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5000亿定增四大行,新一轮信贷扩张即将开启?谁赚,谁被割

围炉话今朝 2025-04-06 04:09:47

所有信号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我们正站在新一轮信贷扩张的起点!

最近,千亿资金注资四大行,这一举措引发了无数猜测和讨论。今天,咱就来好好拆解一下这件事,绝对干货满满,一共五点,尤其是第五点,堪称关键中的关键,一定要看到最后!

银行缺钱要倒闭,国家被迫注资?

目前,我听到最离谱的谣言,就是说银行缺钱缺到要倒闭了,所以国家不得不出手注资。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在起作用——巴塞尔协议。

简单来说,巴塞尔协议强行要求银行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本。这里的资本,大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押金”。打个比方,银行每开展一个亿的贷款业务,股东就得先拿出大约1000万的押金。

为啥呢?就是为了防止贷款变成烂账,真出问题了,先亏股东的钱,这样储户的钱就能保证安全啦。随着银行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押金。要是押金跟不上,结果很简单,银行就没办法开展新业务,增长也就停滞了。

那么,这至关重要的押金从哪里来呢?一般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上市公司向股民增发,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大家想想,一旦面向股民增发,股民肯定会大喊“抽血啦”!市场大概率也会跟着跌一跌。这显然和当前各类会议强调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

第二种,公司每年的利润是归股东的,那我们不分红了,把利润拿来增加资本金,行不行呢?也能行得通。可是,从去年开始,我就反复提到,由于新的会计准则,险资对分红十分看重,就是冲着分红才入市的。

今年我们也看到,大险资频频举牌大上市公司,甚至都买超上限了,才不得不发举牌公告,可见他们还想继续买买买。这时候如果公司不分红,险资说不定就会撤退,市场能不跌吗?

所以,这次选择了第三条路——国家掏钱注资。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国家在小心翼翼地呵护市场。毕竟,政策导向就是要稳定市场,我们的市场才刚有起色,正需要精心呵护。

谁在这场注资中赚得盆满钵满,谁又亏得底儿掉?

先来说说财政部。这次注资的钱来源于发行特别国债。当下国债利率非常低,不到2%,而银行股息却高于4%。这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财政部每年只需要付出2%的成本,就能换来4%以上的分红,每年净赚2%的现金流收益,简直美滋滋。

那股民呢,难道就不能赚钱吗?其实股民现在直接买股票的价格,比这次定增的价格还要便宜10%。但大家再想想,如果这次定增是面向股民增发,市场上会出现什么声音?肯定是一片“抽血”的抱怨声。

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到底是谁在长期给我们洗脑,让大家觉得中国股市不赚钱呢?

那么,在这件事上谁亏钱了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圈就一直流传着“资产荒”的说法,意思就是市场上没有好的投资标的了,只剩下国债能买。

有人觉得,那些4%分红的资产有风险,万一倒闭了怎么办?还说中国在外部围堵下经济不行了,只有国债最安全。结果呢,大家疯狂抢购国债,国债收益率被压到2%以下。

你愿意喊资产荒,愿意抢国债,国家也正好愿意卖,这就是市场经济。所以啊,大家也别眼红财政部每年轻松赚2%。

财政部为何对国有大行“情有独钟”,慷慨注资?

难道财政部是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吗?当然不是!以5000亿资金为例,就算每年赚2%,也就100亿,国家做决策可不会盯着这点小钱。

实际上,这背后是自去年以来的一贯政策导向。早在去年1月24日,国资委就提出要将央企市值纳入考核。后来,七月的三中全会、9月证监会的市值管理规定,再到今年3月的工作报告,一系列政策都在释放积极信号。

为什么会有央企市值管理这种政策呢?因为我们国家是经济发展的“操盘手”,要推动经济的“东升西落”。我们必须提前谋划,未雨绸缪。

要是到时候国外资金大量涌入,而我们的国有资源却没有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被外资低价买走,那“东升西落”的好处不就被别人赚走了吗?

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金融领域的政策都是为了全局服务的,所以对一些关键标的进行强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财政部选择通过增发注资,而不是在二级市场直接购入呢?大家看看那几个标的,每天的成交量才有多少个亿。

再算算,一家银行动辄需要一千多亿甚至1600亿的资金注入,在二级市场根本买不进去啊。另外,从支持各大行增加资本金的目的来看,二级市场买入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注资短期内对银行有何影响?长期又会带来哪些变化?

这次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注入,确实为四大行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让它们有了扩大经营规模的底气。但短期内,规模不可能一下子就扩张起来。由于股东股本增多,就好比分母变大了,今年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净利润都会被摊薄。

一些证券公司的估算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图表,摊薄的比例大概是这样的。这对每股利润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各家银行也表示,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填补摊薄后的回报,比如加大业务拓展力度。

大家注意看刚才的表格,会发现这件事在短期内对ROE、EPS等数据有轻微下降。但换来的是银行获得了宝贵的扩张资金,这保证了后续N年的分红率,对险资依然具有吸引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定增中,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中国烟草等国企也参与进来了。这些国企成为银行的股东后,以后的业务肯定优先和自家银行合作。这相当于为银行绑定了一批黄金大客户,长期来看,对银行的业务发展极为有利。

最关键的第五点:新一轮信贷扩张周期即将开启?

前面我们提到了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强制要求,也就是要银行准备足够的押金。现在押金多了,银行就可以扩张业务了。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测算,这次5200亿的增资可以让银行业的贷款规模扩张6万亿。

大家回想一下,08年的政策规模是几万亿,而这次增资还不是唯一的一次,后续农行和工行也会有增资计划,预计很可能在26年年初。

再想想,一周前放松了消费贷政策,但同时又叫停了3%利率以下的政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防范银行恶性竞争,保障银行在业务扩张中的基本利差空间和风险保障。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极有可能又站在了新一轮信贷扩张周期的起点。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信号!朋友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后续的市场变化,抓住可能出现的机遇!



文章来源:珍大户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