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不赞同宣传“陈谢大军”,谦虚表示:我怎敢和刘邓、陈粟并称

漫步史书 2023-12-21 09:12:08

1947年7月中下旬,为了策应西北野战军以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央一改之前将陈赓纵队调来陕北的想法,而是让四纵、九纵以及起义的西北民主联军38军、太岳军区第22旅组成一个集团,南渡黄河到豫西去。

在当时,国民党军在豫西的兵力空虚,对陈谢集团南渡是非常有利的。

应该说到解放战争进行到中期后,国民党军逐渐颓势,而我军逐渐进入战略反攻。

当时整个中原战场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率领华野西兵团挺进豫皖苏,陈赓兵团挺进豫西,三大战略集团呈“品字形”经略中原,使得蒋介石疲于奔命,不断的来回抽调兵力。

陈赓挺进豫西后,在潼关、洛阳之间来回作战两个多月,把国民党军拖的十分疲惫,甚至两次打到洛阳周边。

当时,我军出于宣传的需要,称刘邓大军、陈粟大军、陈谢大军三个战略集团挺进中原。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样的提法并没有过分的地方,但似乎陈赓很反对这样的说法:

“前一段时间,通讯社和报纸出于宣传的目的,称我们为陈谢大军,我陈赓何人?!怎么敢和刘邓、陈粟相提并论?!”

不仅如此,陈赓还禁止部下在军中这样称呼,甚至每次有人提到这件事时,陈赓都会幽默一笑,随即竖起小指说:

“我们是这个,一路小军。”

陈赓不赞同提“陈谢大军”的说法,是出自于《向守志回忆录》。

1947年6月30日,刘邓首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后,另外以各军分区独立旅组建了八、九、十、十一、十二纵,向守志的独二旅是在8月被改编为九纵26旅,向守志仍然任旅长。

向守志记得很清楚,就在刘邓首长率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不久,他们九纵也跟随四纵一起进入豫西作战,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26旅当时是作为九纵的前卫部队出发南渡黄河的。

陈谢集团进入豫西作战后,蒋介石慌忙调集重兵尾随包抄而来,当时向守志率领26旅负责把守黄河渡口,掩护陈谢集团主力展开。

9月上旬时,驻守洛阳的武庭麟的整编15师五个团猛扑横水,计划封锁黄河渡口,切断我大军的补给线,考虑到掩护主力作战,打击敌人校长气焰,向守志召集全旅官兵,决定在国民党军必经之路的中岳地区设伏。

“利用该地两侧山区起伏的地势,将敌人拦腰斩断,在局部取得优势,是有可能战胜敌人的。”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向守志所预料。

9月9日,武庭麟的整编15师出动发起试探性进攻,遭到我军顽强阻击,当时武庭麟以为,我军阻击部队不过是小股游击队,因此放心大胆的率军前进。

一场声势浩大的伏击战,向守志利用26旅3个团,全歼敌整编15师一个团,武庭麟惊慌失措后撤,我军趁势收复横水。

以一个旅的兵力全歼敌一个团,并打退了敌5个团,在全军中可谓是开创了先河。

陈赓听闻消息,也十分高兴,在战斗间隙便找向守志来司令部谈话。

一见面,陈赓就很兴奋:

“你们26旅打得不错嘛!3个团消灭敌人5个团中的一个团,以少胜多,以劣胜优,是个模范战例,应该受表彰。”

说这话,陈赓端上来一锅狗肉,两人大快朵颐起来,也就是在吃饭间隙,陈赓提到此前宣传中称他为陈谢大军的事儿,并对向守志说:

“为了宣传的需要,都说我们陈谢是大军,其实呀我们是小军,是刘邓大军的一部分。刘邓才是实实在在的大军。”

陈赓之所以反对称“陈谢大军”,主要是认同他的四纵是出身于刘邓首长麾下129师,晋冀鲁豫军区。

这个说法算对,但是也不完全对。

不过,真要是细细考究,其实“陈谢大军”的说法还不一定是夸张的说法。

抗战胜利之初,晋冀鲁豫军区为了对抗入侵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以各军分区主力部队成立野战纵队,后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部队一纵、二纵、三纵、四纵也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后,根据中央指示,晋冀鲁豫军区成立野战军指挥机构,当时这个野战军指挥机构下辖第3、第6、第7纵队(后增加第2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野战军(当时1纵尚在晋察冀军区未归建,后来归建后同七纵合并)。

从一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下辖就不含陈赓的第四纵队。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第四纵队一开始承担的就是专门的任务,负责经营晋南解放区,可以说在被安排挺进豫西之前,四纵在晋南搞的风风火火的,发展的一直很不错。

如果不是后来执行中央的战略计划,挺进豫西,也许解放山西的必然会有四纵,但以当时我军的实力,四纵又是作为比较强的部队,必然要执行更为艰难的作战任务,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央对陈赓,对第四纵队实力的认可。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四纵以及九纵奉令组成陈谢集团,南渡黄河到豫西。

尽管陈谢集团部队都是刘邓首长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但他们此时奉令执行中央的战略计划,是直属于中央军委指挥的战略集团,理论上陈谢集团当时不接收刘邓首长的命令,两个集团在战略上是属于相互配合。

