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54个民族,为何把华人拆成3个民族:华族、山由族、艾族?

情报绕全球 2024-12-30 02:34:33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在当地占据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为甚。

虽然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人数众多,但所在国一般都将其归类为单一族群——华人,唯独越南是个例外。

▲ 曼谷唐人街

越南官方划分的民族一共有43个,越南华人人口不到百万,却被划分成三个民族——华族(约75万)、山由族(约14.6万)和艾族(约0.16万)。

▲ 越南华人

越南为何会细分华人?华族、山由族和艾族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一、越南华人的由来

越南的三个华人民族,均起源于中国的两广和福建。其中,山由族是最早迁徙到越南的,他们的先民主要源自广东惠州,其身份存在广府人和客家人的两种争议。

广东有三大民系,位于珠三角的是广府人的聚居区,位于粤东沿海的是潮汕人的聚居区,而位于粤东北的是客家人的聚居区。

▲广东三大民系及方言分布图

惠州虽然是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但其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府、潮汕地区接壤,导致这三大民系在惠州交汇融合。

▲惠州地图

按照时间顺序,广府人汉唐时期就已经在广东扎根,而客家人是唐宋时期陆续迁入广东的,作为后来者,迁徙初期他们只能在闽、粤、赣的交界山区聚居。

但随着人口增多,居住地已无法满足生存需求,所以客家人往南边走,最后进入岭南腹地与广府人聚居地相接。

广府人和客家人的语言、风俗及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彼此融合有难度。加上土地是生存根本,双方常因争夺资源发生冲突,而这种现象在惠州这样的交融地带更为明显。

所以当时有一部分人离开惠州寻找新的居住地,其中就包括山由族的先民。他们17世纪初从惠州博罗县和归善县迁徙越南,在越南北部的太原、广宁等地结寨而居,与越南瑶族共同生活在山区里,后逐渐演变成山由族,自称“山瑶”。

▲山由族

越南划分下的“华族”主要是由不愿接受满族统治的汉人及下南洋华人构成的。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南下占领北京,正式入主中原。

明朝宗室和官员逃往南方,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史称南明),与清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但南明政权内部频繁内讧,仅存在18年便被清军瓦解。

▲南明与清朝疆域图

在这之后,一部分不愿归顺清朝的明朝忠臣和汉民逃往东南亚,越南是主要迁徙地之一。此时的越南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北部由郑氏控制,南部由阮氏占据,两方对待华人移民的态度不同,郑氏对华人严格限制,阮氏则采取宽容政策。

因为南部是阮氏通过军事占领的新增领土,急需劳动力开发,因此对流民采取开放态度,所以当时以陈上川为代表的明朝遗臣,都往越南南部投靠阮氏。

这些明朝遗臣及其残余部队在南部聚集而居,他们自称明香人,意指延续明朝香火,并建立了有独立武装的明香社(外侨自治组织),用来管理华人社群的事务。

▲明乡嘉盛堂

1771年,越南西山起义爆发,西山阮氏推翻了广南阮氏,并北上击败郑主,结束了越南南北朝的分裂局面。1802年,广南阮氏借助法国传教士等外援推翻西山朝,建立了阮朝。

阮朝建立后,考虑到明香社的自治性不利于统治,对其进行了改革,将明香社改名为明乡社,把他们的侨民身份转变为越南本土居民,并且不允许明乡人参与任何华侨帮会,以此来加快他们的越南化进程。

进入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经济困顿,许多人开始寻找出路。而此时的东南亚已逐渐被西方殖民势力控制,劳动力需求增加,华人因此踏上“下南洋”的谋生之路,其中一部分人选择迁徙越南。

▲下南洋的华人

这批下南洋的华人与明乡人有明显差别,明乡人多为明朝遗臣,是为了避开清朝统治,寻求政治避难才来到越南。

而下南洋移民主要来自广东、福建的贫苦农民,他们是为了逃离贫困、寻找更好的生计才来越南。尽管这两批人背景不同,但最终在越南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华人群体,被称为华族。

