神”。

和其它蚂蚁爱好者一样,几月欣赏蚂蚁也是出于这个物种“社会性”的一面:事实上,蚂蚁社会的复杂性令人叹为观止。除了人类,能够形成大规模社会的动物只有蚂蚁、白蚁、蜂等社会性昆虫,而饲养蚂蚁则相当于目睹一个帝国文明的形成。

几月认为,养蚂蚁就像玩《魔兽争霸》、《帝国时代》这种即时战略游戏,或是《文明》这种模拟经营类游戏。

“我捡来的蚁后在细心呵护下,繁衍生息发展成一个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我就是造物者。给它们投喂一只毛毛虫,就可以体验到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的快乐。”

从人类社会的准则中短暂抽离,亲手建立起属于自己文明,这可能是大多数“蚁人”通过养蚂蚁最想满足的情绪价值。

接触养蚂蚁之后,几月发现蚂蚁养殖所用的容器,蚂蚁所接触的介质,所食用的食物以及温度湿度都有很大的要求,甚至缺少了某种蚂蚁专性捕食的一些昆虫或者食物,都是没办法养活的。

对几月的“宠蚁”日常来说,条件性的困难往往可以克服,品种鉴定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情。

——全世界蚂蚁的种类太多,几月很多时候养一种蚂蚁养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欲,让几月结识了一帮“蚁人”朋友。在交流和分享中,几月慢慢也跑通了“蚂蚁圈”的关系链。

几月曾经养过一种叫做突厥弓背蚁的蚂蚁,机缘巧合竟然养出了一只变异后的嵌合体。为此,他和当时在美国专门研究红火蚁的一位博士交流了心得,得知这个标本十分珍贵后,便想送到他们和哈佛大学合建的一个实验室去做DNA分析。

可惜疫情带来的不可抗力终止了这场探索,但几月提起这件事还是感觉成就感满满。差一点,他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蚂蚁研究课题”。

拥有爱好的人很多,但能够将爱好发展到极致的人却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几月和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十分相似:他们都在微小的生物中探寻更加广阔的世界,也在对蚂蚁帝国的不断探索中发现自身的巨大能量。

2是律师也是科普类up主,守护渺小的正义是他的坚持

昆虫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它们构成了几乎所有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如果地球上人类突然消失,生物圈依旧繁荣昌盛,但是如果昆虫一旦消失,整个生态圈将立刻面临崩溃。

随着对社会性昆虫的了解越来越多,几月发现很多社会性昆虫被人们严重误解。这既包括蚂蚁,也包括白蚁、胡蜂等。

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白蚁是害虫,有的昆虫爱好者都认为白蚁的战斗力很弱,如此一概而论的定义让几月产生一种想为白蚁正名的冲动。

于是,B站上几月的第一期白蚁科普视频便诞生了,作为新人up主的第一期视频,原本以为是不会有人关注到的小众内容,却没想到一下子收获了2w+的播放量,网友们纷纷评论“惊呆了!这么多学问!”“太硬核了!”

抱着“为白蚁正名”的初衷,几月在科普的路上从未停下脚步。深爱的蚂蚁自然也和白蚁一样,作为主角被搬上了科普视频的舞台。

养殖蚂蚁的过程也是积攒知识和经验的过程,饲养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几月也不断通过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很多基础的蚂蚁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于心了。

几月认为,冷知识科普类视频除了选题的趣味性以外,数据、理论知识的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

“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把错误的观念输出给大众。”

虽然一期视频仅有短短五分钟,但是几月可能因为这一个视频查阅很多篇文献。一个小小的品种背后,可能就对应着很多需要翻译的国外论文。

除此之外,几月和其他蚂蚁爱好者也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因为几月一直在做白蚁的科普,有很多家的白蚁防治机构通过网络主动联系到他,以至于几月在做指导的同时也接触到更多生物现象。

