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总结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核心内容?
我想应该是——“以我为主”。
我阅读了很多权威机构发布的分析文章,很精辟、很全面,但是稍微感到遗憾的是,很多文章解读的角度,依然局限在中国本身。
但是,正如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出过无数次的观点:
当今的中国,是中国的中国,更是世界的中国。
我们需要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去深入理解这份公报的内涵。
“改革开放”的内涵有了本质的变化。
如何改革?向谁开放?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个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
一、什么是”新发展理念“?
1、中国的改革,必须“以我为主”,因为我们再无可以学习的对象,借鉴的“先进经验”。
下面这张图表,是世界银行的一个统计:从2022年开始,中国在高科技出口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他国家都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包括一向认为自己还掌握科技霸权的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智库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正在从输出商品、投资、技术,升级为输出“军S保护”,并建议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而最近国家在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掀起的中国旅行热潮,正在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习俗等等快速传播向世界。
在《听,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破碎的声音》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个观点,美国的衰落在于他已经没有能力向世界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
包括:提供维持世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化融合以及引领科技进步这些最重要公共产品的能力。
现在正在承担这个职责的,是中国。
2、特朗普重新执政,将为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昨天,一向以反H为使命的《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非常有趣:“
The epic bust-u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ld be ending——中印之间的激烈冲突可能即将结束。
(推文内容:中国和印度之间发生了悄无声息但值得注意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关系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边境稳定和更紧密的商业联系)
作者认为,通过大量的数据足以证明,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和技术联系正在不断加强,印度急需中国的技术、投资和专业人员来满足其当前的工业需求,印度寻找不到“替代”。
当美国因为特朗普重新执政而重燃建立一个“工业帝国”的美梦时,印度已经明显感到了“威胁”,拜登政府奉行的“友岸外包”政策很可能被特朗普终结。
特朗普要复兴美国的工业,最快的方式是“重建”吗?那是个笑话。
抢企业、抢人才、抢市场、抢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特朗普任期内完成重建美国工业体系的宏图大业。
如果特朗普开始推行这一政策,印度的所谓“国际地位”将会一落千丈,而且工业化进程必将受到重创。
印度需要重新选择。那么荷兰、韩国、日本、德国这些传统工业强国呢?他们是否能够容忍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熟练工人被美国肆意的劫掠和侵占?
所以,我认为,改革最重要的是先改观念。立足在一个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道路,中国的机遇。
中国未来会是一个“根据地”,中国的企业和更多的国人,需要借助于这个基地的赋能,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世界市场,开启属于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一句话就是:“秦失其鹿,群雄逐鹿中原”。
而现在是,“美失其鹿,群雄逐鹿世界”。
中国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样,中国的机遇百年难逢。
2、向谁开放?向包含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中华文明最具先进性的特质是什么?
是同化。我们的文明,是一个可以包容万物、消除歧见的文明。
特朗普和万斯的确是想继续打贸易战,关税战。但是在最近的讲话中,特朗普希望中国新能源车企到美国建厂,因此,最近美国国内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将让美国再次伟大”。
现在,我们当然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笑话”,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可能就是一个现实。
当清洁能源包括新核能的价格仅为石油天然气能源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时呢?当中国引领世界踏入太空时代,利用月球的稀有金属不断引领技术突破时呢?当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南方国家,甚至非洲的基础建设都超过美国时呢?当更多的国家接受致力于捍卫和平,维护公平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时呢?更加开放,是必须建立在国家民族自信基础之上的,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好的未来。
这将是我们能够“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最强大的精神源动力。
二、为什么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有人说,公报里没有谈资本市场。直接搜索“资本市场”这四个字的确没有,公告里提到了三次“金融”。
“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荐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事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文字上似乎看不到很多人“想要”的内容。
但是注意报告中的这一句话:“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这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我们来进行分析:
1、如何在确保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明确金融资本市场的战略统筹和重点领域改革的方向和要点?
中国经济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内需不足”,而提高消费需求的前提是提高收入。在房地产这个可以创造居民增量收入的支柱性行业衰退的当下以及未来,资本市场就成为唯一的选择,而且没有替代。
这个观点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过多次。社会资源配置已经在明显倾向于金融资本市场。
2、接着往下推导。当下美国正在引领“逆全球化”进程,在世界各国都有可能重新设置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而走出去就将面临本国失业率增加和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如何让居民分享企业在走出去之后形成的“增长”红利、发展“红利”?这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才能实现。
资本市场的完善、先进、繁荣将会构建一个至关重要的正向循环,并不仅仅是可以让国内居民分享中国企业发展的红利,也可以通过吸引世界其他国家优质企业到中国上市,进行金融资产交易,提供更多的投资标的,以及与国内企业展开良性竞争。最近,沙特ETF在中国境内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我一直期待着,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一日能成为世界的中心。A股真正成长为超越美股的存在。
这曾经只是我个人一个从未宣诸于众的理想,但是现在,国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重新调整社会资源配置顺序:从之前的土地(房地产)、利润(实体)、工资(居民收入)、利息红利(金融)。
调整成:利润(实体)、利息红利(金融)、工资收入(居民收入)、土地(房地产)
重新调整货币政策制定机制;从数量型转变为价格型,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
重新调整金融管理体系;* 建设新央行(央行与财政的充分配合,协同行动);
*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控制);
*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出台保障金融投资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各项措施。
重新调整资本市场的利益分配原则。由央行通过对资金成本的控制,引导资金进入国家扶持的市场,妥善进行利益分配。
3、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健康繁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刚需。
我最关注的是两类企业:
一类是技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企业。而且必须有优秀的研发能力。一类是有能力、有产品、有想法,甚至正在或者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当然,海外市场占有率越高越有价值。另外,为了增强走出去的能力,一级市场可能会再次兴起一轮并购的大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何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这意味着,中国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大市场”(资产端)以及“新货币体系”(负债端)。如同我之前所说的,重新形成一张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希望和平发展的所有国家的,完整的“资产负债表”。
建成一个世界最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用了将近70年的时间。
建成一个世界最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中国要用多少年?
这可能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我将跟随,我将见证,我将尽我微薄之力,共襄盛举。
世上本无路,总要有人,去走出一条路来。
那就从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