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原本是个很有前途的公子,最后却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这里面其实有不少深刻的教训。袁术年轻的时候,交往的大多是些胆大包天、肆意妄为的人,可他哥哥袁绍呢,是以广泛结交英雄豪杰、士族而为人所知的。这种不同的选择,不但对他们各自的人脉关系产生了影响,也决定了他们日后的发展走向。
董卓进京且掌控大权后,声名远扬的反董卓联盟得以构建。借此契机,袁术和袁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术获封后将军,继而南下,抵达南阳。袁绍呢,则在冀州扎下根来。自那时候开始,他们二人的差距慢慢显现出来了。
袁术在南阳的做法大错特错,这使得他没了南阳士族的拥护。他轻易地收编了暴徒孙坚,还让孙坚当了豫州刺史,如此一来,南阳士族对袁术再无信任可言。袁术的这番操作,让他在士族那里丢了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统统倒向了袁绍。
接下来,袁术在豫州的举动可谓是矛盾重重、混乱不堪。他在豫州的对手,不光有董卓的残余部队,还有他哥哥袁绍安排的势力。袁术甚至扣押了汉献帝信使刘虞的儿子刘和,从公孙瓒那儿骗来了兵马,结果致使公孙瓒的弟弟被流矢射死。他的这种做法,不但让自己声名狼藉,还把潜在的盟友给得罪了。
在和刘表的较量中,袁术的指挥可谓是混乱不堪。这致使孙坚于荆州战败并丢了性命,而袁术本人在南阳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南阳的士族对袁术的信任完全崩塌,他慢慢地就被孤立起来了。
袁术接下来的举动着实欠缺理智。他为了拓展自己的地盘,先是向兖州发动攻击,随后又把目光瞄向了徐州。然而,他的这些行为不但没有让自己的势力得以增强,反倒把曹操和刘备给激怒了,致使遭到他们的联合攻击。袁术很快就从一个原本有希望争夺天下的诸侯,沦为了被各方围追堵截的目标。
袁术到了晚年,他那争霸天下的梦想愈发凸显出他的目光短浅以及勃勃野心。在拿到传国玉玺这一物件后,他就觉得自己够格当皇帝了,随后在寿春自己称帝。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引来了众人广泛的厌恶与指责。就连原先和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孙策,都跟他彻底断了来往。
最后,袁术被曹操、孙策等人给逼得走投无路,完全失败了。他在逃跑的时候,想着去投靠哥哥袁绍,可连去都没去成。结果在寿春自己家里,因为没吃的,最后吐血死了,临死前他就想喝口蜂蜜水,都没能喝上。这个以前的富家公子,最后下场特别惨。
袁术的失败,不光是运气不佳,主要还在于他的性格以及行事方式。一直以来,他都没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状况,老是凭着一股冲动,干出些蠢事,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结局。历史经验表明,不管做啥决定,谨慎、理智以及有远见,才是决定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因素。袁术的事儿,就是一个把好牌打烂的典型例子,所以,这也提醒后人该怎样避免走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