当然,还要加上一个,即陈粟率领的华野西兵团挺进豫皖苏。

是以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后,我军是三大战略集团挺进中原,深入敌人统治中心地域发展,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减轻根据地人民负担。

应该说这个战略非常成功。

刘邓大军虽然没有成功在大别山站稳脚跟,部队损失严重,但也并没有被敌人消灭,而且还零星的建立起来几个小根据地,相比之下,陈谢集团、陈粟的华野西兵团分别在豫陕鄂、豫皖苏地区建立起了根据地,为后来在中原地区打大规模歼灭战大侠了基础。

陈赓挺进豫西后,成功在豫陕鄂地区建立起了根据地,并成立了豫陕鄂军区,还接济了从大别山地区转出来已经很疲惫的刘邓大军。

尽管陈谢集团兵力上要少,但并不妨碍他们执行的是战略任务,陈谢集团与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以及陈粟率领的华野西兵团是属于同级。

到1948年年初,中央酝酿新的计划,让粟裕率领华野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江南下,成立东南野战军,在计划第二次跃进的同时,还计划组建豫陕鄂野战军,并同时组建中原局豫陕鄂中央分局。

在这个计划里,陈赓不仅担任豫陕鄂军区司令员,还同时兼任豫陕鄂野战军司令员。

不过,这个计划并没有实施。

粟裕一封“子养电”改变毛主席的想法后,并没有再南下,而是留在中原,所以后来的豫陕鄂野战军没有成立。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陈谢集团回归中野。

由此来看,陈谢集团长期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执行战略任务,称一声“陈谢大军”不算过分。

不过,一直以来,陈赓大将都很谦虚,他对加诸在个人身上的荣誉始终不是很看重。

1948年3月,宜川战役后,洛阳兵力空虚,当时陈谢集团会同华野陈唐兵团共同发起洛阳战役,陈赓考虑到此前平汉路破击战中打杨干才的整编20师,中野(姑且这么称呼)、华野联合作战并没有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于是在此战之前,陈赓特意提出让陈士榘作为战役的总指挥。

其实论资历,陈赓还要在陈士榘之上,他本来应该当仁不让的接过指挥重担。

只是陈赓考虑比较多,他名义上虽然是陈谢集团的指挥者,但因为没有成立相应的兵团指挥机构,所以实际职务仍然是四纵司令员,而陈士榘当时职务是华野参谋长、唐亮是华野政治部主任,从职务上看,两人都是野战军首长。

考虑到两军配合,陈赓让出了指挥位置。

整个洛阳战役,陈赓指挥部队始终配合华野作战,哪怕是在面临部队自身火力不足的情况,却也坚持在战术上配合华野指挥。

洛阳战役后,中野在豫西召开总结会,陈士榘也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大谈了炮兵在攻坚中的作用,弄得许多中野的指战员很不以为然。

刘邓二位首长对此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倒是陈老总后来听说了此事后,特意在豫东战役后,发了封措辞很严厉电文,电文中批评,华野在豫东战役中只是强调了自己,没有说明中野的配合,并批评华野打仗过分依赖炮兵,容易养成唯装备论的习惯。

事实上,陈赓在豫西的总结会上,就察觉出这一问题,在面对真理上,他并没有顾忌面子,而是直接指出问题,并亲自致电粟裕、陈士榘:

“想到几件事告诉你们。”

“根据中野各同志反映,三纵在洛阳战斗的突击前炮击时间长达1小时至2小时,陈士榘后来在总结洛阳战斗中,又过分夸大炮火作用,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样一来,容易造成部队对炮弹的过分依赖,影响攻击敌人的信心,同时,又会养成挥霍炮弹的毛病。所以,即使战斗胜利了,仍应领导各部队进行使用炮火的正确检讨!”

无疑,从一些小的细节上,也能看出陈赓是有大局观的,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许多战略上的想法,都和中央一致,甚至能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许多后提拔上来的纵队司令所不能比拟的。

也难怪陈老总在给中央的电文中说

“我认为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接触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10 阅读:4975

评论列表

我的

我的

14
2023-12-21 20:17

高情商有大智慧的陈庚大将

菠菜一颗

菠菜一颗

12
2023-12-22 07:09

陈大将与粟大将关系是极好的,英雄惺惺相惜。

野原柒柒

野原柒柒

6
2023-12-22 03:06

陈谢兵团,归二野编制,陈庚将军肯定不同意称,陈谢大军。军委都称陈谢兵团。

用户16xxx12 回复 12-29 10:12
陈谢兵团比较特殊,他名义上编制属于中野,但在实际的行动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独立自主行动,并不归中野指挥,而且陈谢兵团的人数比同时期的中野其它兵团人数要多很多,所以陈谢兵团的地位实际上是远高于一般兵团,但又没有给野战军编制,

西门吹光

西门吹光

2
2024-01-10 14:54

陈谢兵团,没有陈谢大军!

漂荡的云

漂荡的云

2
2024-09-05 22:28

陈谢兵团是由两个纵队组成,其它兵团一般都是一个纵队

周夜的第七章侯

周夜的第七章侯

1
2024-03-21 12:47

陈大将军威武

漫步史书

漫步史书

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