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王熊心喊出“先入关中为王”的号令下,项羽和刘邦分别领军出征。在项羽带领的楚军主力与章邯带领的秦军,在巨鹿苦战时。刘邦的军队也不好过,与秦军的战斗中败多胜少。
刘邦军队在屡屡失败后,好不容易攻下颖洋,虽然打下来了,但也是惨胜。这导致刘邦的疯狂报复。颍阳城破后,刘邦下令屠城。事实上,在进入关中前,刘邦的屠城次数一点不比项羽少,说他们是“义军”只能呵呵了。
至此,刘邦率部进入到原本少有战火波及的南阳郡,为了获得立足点,开始攻打郡府所在地宛城。当地百姓并没有箪食壶浆迎接"起义军",而是官民一心,拼死抵抗。在进攻受挫后,刘邦吸取之前的教训,严加约束部下,对占领地的官员,百姓尽可能善待。一系列的惨败让前泗水亭长真正认识到了民心的威力,而以项羽为主的那些高傲六国老贵族们,却对此毫无认识。
在赵高将巨鹿的数十万秦军给卖了的同时,咸阳的庙堂上正在上演荒诞的闹剧。长久不上朝的秦二世胡亥,居然破天荒的举行了大朝会,在各位大臣纷纷就坐后,已是帝国丞相的赵高姗姗来迟,自他身后,太监们牵着一头鹿也跟进了大殿。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人尽皆知的“指鹿为马”的戏码,在帝国的权利中心上演了。
大部门官员可以当着皇帝的面,站在赵高一边睁着眼说瞎话,说明胡亥已被架空得差不多了,此时赵高才是秦帝国真正的控制者。
章邯与项羽会盟后,赵高意识到动手时机已到。二十万久经战阵的军队(此时他们已经不能再被称为"秦军"),是章邯、司马欣等人手中最大的交易筹码。而对赵高来说,他拿得出手的筹码,则是秦皇族的性命,弄好了还可以当个王。此时,赵高已经获知,一支楚军在一名叫刘季(即刘邦)的将领率领下,正从南阳郡向西北方向急进,已接近武关。赵高一面派遣秘使与这支楚军接触,一面开始最后的部署﹣﹣弑君。
弑君的过程毫无悬念,一队士兵在赵高女婿、咸阳令阎乐的带领下闯入皇宫,逼迫胡亥自裁。之后,为了保证秦廷政权在最后阶段能平稳过渡,赵高又立子婴为秦王(此时帝国已名存实亡,故去除了皇帝称号,又做回了"王")。在赵高看来,这个秦王的"有效期"不过个把月而已,因此就漫不经心地在现存的皇族中找了一个血缘离始皇帝最近的。
再往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子婴维护了嬴氏最后的尊严。在其子的配合下,诛杀了赵高,进而剿杀了赵高的全部同党,重新夺回帝国的权力。在子婴真正成为秦王后,他绝望地发现,帝国覆亡的命运已无力改变:失去了王离和章邯两支大军后,关中再无大规模兵力可用;朝堂之上,经过三年的大清洗,亦无可用之人;朝堂之外,官、兵、民都已对咸阳失去信心。
与此同时,刘邦此后的进军异常顺利。一方面,他在南阳郡相对温和的举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秦人的敌视;另一方面,关中此时兵力极度空虚,巨鹿战败的消息又摧毁了秦军守备部队仅有的士气和信心。基于此,刘邦才能轻松地一路突破武关、饶关、蓝田、灞上直抵咸阳城下。
子婴未做任何抵抗,带领臣工和妻儿,素车白衣,手捧兵符、玺印,出城向刘邦投降。通过牺牲尊严乃至性命,最大限度地避免咸阳百姓遭受涂炭,这是这位末代秦王为帝国和臣民做的最后一件事。
从秦非子为周人养马,获五十里封地算起,秦人历经37代君王近700年: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抵御西部戎狄部族,为华夏族在西部建立起了一道牢固屏障:秦穆公成就了独立于中原地区的西部霸业;秦孝公与商鞅完成了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变法;至秦王政,奋六世余烈,一统华夏、北逐匈奴、南平百越,行郡县、修驰道、筑长城……最终,这个传奇的帝国和氏族,在公元前206年走到历史的尽头。
进入咸阳城后,城中的富庶与繁华一度使得这些征服者们丧失了理智,其中也包括刘邦本人。一帮整日厮杀的武夫,一旦失去约束其后果不难想象。按照史书记载,刘邦在咸阳宣布废除秦的一切法律,只约法三章,"杀人偿命;伤人治罪;盗抢治罪",摆脱了暴秦统治的百姓随即欢呼雀跃。
“指鹿为马”给秦帝国带来了彻底的毁灭。而”约法三章”并没有马上让刘邦一统中原,但是为争取天下人的民心做出了榜样,为以后一统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