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表现好了还有减刑,上班表现好了只有加班。”
因为这里要写的影片是《监狱剧院》,涉及监狱题材,正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及图片,觉得挺有意思,很好地反映了社畜们的心声,就发在这里,仅供欣赏。
《监狱剧院》,是颁奖季里的一部大热的作品,冲奥热点,尤其是男主演科尔曼·多明戈,基本上已稳获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至于获得,就很难了,毕竟在他前面的有拉尔夫·费因斯(《秘密会议》)、阿德里安·布罗迪(《粗野派》)、休·格兰特(《异教徒》)等人,怎么都轮不到他来获奖。
但是,在“黑命贵”(BLM)主导的政治正确下,获得提名是必须的。甚至是,提名即胜利。
对于《监狱剧院》,还是简单介绍下。它故事是讲在一个名叫“sing sing”的美国监狱里,里面的囚犯为了打发时间,更为了自我救赎,组织了一支文艺演出小队,排练了很多节目,在监狱内外进行表演。
其实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国内的监狱里也存在这样的演出小队。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国内各地监狱存在着各种文艺小组。
《监狱剧院》的不同之处,最大的看点在影片之外。
首先,影片故事中的男主角是被冤枉的,而且在剧中被关了25年。为了打发这地狱中的25年,组织一个剧团进行表演,是男主心灵救赎的一个手段,没有这个剧组,他可能压根就坚持不下去。
下面是原型故事:
1998年,JJ Velazquez被误判谋杀了一名退休的纽约警官。他最后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尽管他并不符合嫌疑人的描述,并且有电话记录证实的不在场证明。
2012年《日界线》(Dateline NBC )节目播出了对Velazquez有利的新证据,并引发了曼哈顿地区检察官的审查,但他们最终还是决定维持原判。
近十年后的2021年8月17日,他被当时的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授予了行政赦免。
2021年9月9日,在经历了23年8个月零7天的监禁后他从Sing Sing监狱获释。
如今被免除罪名的他事后在接受采访时哀叹自己没能以积极父亲的角色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我是被这个国家绑架并奴役了......这不是庆祝。这是对体制的控诉。”
对于JJ Velazquez来说,《监狱剧院》是他的个人回忆。在片中,他还饰演了一个角色。在影片中,找男主角寻求一个签名的那个角色,就是原型饰演的。
纵使身陷阴沟,也要仰望星空。
对于影片中的男主来说,监狱剧院就是他要仰望的星空。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那样,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会计能力,纵横于肖申克监狱的上上下下,并从容地挖出一个巨大的逃生出口的。
逃狱,并不是简单的事。如何安然地度过监狱生活,才是更主要的。安迪追求的肉身的自由,这里的男主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男主组建剧团就是一种方式。在暗无天日的黑暗监狱里,通过狱友自助,通过自组织的心理咨询互动小组,通过参加文艺演出,才使他内心获得了安宁,慢慢度过了备受折磨的监狱时光。
《监狱剧院》也不只是对囚犯们寻求自助的歌颂,而饱含对美国监狱制度的批判,饱含对美国司法制度的批判。当然,这种批判,更多是站在种族的角度,站在黑人的角度,这使得它拥有了被入选奥斯卡提名的天然优势。
但是,对于美国之外的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来说,就会感到特别别扭。这属于典型的“不好好说话”,有道理你就直接讲,别拐弯抹角,七绕八绕,夹带私货。似乎是黑人天然有理,必须要被特殊对待才算合理。他们的平权,要是不是平等的权力,而是被特殊对待的权力。太扯淡了。
对于《监狱剧院》上,剧组的演员构成,除了男主角科尔曼·多明戈与主要配角保罗·拉西,其他演员基本上是自己演自己,是囚犯们在演绎当初的自己。所以,我们看到的剧组成员大都是真正的囚犯,包括原型JJ Velazquez,也在片中饰演了一个角色。
《监狱剧院》的厉害之处,在于在导演的掌控下,素人演员与职业演员之间,并没有太多不违和,整部电影还是很流畅的,看不出谁是素人,谁是职业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
当然,术业有专攻,素人表演,要想有非常突出的表演,也相当困难。典型如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前几年执导的《15点17分,启程巴黎》,东木导演就非常大胆地启用了素人演员,让自己演自己。作为一部反恐题材的影片,除了现实中已经被抓的恐怖分子需要让职业演员来演,几位主角,都是原型自己在演自己,让三位在欧洲休闲的美国士兵挺身而出将制造列车恐怖活动的歹徒制服的行为重新演绎了一遍。
