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成怎么办:千万别用强迫式教育,听听专家怎么说

敖爸聊教育 2019-06-27 22:51:04
01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不听从的情况,很多家长在说教不成的情况下,会出现“强迫式”教育的现象。

什么是强迫式教育?估计不少家长看感到一脸懵圈。

这里举几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

比如孩子外出回家后,家长说:“宝宝,来,我们来洗手。”但好动的宝宝还在满屋跑来跑去,几次说教不成后,家长可能会二话不说,抱起宝宝冲进卫生间……

比如孩子从小就喜欢绘画,却被家长以培养钢琴艺术为由,硬拉到钢琴班训练。

比如孩子明明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却被家长告知这是不务正业而被叫停。

……

凡此种种做法,都是强迫式教育。

我曾经听说过一件真实的案例,一位女生高中毕业之后,突然把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小提琴摔怒摔在地,变成了一堆的破烂。

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个小提琴拉得很好的人什么能说摔就摔呢?

事后才得知,原来该女生从来就没有真正喜欢过小提琴演奏,只不过是在小时候迫于父母的压力,而无奈接受罢了。

父母一厢情愿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孩子的真正理解,这使得本应是美好回忆的拉小提琴,却变成了一番痛苦的回忆。

不是不能让孩子去学乐器、去学画画等,而是在这之前少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过程:我有把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唤醒了吗?

作为家长,都很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如果孩子不配合或反抗,家长就会感到焦虑不安,不去思考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让孩子顺从。

若是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就很容易陷入强迫式教育的怪圈。

02

一种教育方法是否科学正确,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强迫式教育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违背孩子的意愿。

就像上面例子中所说的,孩子若喜欢绘画,家长完全可以因势利导,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和孩子一起行走在绘画道路上,这样做更利于孩子成才。

强迫式教育理念并不可取,只会扼杀儿童思维的创造力。

以往不少家长喜欢强迫式教育,是因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这种方式见效快,立竿见影,不需要一个较漫长的等待过程。

事实果真如家长所想的那样吗?

实际结果是和家长所想的完全相反,欲速则不达。

强迫式教育只是家长单方面的意图,并没有内化到孩子的内心深处,这种教育是很难走得长远的。

就如同我们大人一样,没有谁愿意让别人逼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是被迫低头,内心也是不情愿的。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把教育比作喂鸡,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对我们家长很有启发性。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从身边带米的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下面的听众都愣住了,不知道他葫芦里要卖什么药。

陶行知先生不慌不忙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接着他用力掰开大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它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最后,陶行知先生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把它放在桌子上,自己往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过了一会儿,大公鸡晃晃悠悠地走过去,自己吃起米来。

这时候,陶行知先生开始了他的演讲:

“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会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所以,不管是教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还是教孩子读书,道理都一样,都需要充分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意愿。

教育实践证明,强迫式教育弊大于利,是我们所要反对和避免的错误教育方式。

03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愈来愈逆反,而逆反心理不是一蹴而就的。

强迫式教育容易引发孩子滋生逆反心理。

既然强迫式教育并不可取,那我们完全可以用其它更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来替代。

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任何的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

这就好比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一样,同理,在教育孩子中,也需要遵循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愿每个父母都能给教育一份等待,都能给成长一点时间,促使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0 阅读:14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