点滴的成就积累,源于每一期视频的精益求精。

然而,几月b站的粉丝们一定想不到,这个致力于研究蚂蚁的人正职竟然是一名律师。

“我喜欢为弱者发声,所以选择成为刑辩律师。我把这种感情引申到了蚂蚁身上,因为这个圈子太小众了,几乎没有什么人去关注,甚至有一些昆虫防治机构,把蚂蚁想当然地认为是害虫。没有人去科普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的存在,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我感觉我做的科普至少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几月的一段话打破了律师和“蚁人”的次元壁,身为律师,他接手的任何案子都尽心尽力,为正义和弱者发声仿佛是他的使命,他对守护渺小正义的坚持是连接职业和兴趣的桥梁。

3有人自娱自乐,有人发了大财

百度贴吧蚂蚁吧,人数不到15万,这就基本上是全国养蚂蚁的人数。

数字很小,但入坑的玩家粘度很高,除了亲自出门野采,想要获得其他地区的品种就只能通过“蚁友”赠送或者购买的途径,于是,这一小众爱好逐渐也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打开淘宝,搜索关键词“蚂蚁”,会弹出各种各样的蚂蚁售卖页面,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蚂蚁,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淘宝上有很多经营完善的店铺,营业额度高,信誉好,服务好,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几月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山东地区有一种很常见的蚂蚁,每年春天婚飞之后,数量多到一晚上就可以捡好几万只,一只可以卖两块钱。“假如我是蚁商,我进货1万只,只需要放在家,每星期喂一点糖水,两个月后就会变成一个小巢群,就可以卖到15块钱,炒股也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

除了售卖蚂蚁,还有专门的售卖饲养器具的店,出售蚁穴和喂食工具。不用担心因为圈子小众而没有销量,“虽然人数很少,而且人会不断退圈。但同时,小孩子总会长大,他们又会带着童年时的兴趣入圈。人类对生命热爱的天性决定这个市场永远都是蓝海,永远不会消失。”

有的人养蚂蚁当作爱好,也有人瞅准了蚂蚁市场,把贩卖蚂蚁当作一种资金来源,甚至有一些“国际蚁商”,专门售卖国外的蚂蚁品种并以此来牟取暴利。

几月向我们介绍道:“有一种我个人很喜欢的蚂蚁,叫银丝箭蚁,身上有银色丝带一样的条纹,个体很大且非常漂亮。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的沙漠地带,巢穴有两三米甚至更深,这样一窝蚂蚁,就可以卖到2万元。美洲的蜜蚁蚁后,一只可以卖到2000 -4000元。这种经营境外品种蚂蚁的行为,相较于付出的成本相比,获取的利益是十分可观的。”

这些“外来客”让很多“蚁商”闷声发大财,却让真正的蚂蚁爱好者和生态学家们十分烦恼。

比如,有的人通过非法途径穿透海关检疫程序,这些行为会扩散到没有违法行为的普通饲养者身上。那些合法饲养昆虫的玩家,偶尔也会被“误伤”。

除此之外,更令人担忧的则是“物种入侵”。

“境外品种的身上可能会带有致病菌,对本地的蚂蚁造成一些损害。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影响,但是可能在几十年之间,我们身边的本地蚂蚁种类会逐渐消亡,小时候经常见到那些蚂蚁没有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但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而且是在别的物种身上真实发生过的。”

在贴吧中,“蚁人”们除了交流饲养的知识,还会交流如何消灭一些入侵生物,保护本地物种,保护环境,以及哪些物种是受法律保护的,如何抵制对这些物种的抓捕,抵制对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区域的有破坏的行为。在做好“蚂蚁饲养员”的同时,很多人也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积极参与产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监管措施的制定,保护本地物种抵抗外来物种的危害,是每个“蚁人”都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蚂蚁帝国”让以几月为代表的蚁人们在荒芜的现实寻找向往的乌托邦,蚂蚁之于人类,微不足道,而我们引以为傲的人类文明之于浩瀚的宇宙,又何尝不是极其渺小?或许“蚁人”们从蚂蚁身上感受到最宝贵东西,应该是生命的可贵和文明的平等。

0 阅读:26

ECO新势

简介:与你息息相关的新经济与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