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和魏晋、蜀汉相比,东吴是最缺乏大义名分的一方,所以就只能维持割据东南的格局,而要想长期割据东南就必须死死掌控长江的制水权,至于长江的制水权又极其依赖吴蜀联盟,当蜀汉被曹魏灭掉东吴就已经失去了上游的制水权,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首先,对于历代王朝,法统是重于一切的事情,只有具备合法性才具备长期存在的法理,但在三国鼎足的格局中,法统却是东吴最致命的短板:中原的曹魏是继承了大汉的法统,随之,晋又继承了曹魏的法统;蜀汉呢,一直打的就是兴复汉室的旗号,且屡屡以北伐来维护其合法性;东吴却是从开创之初就是尴尬的存在,江东世族认为孙氏是入侵者、中原精英觉得孙氏是绝对的叛逆者、蜀汉也将孙氏称帝的行为在内部视为篡逆。
就连东吴自身对于所谓的法统都极其没有自信。
虽然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也是割据东南的格局,但人家好歹还有正朔所在的政治优越性。
因而,北伐中原对于东吴来说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因为其本身就不具备据有中原的法统,所以就只能保有长江,维持割据东南的格局。而要想掌控长江的制水权,东吴就必须得据有长江水域的全段,这也就是孙权为什么非要拿下荆州的核心原因,只有拿下荆州,才能保证其政治中心扬州的安全,荆州于扬州来说就是西线门户。
本质来说,东吴和蜀汉围绕荆州的长期竞争就是在争夺长江的制水权。
在蜀汉据有巴蜀的情况下,东吴就只能以孙刘联盟的方式来弥补没有长江上游制水权的短板,东吴对长江制水权的掌控严重依赖于和蜀汉的联盟关系,这也是导致东吴后来灭亡的直接原因。
所以,缺乏法理和没有据有长江全段而有之是东吴最严重的两个短板,严重的先天不足。
为了巩固长江的制水权,孙权就在赤壁之战后开始着手打造长江沿线军镇,从西到东划分了江陵、武昌、建业三大防区,并围绕三大防区设置了二十几个军镇:江陵防区设置在荆州西部,包括建平、西陵、夷道、乐乡、公安、巴丘等军镇,兵力约五万人;武昌防区位于长江中游,是以武昌为中心,夏口、陆口、柴桑等军镇为配合的防御区;建业防区是东吴国都所在地,因此属于重镇,其中,濡须坞是其防御的重点。
这里重点说一下西陵、江夏和武昌、濡须坞这几个据点:西陵为东吴西方之锁匙,晋军自长江上游东下,只要突破了西陵这个据点,荆州的门户就会洞开,全州动摇;江夏和武昌属于东吴扬州核心的西方屏障,晋军过江陵之后要想继续东下就必须得攻克此二地,东吴要想保证扬州的安全也必须得守住这两个地方,这也是孙皓曾短暂迁都于武昌的核心原因;濡须坞自不必多说,其是东吴国都建业城北方之屏障,为最关键的战略据点。
在发展军镇的同时,东吴还在沿线进行屯田,进一步夯实对长江沿线的掌控。
也就是说,对于长江制水权的控制,东吴是同时将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要素进行绑定以维护这种格局。
东吴长江沿线三大防区 图源/网络
只是,东吴将资源都集中到了长江防线,在内部资源本就有限的情况下,其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操盘北伐这件事。
也就是说,东吴是不可能同时来做防御长江和北伐这两件事的。如果东吴在北伐中受挫又势必会影响对长江防线的防守,内部的山越也会趁机反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东吴侧重于长江防线也造成了交州之失。264年,司马昭在灭蜀之后就挟胜利之威派兵入侵交州,并以吕兴为安南将军都督交州诸军事,以南中监军霍弋遥领交州刺史。随之,霍弋就派杨稷、毛炅夺取了交州。
交州之失更加重了东吴的生存危机,这是在东吴将资源都集中在长江沿线的必然结果。直到271年七月,东吴才克复了交州,解除了侧后方的危机。
只是,连年用兵也损耗了东吴本就有限的力量。
但即使如此,东吴依然要将优势资源向长江流域集中。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东吴还做了这样的安排:在东部的长江入海口布置了大量水军;大力发展造船业,并将战船巡游长江防线设置为常态;屡屡发动针对合肥、襄阳等北方战略重镇的进攻以延伸长江防线的缓冲区。
也就是说,针对长江防线,东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只要能将西陵、江陵、江夏、武昌、巴丘和江西横江等数个战略要点掌控在手,那么东吴就能维持其割据之势。
但这依然有个前提,就是,东吴得保证和蜀汉之间的联盟关系,要是蜀汉灭亡,东吴就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所以,在263年曹魏灭蜀的大背景下东吴就紧急出兵,派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军围攻蜀汉的巴东守将罗宪,就是为了将益州东部纳入其版图,加强荆州西部的防御,减轻长江防线西段的压力,只是最终事与愿违。
所以,在蜀汉灭亡的大背景下,东吴又以越骑校尉钟离牧领武陵太守以巩固东吴自建平以南至酉阳之西境,而钟离牧也率领三千精兵讨平了入境的魏军。
按照常理,曹魏在灭掉蜀汉之后就应该趁势东下攻灭东吴,只是由于钟会之乱和司马氏要实施在政治上代魏,所以才给了东吴喘息的时间。
在失去吴蜀联盟的支撑后,东吴防御长江的压力是倍增,尤其是在272年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据城降晋的情况下更是引起了东吴内部的恐慌情绪,好在陆抗应对得当,及时平定了步阐之乱,保证了西陵的安全。
为了保证长江防线的安全,孙皓也曾在和西晋争夺交州的过程中一再派遣丁奉、诸葛靓等人攻合肥,入涡口,甚至自己还亲率大军从牛渚西上准备进攻寿春,但都无功而返。
