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跑起来,谁也看不懂。
近日,“减肥神针”司美格鲁肽(以下简称“司美”)母公司诺和诺德,最新披露了2024年成绩单,总营收高达4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6%,折合人民币相当于“日赚8.5个亿”。
与此同时,由中国科学家研发、被戏称“瘦身菌”的AKK001,传来20吨/年的原料量产突破消息,业内分析可以覆盖150万减重用户的长期需求,在体重管理市场引发轰动。
随着春节长假结束,一股火热的“减肥潮”再度掀起。在不少医院的内分泌科,前来咨询司美的人排起长队,不少人抱怨道,“假期胡吃海喝,肚子上游泳圈又多了几圈”;在电商平台,口服版AKK001搜索量也呈直线飙升趋势,节后一周激增300%。
消费不断降级的大背景下,减重科技市场为何能逆风崛起?

“前来咨询的,有的是爱美的年轻人,受不了合照里臃肿的自己,决心快速恢复身材;还有的是太胖体检亮起红灯,想挽救健康指标”,上海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道出消费者对减重科技的狂热隐情。
上述司美,减重圈老粉似乎并不陌生。2022年,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无心之举,让其“1个月减20斤”的实力传遍全球,凭借营收战绩成为下一代K药的“保送生”。
掀起市场狂热之余,接连被曝出的副作用风险,却将司美从神坛推至“审判台”。美国华盛顿大学在国际期刊《Nature》子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调查240万参与者,发现司美竟与19种健康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不乏肠胃病、胰腺炎、甚至ED(俗称阳痿)等。
“体重下来了,脸却变老了很多,肚皮上也全是干瘪的褶子”,据内分泌专家揭示,司美通过大量增加外源“节食信号”减重,虽然掉秤明显,但有50%源自肌肉流失,这对中年人尤其40岁以上群体风险巨大。

图注:司美与19种疾病的风险相关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肥胖问题正以惊人速度蔓延全球,肥胖人口已超6.5亿,几乎占到世界总人口的10%,为此,科学界也不断探索更可靠的科技减重手段。
相比于红极一时的司美,上述“瘦身菌”AKK001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运用的时间尚短,但实力不可小觑。据悉,其学名为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一种源自人体肠道的天然有益菌,不仅能激活体内天然GLP-1(饱腹感信号),还可以分泌一种燃脂蛋白P9。
众多用户使用“瘦子菌”后,重拾减重信心。35岁的张女士,长期被体重问题困扰,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惊喜发现,“以前一到深夜总犯猪瘾,忍不住吃零食,现在到饭点吃一点自然就饱了”,而且,她表示排便也规律不少,搭配简单的运动,小肚子消了很多。

时代财经检索发现,在多个非一线城市,减重版司美已经到货。而更为有趣的是,曾掀起这波“减肥针”注射热潮的一线城市精英人士,却已转向效果温和、宣称“养成易瘦体质”的瘦身菌新科技。
据AKK001市场负责人表示,目前京东等线上平台的订单,主要流向上海、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咨询用户多来自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行业的精英人士。
而据每日邮报等国际媒体报道,3年前大为看好司美的马斯克,如今也忌惮于其副作用的影响,投向新减重科技怀抱。诸如斯坦福大学教授Dr. Peter Attia等人,也将“瘦子菌”列入自己的日常养护清单中,似乎在押注更持久、温和的减重策略。

图注:“胖友”测评司美与“瘦子菌”使用差异
在健康意识日益高涨的当下,减重已然成为全民热议话题。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减肥市场规模达到了21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3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
未来,不同减重科技之间的融合也将成为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个性化的减重解决方案,而那些能够率先突破技术瓶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必将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用户10xxx38
你到底说了个啥,狗屁不通,卖菌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