按说,这种自己演自己的行为,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故事的本相,让故事看起来更自然。但自己演自己,素人演员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初的自然反应,是很难再现的。尤其是那些靠本能触发的肢体反应与心理反应,更是极其被还原的。职业演员可以通过多年训练,尽力去模仿,力图相似,素人演员就做不到。越是想努力还原,就越会显得很演技很拙劣,弄巧成拙。所以,《15点17分,启程巴黎》就不是佳作,口碑与票房双输。
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拿自己的爱好去砸别人的饭碗。你砸不动的,越努力越会显得自己是一个小丑。
下面再聊聊《监狱剧院》到底怎么样吧。
说实话,这是一部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尤其是拍给美黑人看的电影,对于华语观众来说,非常难看,到了看不下去的地步。
故事上,没什么稀奇,就是一群囚犯们,一开始讨论要不要组成一个文艺小队,一起搞搞演出。然后,开始选演员。再然后,剧组组成,开始排练。最后,演出正式举行,大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获得了心灵的救赎。
整个故事,都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波折,也没有什么意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中一名演员有逆反心理,一度不想参与,甚至还要搞破坏,最后被说服,重新投入,并成为剧组的主力。就这些变化,还让饰演者克拉伦斯·麦克林凭此角色获得了第34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配角。这对于一名曾经的囚犯来说,能够在第一部电影里就得到了电影奖项,也是一项莫大的成就吧。
对标华语电影,可以比拟的是《海角七号》与《缝纫机乐队》。
《海角七号》的故事也是讲在台湾的恒春市,为了迎接一场演唱会,暖场演出需要本地人来做,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乐队。于是,男主角展开了选人、排练、以及排练过程发生的冲突、最后成功演出。这个过程与《监狱剧院》大同小异。《缝纫机乐队》也是这样,也是一个为了乐队的组建,从选人到排练,最后成功演出的过程。
《海角七号》的经典之处,在于故事之外。因为故事的发生地是恒春,是台湾岛最南部的位置,在导演看来是一块被台湾主流抛弃的地方,(范逸臣被台北抛弃)。所以,整个筛选乐队及排练的过程,其实就是讲被主流抛弃之地的子民们如何生活下去的故事。更进一步,台湾是被战败的台湾抛弃的地方,(老太太被日本士兵抛弃)。日本巨星来恒春开演唱会的背后,也是讲述台湾被日本抛弃后的子民们如何生存下去的故事。所以,《海角七号》有前殖民地的殖人向殖民者哭诉的意味,它的怨妇情结是不值得称道的,颇值得玩味。
很多人将《海角七号》当成是爱情片,其实爱情背后的悲情才是更主要的,也大大加深了影片的内涵。可惜的是,展现的是一种软骨头的行为。
当然,不求那么深,只把《海角七号》看作是台湾偏远地区的社会风情画,已经很棒了。
至于《缝纫机乐队》,导演大鹏的思想没有那么深刻,他想展现的只是励志,是小城青年对现代生活的融入,对社会的宽度并没有那么深,相对肤浅,也因此这部影片不算太成功,甚至连励志都没有做得太好。
《监狱剧院》也是如此,它力图通过监狱剧院的组建过程,来批判美国的司法制度,批判美国的种族歧视。由于这是一部以台词为主的影片,要想剖析其中的深意,就得去详细解剖台词。
我放弃了。
毕竟,影片太难看了。那些个还有语境的台词,要去深挖,也不简单。就不搞了,掠过。
谁让影片拍摄得那么不好看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主角科尔曼·多明戈。这位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家伙,既没有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的主角气质,又没有摩根·弗里曼、塞缪尔·杰克逊作为黄金配角的独特性,怎么看都不够出挑,出生于1969年的他,在好莱坞演了多年配角之后,近几年突然风生水起。在2020年的《蓝调天后》中让人眼前一亮之后,2023年的《鲁斯汀》让他收获了奥斯卡影帝的提名,再然后就到了今年的《监狱剧院》,基本上又会锁定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
至于获奖,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能够获得提名,也是基于“黑命贵(BLM)引发的政治正确罢了。
反正,我是很不喜欢《监狱剧院》这样的影片,也不喜欢科尔曼·多明戈这样的演员,对他对影片,都很不看好。
当然,片中的科尔曼·多明戈还是很耀眼的,毕竟带了主角光环,大部分精彩戏份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感染力很强,能够有效调动整个监狱剧组的活动,从根本上推动了剧组的组成与演出成功。
要说影片最好看的部分,其实是影片最最后面的那些囚犯剧组真实演出的片段,很有吸引力。
就像是《烈日灼心》里面最迫人的片段,不是主角邓超、段奕宏、郭涛的卖力演出,而是片尾王砚辉不经意的一段监狱采访,真实感让人以为是实况录像的播放。
《监狱剧院》最后部分的演出片段,不同于王砚辉的演绎,是真正的实况录像,进而更抓人,很惹人想要去看完整版。
至于影片的主要部分,就随他去吧。反正,不是中国观众的菜。对于本片,我不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