▲越南华族

与山由族和华族相比,艾族进入越南的时间稍晚一些。艾族的先民源自两广的客家人。

广西的客家人以刘永福及其军队(地方抗清武装)为代表。

19世纪中叶,中国爆发了以广西客家人为主要力量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农民起义持续了十余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起义失败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兵撤退至中越边境,一开始只是在边境活动,后进入越南北部以本地团练自居,当时还有一部分广西客家人也跟着一起迁徙到越南。

▲黑旗军

而广东的客家人是在土客大械斗的背景下迁徙的。随着时间推移,广东人口压力逐渐增加,客家人与广府人的土地争夺问题日益严重,双方为争夺资源爆发了长达百年的土客械斗,最严重的一次是1854至1867年期间的大规模械斗。

1854年,广东的天地会发动了反清复明起义,起义军以广府人为主。为了镇压起义,地方官员开始招募团练,主要招收长期与广府人有矛盾的客家人,客勇就是这么来的。

部分客勇为了报私仇,趁机劫掠财物及土地,触犯了土人地主的利益,最后以广府人为主的土人联合起来对抗客家人,土客大械斗自此爆发,这场内乱持续了十三年。

▲土客械斗油画

19世纪末,一部分客家人为了逃难,迁徙至雷州(闽系区)等地。还有一部分与广西客家人一起迁徙到广安省(越南北部广宁省前身)的海宁。

海宁当时还属于清朝管辖,但1883年至1885年间,清朝与法国因越南宗主权问题爆发了中法战争,战争以法国占领越南,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告终。

1887年,中法划定中越边界,居住在广安海宁的客家人被划入法属越南的管辖范围,他们与之前的客家移民一起,构成了越南的艾族群体。

二、越南华人的处境

法国占领越南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对越南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根据他们的外貌特征和语言相似度进行民族分类。

由于山由族与瑶族长期共同生活在山区,语言特征上存在部分相似性,而瑶族又是越南北部一个较大的族群,且支系众多,所以法国人简单粗暴的把山由族直接划分进瑶族分类里,没有从他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上进行深度区分。

华族的主体大部分是明乡人、广府人和闽南人,在越南的社会地位比其他汉人移民高,经济领域也处于强势地位,而且保留了较强的汉族文化认同,所以法国人将他们归为华族。

▲越南华人的祖籍地

而艾族大部分是贫苦劳工,法国政府将其视为底层劳动者,加上艾族迁徙历史较短,在文化认同方面与华族有所区别,尤其是在语言上,所以被法国人划为艾族。

法国对越南华人的分类,影响了越南独立后对华人群体的民族识别。

1946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抗法战争)爆发,越南在中国的支援下于1954年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是印度支那战争的转折点。同年,日内瓦会议于召开,法国与越南达成停战协议,撤出越南。

▲ 日内瓦会议

法国虽然撤出越南,但并未完全放弃对越南的控制,会议后依然试图在南越保持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加上美国当时出于遏制亲苏势力的发展,介入越南事务,最终导致越南南北分裂。

越南分裂后,南北越对待华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南越推行越南政策,强迫华人归化、服兵役、讲越南语,导致许多华人因不愿放弃原有身份认同而选择离开。

北越由于接受中国援助,对华人的同化政策较为宽松,未强迫入籍,只提倡华人“爱越南是为了爱中国”,因此一些华人自愿加入越南国籍。

然而,随着北越土地改革推进,华人的经济利益受到冲击,尤其是拥有土地和财产的华人,许多人(主要是华族)选择迁往南越。加上南越中后期派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被暂时压制,华人得以在此期间生存。

▲ 1963年南越政变

在此背景下,山由族和艾族作为另外两支华人群体,处境也各不相同。艾族当时也跟着华族一起南迁,据统计约有20万居住在海宁的艾族迁徙到南越。

山由族则不同,他们来到越南的时间较早,且主要生活在偏远山区,长期维持相对独立的社群结构,经济状况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加上北越为了抗衡南越,依赖山区民族的支持,许多山区民族与北越建立了较深的联系,所以山由族在北越的社会地位相对稳定,并未像华族、艾族那样选择迁徙。

南北越在民族识别上也有所不同。南越没有像北越那样进行民族划分,只简单地将华人划为少数民族;而北越在1973年完成民族识别,确认了35个少数民族,其中山由族从瑶族支系中分出,视为单独的民族。