另外,孙皓还曾于268年九月乘晋大司马石苞在淮南被僭废之际亲自前往东关督兵北进,又派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但出兵连月也是无功而返,白白耗损了资源。
孙皓此举是典型的以攻为守。
在274年陆抗去世之后,东吴在没有贤将接力的情况下,其对长江沿线的防御已经表现吃力。
对于东吴的短板,羊祜在给晋武帝的上疏中就说得非常明白:“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
就东吴有限的资源撒在哪里都显得捉襟见肘,只要一处被攻破,则全局震荡,东吴的灭亡是定局。
因此,武帝在灭吴战略上就选择了对长江沿线同时出击的战略: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统一指挥六路大军;遣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
呵呵,面对西晋的举国之力,东吴有限的兵力应付哪处都显得吃力。由此可见,晋武在灭吴战略上确实统筹得当。
灭吴之战,晋武帝统筹得当 图源/剧照
再看晋军在各大战区的进展情况。280年正月,琅琊王司马伷率徐州诸军数万自下邳南趋涂中,到了涂中之后,以琅琊相刘弘等进军逼近长江以牵制吴军,使其不能相互救援。
很明显,这是在牵制吴军。
江西方面的情况是,安东将军王浑率领扬州诸军十余万自寿春分向横江、寻阳进行出击。正月二十五日,晋军攻吴将俞恭,破之。同一天,参军陈镇攻寻阳、濑乡及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擒吴周兴等五将。在晋强吴弱的背景下,江西方面的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等就都选择了投降。
即使孙皓派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领三万精锐吴军救援的情况下,依然不是晋军的对手。此战,晋军斩获吴军凡七千八百级,吴全军大溃,吴国震动。王浑于是率兵进临长江,等待王濬。
这是江西战场的相关情况。
武昌方面的情况则是,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王戎率诸军自项城南进以攻东吴在江北的武昌、江夏二郡。王戎以参军罗尚、刘乔等为先锋,军锋所至,吴将杨雍、孙述和江夏太守刘明率众直接投降。晋军遂与东吴之武昌隔江对峙。
江陵方面则是在王濬于二月八日于长江中击败东吴水军并击杀吴水军都督陆景的情况下,杜预才攻克了江陵城,斩伍延。同时,征南将军兼荆州刺史胡奋也攻克了江安(公安)。
从上游东下的王濬水军则是一路平推,二月一日克丹阳,三日破西陵,斩杀吴都督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等人。五日,进克荆门、夷道二城,斩杀吴夷道监军陆宴。
二月下旬,在获得杜预的兵力补助之后,王濬又和胡奋攻下了吴之武昌、江夏,并于三月率领水陆大军八万余,以唐彬为前军自武昌顺流而下,直趋建业。
在晋军于长江全段牵制吴军而水军又攻克武昌、江夏的情况下,建业被攻克就只是时间问题。吴人大震。
当然,江东文武对局势看得也是非常明白,所以也是望风而降。
三月十五日,面对一手必输的牌,吴主孙皓只能投降,东吴在经历了从222年孙权称帝到280年孙皓投降的五十七年的周期后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晋灭吴获得了荆、扬、交、广四州四十三郡之地,共五十二万三千户人,兵二十三万。
孙皓选择了投降 图源/剧照
正如羊祜所说,在逐步丢失长江沿线军事重镇之后,东吴的灭亡就是定局。
虽说东吴的灭亡不可避免,但吴主孙皓的作为却绝对是加速了其灭亡。264年,吴主孙休去世之后,大臣们拥立乌程侯孙皓为主,改元元兴。孙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伪装稳固了帝位之后就原形毕露,具体表现为:使黄门遍行州郡选取妙龄女,在后宫宫女以千数的情况下依然持续扩员;广造宫室,花费数以亿计;残杀大臣,如左国史韦昭、右丞相万彧、左将军留平等人...
孙皓的认知是,东吴的内忧大于外患,所以必须将更多精力聚焦在内部。
对于孙皓的作为,晋朝内部一致认为是南征的好机会,王濬在给武帝的上书中就说:“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莫不嗟怨。且观时运,宜远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羊祜当年在给武帝的上疏中也强调:“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
事实是,东吴内部也果如西晋君臣所说的那样,在孙皓奢侈残暴的作风下东吴内部是严重不稳,不仅发生了永安山民施但挟持吴主庶弟永安侯孙谦作乱兵临建业的事,吴国文武也是屡屡投降晋朝。
当然,东吴由于军政分家,内部山头林立,世族对孙氏的忠诚度有限也是造成其内耗严重的根本原因。
既然孙皓把精力都对内,那么其对如何防御晋军南下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整体战略,就是对长江的布防也只是在江中布置了一些铁链、铁锥而已,可这,并不能挡住王濬东下的步伐。
最后,还是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词作为文章的结尾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东吴的灭亡,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也结束了。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