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夜光下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房价动辄几十万一平的香港,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地带,一座写字楼的市值自然不菲。
但对于曾经如日中天的恒大来说,大手一挥便是以125亿的高价拿下了名叫“美国万通大厦”的写字楼。

而当时刘銮雄接手这座写字楼时,仅仅花了4个亿。
如今的恒大风光不再,债务逼迫下想要卖出,李嘉诚却为何只愿出90亿?
李嘉诚是趁火打劫?还是写字楼的市值下降?
01恒大的百亿豪购这座写字楼的故事,还要从2015年说起,那时的恒大正意气风发,许家印本人也荣登中国首富。
这一年,恒大以125亿港元的价格从华人置业手中购入了这座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38号的写字楼,而华人置业的老板正是香港商界大佬刘銮雄。

1987年时刘銮雄购入了这座写字楼,当时的他先是花了1.6亿港元买入了其中一部分股权。
接着几年之后,刘銮雄敏锐的观察到房地产的上升趋势,再次斥资3亿港元,买下了这座大楼的所有股权。
在八十年代的香港,高达4.6亿港元的写字楼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巨额交易了。
大刘购入之后,将这座写字楼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装修升级,将其打造为香港甲级写字楼的代表之一。

此后,大刘便一直当起了房东,将大厦的大部分位置租给了美国万通保险公司,因此大楼也改名为“美国万通大厦”。
到了2015年,此时正处于楼市的高峰期,恒大的市值也水涨船高地突破到了万亿级。
作为中国一流的房地产商,此时的恒大已经有了进军香港的想法。
而且根据许老板的行事风格,既然要进军,那就不能是小打小闹,必然要瞄准最为优秀的物业。

而这座美国万通大厦,便成为了恒大的目标。
其实,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买下万通大厦也并非是许老板个人要“撑场面”的想法,背后也经过了集团高层们的盘算。
在收购公告中恒大表示,美国万通大厦所在的位置正处于香港的核心地段,这里商业、旅游、交通发达。
周边与香港警察总部、香港会展中心相邻,不远处便是维多利亚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恒大买下之后,便将成为在香港唯一一家拥有一栋独立写字楼的内地企业,对于恒大的形象提升和实力彰显来说有着巨大的好处。
当时的大楼里还拥有着如美国万通保险公司这样的国际巨头,仅仅是租金收入都有着稳定的现金流。
并且,按照当时的房地产行情,即使是125亿的高价,但也还拥有着足够的升值空间,也算得上一桩不错的买卖。
于是,这桩大厦就此易主,成功归到了恒大的名下。
02困境之下腰斩出售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萧条,恒大的发展也大不如前。

由于长期的大肆扩张并购,2021年恒大债务危机爆发。从数据上看,恒大此时的负债高达25801亿元。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恒大开启了“大甩卖”模式。
按道理来所,恒大还不至于到资不抵债的阶段。
前期的恒大虽然大肆购买土地、开发项目,但手里还握有778个土储项目,拥有146个旧城改造项目。
但在房地产下行压力下,不少项目都陷入到了回款困难的境况。
2021年上半年,恒大出手了恒腾网络11%的股份,回收现金约 11.8 亿港元;

出售盛京银行 1.9% 股份,入账 10 亿元;
出售深圳市高新投 7.08% 股权,收获约 10.4 亿元;
出售恒大冰泉 49% 股权,进账约 20 亿元……
为了保住公司正建项目的正常运转,恒大只能向自己的其他资产挥舞起了屠刀。
很快,这把屠刀就来到了万通大厦的头上。
2021年8月,市场上便传出了恒大有意出售这座大厦的消息。
当时的恒大报价20亿美金,约合156亿港元。

这样的价格,如果能顺利出售也还算是个保本的投资。
但现实很残忍,没有买家愿意接盘。
为了尽快变现,恒大不断地进行降价,哪怕从156亿港元降至105亿港元,依然无人问津。
时间来到了2022年,此时深陷“债务泥潭”的恒大再也坐不住了,只能割肉止血,将这座大楼再次打折出售。
很快,香港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实业宣布如标“湾仔告士打道 38 号中国恒大中心” 项目,价格仅有90亿港币。

从账面上看,短短7年时间,恒大便赔了35亿港币。
其实,恒大今日债务缠身的困境早有预兆。
2015年,当时的恒大在选择购买万通大厦时,选择的并非时全款,而是分期付款,每年支付10%,直到2021年才支付完成。

但到了2021年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下行趋势,因此,恒大已经陷入了有心无力的局面。
尽管李嘉诚的长实集团以90亿港币的价格接盘,看似大赚一笔,恒大赔了不少。

但实则不然,在疫情冲击下,这座写字楼的出租率也急速下降,租金收入严重下滑。
并且,在房地产形势不明朗的状况下,愿意大手笔购入物业的公司并不多。
对于彼时的恒大来说,哪怕是血亏35亿港币,只要能回血,便有机会让公司活下去。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这桩交易真正的受益者,便是最早购入的刘銮雄。

30年前4.6亿港币买下的楼,30年后125亿卖出,直接赚了20多倍。
而恒大如同一个贪婪的掠食者,盲目地扩张,当经济下行的大潮来临之时,这座看似辉煌的“大厦”便顷刻间倒塌。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任何投资都将面临着无数风险,投资之前无疑需要我们谨慎再谨慎。
参考信源:恒大125亿港元买下香港地标写字楼 香港富商卖楼买钻石——中国日报中文网
2.长实集团拟竞购恒大香港总部,恒大集团7年前以125亿港元购入——澎湃新闻

沈云峰
其实每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应采用全国公开招投标制度,投标家数不少于多少家竞争,从0元每平往上加价,价低者得,全体业主监督招标,年底业主投票,满意度达不到70%的重新招标!引入竞争!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人强卖个爹来管着自己!太恶心了!
用户10xxx84
银行的
钻石批发首饰工厂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