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政府为了对南方进行民族分类,开展大规模人口调查。其中,80%以上的南方华人在重报国籍时填写了中国国籍,不认同之前南越政府的强制入籍。

▲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

北越在统一前曾反对强制入籍,但统一后反而采纳南越做法,强制要求南方华人入籍,并将其划为越南的少数民族。

1978年,越南政府完成了南方的民族识别工作,并沿用法国时期的划分方式,将华人分为华族和艾族,这一做法引起了华人群体的不满。

为了打压华人,越南政府在南方展开大规模排华运动,将南方华人视为资产阶级,没收其财产,对其进行政治打压和清洗。

70年代末期,随着苏越关系加深、中越关系紧张,越南的排华行动逐渐升级,于1977年掀起排华浪潮,大量华人被驱逐出境。

这些华人难民与柬埔寨、老挝地区的难民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印度支那难民潮,当时约有30万华人离开越南。

▲ 华人难民

三、越南华人的现状

1979年到1986年间,越南的排华行动逐渐放缓,因为这种打压政策严重影响了越南经济,导致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持续下降,所以越南政府开始放宽对华人的经济限制,允许华人恢复私人商业活动。

随着1986年越南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及1991年中越关系的正常化,越南华人逐渐恢复社会地位,拥有和越南人一样的权力。

越南的三个华人民族现状各有不同。山由族主要聚居在越南北部的太原省和广宁省,尽管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他们依然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山由族的经济活动以水稻种植和畜牧业为主,由于生活与农业相关,所以丰收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每年的大番节(山由族传统节日)他们都会向自然界的神灵祈求丰收。大番节还被越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里。

▲ 山由族大番节

山由族的语言在百科中被宽泛的归类为土白话,但实际上与粤语有很大差异,更接近侗台语系,特别是在语音和语法结构上,与越南瑶族的语言有一定相似性。这种语言的相似性可能与山由族与瑶族的长期杂居共处有关。

而艾族是越南16个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因为在越南排华运动期间,他们担心被政治迫害,将自己的民族登记为其他民族,隐藏了身份,这也是艾族人口较少的原因。以前光是海宁的艾族就有二十几万,现在锐减全境不到2000人。

▲ 艾族

后来越南开始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推出了一些民族优惠政策之后,才开始有人将民族身份改回艾族,所以2019年较于十年前,增涨了600人左右。

▲ 艾族人口

目前登记在册的艾族居住范围较为分散,但主要居住在近郊的平原,经济活动以水稻种植为主,每一个村庄都由大姓的宗族族长当首领,负责管理村庄的事务。

华族是越南华人中最大的一支群体,日常以粤语交流为主(广东人占多数),主要集中居住在胡志明市的第五郡。

第五郡是越南商业最繁荣的区域之一,华人在当地的数量约为50万,占该市总人口的3%左右。尽管人数占比小,但在经济中的贡献却异常突出,创造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GDP。

这里的华族活跃于多个经济领域,包括贸易、餐饮、零售、工业等,许多大型商业集团和品牌都由华族经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网络。

▲第五郡花灯街

在传统文化方面,华族非常重视节庆,尤其是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华族社区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穿华服,表演舞狮、舞龙等传统民俗表演,以祈求平安和繁荣。

▲越南华族舞师

尽管如此,华族在身份认同上还是面临一定的危机。自越南政府将华人群体划为少数民族以来,华族的语言和文化逐渐边缘化,尤其在年轻一代中,传统习俗和语言的传承遇到困难。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使用越南语,他们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许多人在情感和归属上开始摇摆不定,部分人还将自己视为“越南人”而非“华人”。

作为越南的三大华人民族,华族、山由族和艾族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在越南的现代化社会进程中,三者的文化和身份认同问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无论是在语言的传承、传统习俗的保留,还是在社会融入的过程中,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认同,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将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越南的天后庙

1 阅读:354

评论列表

qaz2113

qaz2113

3
2025-01-06 18:39

海外华人生存史,叫这个应该更客观吧!

情报绕全球

情报绕全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