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AI创业公司创业1年,估值增长10倍。
他们从514万的AI创业项目里获得全球第二名,他们要做算力领域的DD平台。
今天共绩算力(算了么)联合创始人王鹏,带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充满光环的清华创业团队,要怎么一步一步做起来。
王鹏:我创业的热情来源于我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一、低谷期选择创业
王鹏:我是12年开始工作,15年的时候从徐工离开,徐工是一家国企,总体在徐州的话算是当地最好的企业。然后,我要离开的时候其实也有些纠结,因为,本身自己家里条件也相对普通一点吧。我当时看那个《平凡的世界》,里面孙少平他给我的感受就是人得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来北京。
易论AI:原动力是什么?
王鹏:受我父亲的一些影响,我爷爷去世的比较早,我父亲是他们兄弟姐妹几个里面的老大,所以我父亲的话,很小就开始承担家里的一些责任了,他后面也是自己创业,他就是挺能干的一个人,特别能折腾。我父亲49岁的时候生病了,得了类风湿病,这个其实对他的影响挺大的,除了经济上一些影响,最主要的我感觉是对人心理上的打击是很大的,他一直都是很乐观很阳光那种。后面我父亲挺有意思的是他自己学习针灸,我给他买了本草纲目,他现在不光给自己针灸,还给我们村子里面的人帮着做一些小的针灸,还是挺有意思的,整个家里的经济还是靠他。
易论AI:离开徐工之后你是怎么抉择的?
王鹏:后面有机会就去人工智能公司了,当时我们公司是做智能客服的公司,去之后相当于我是整个公司唯一的一个销售。
易论AI:你在什么节骨点去AI现在的这个项目?
王鹏:大概去年3~4月份参加创业比赛的时候,跟我们现在的创始人付智认识,后面的话跟付智一块约在清华吃饭,再后面跟其他合伙人一块聊了一两次吧,就有点心动了。我真正加入9月份左右,当时也就是34岁左右,但后面一想,创业机会难得,综合判断下,实在不行来挑战下,当然还好,就是因为没有买房子,我想如果买了房子就很危险。
易论AI:那时候你整体考虑的事情是什么?
王鹏:原来想到创业公司是希望有家公司包括从收入角度,从整个发展角度希望能够跟一家公司干到上市什么是最好的嘛,但是你会发现这个机会几乎窗口都要关闭了,我35岁,焦虑会对你的认知产生影响。
易论AI:其实很多年龄段都是被社会塑造出来的,比如说29岁、35岁、40岁。
王鹏:对对,我也在想这有什么关系,其实你可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易论AI:你当时是怎么判断的?
王鹏:3-4月份清创汇智他们组织的一个活动。
易论AI:你第一次看他的演讲的时候,你就想接触?
王鹏:反正就是想接触他,因为那天我好像加微信。
易论AI:你原本的心里就想,你要从前公司加入到大厂,就只是接触一下他而已么?
王鹏:对对,没有没有说立马要找一个创业公司,没有这种想法。真正的突然想加入,是我感觉这个人挺靠谱,就是他骑自行车,我不是从清华里面走出来还挺远的,然后他说他骑自行车带我,结果在自行车上我俩聊天,我感觉他还挺靠谱的,就是他关心别人的那种感觉,是真诚的,真诚特别重要。
易论AI:你们怎么从认识变成他想找你?
王鹏:说实话,我没问过他,我感觉可能也是信任建立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帮他介绍投资人,帮他介绍项目,我也没想到从你这赚多少钱,你要给我什么回报,没有这种想法,就是单纯的,其实本质也是真诚吧。你就感觉他们做的还挺靠谱的,这种感觉可能是相互吸引吧。
易论AI:他怎么跟你开的口,还记得吗?
王鹏:当时也没有说你立马加入,他说我们因为也考虑奇绩这边应该是融资这些事情,确定了你再加入。包括现在我招人都是这样的,我们会告诉你我们做到到什么程度了,未来前景怎么样,但是我们也会告诉你未来创业有可能会失败,有风险,你自己综合考虑一下,最终还是要坦诚的沟通这件事情。然后最终真正的有了什么,也是我们跟其他的合伙人,当时我们有4个人吧,还有许钟子珩和冯巍议,我们四个人在清华里面一起吃饭,当天晚上吃完饭之后就确定了。
易论AI:你不怕这波创业再起不来,你的35岁之后就彻底毁了吗?
王鹏:我想如果失败了,那我就把它当学习的经历了,就我说的为什么没有买房,我感觉挺感激的,当时如果你买了房的话,代价太高了,没有买房,你感觉其实失败后生活是正常的嘛,大不了就慢慢往前再走吧,也没什么。
易论AI:你为了创业,你还是放弃了稳定的大厂跟买房,这个至少是一个保障吧?
王鹏:现在想想也没有,保障还是自己吧,买房子那些都是保障,大厂就不是保障,其实还是自己。
二、闲时算力共享社区
易论AI:这个奖是什么?
王鹏:这个奖有分量,这个就是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获奖证书,这个真的是五百四十万分之二,相当于中国国际大学创新大赛参赛的项目一共540万支(它是全球,不是中国)。然后进入决赛的有2000多支,我们是清华的冠军,是北京市的一等奖,这样我们就相当于进了决赛资格,进了决赛后,还得两轮之后才能参加真正的决赛,我们是每一次都得拿到第一才有资格。
易论AI:简短的话来形容,你现在在做的AI创业?
王鹏:创业模式来说就是算力DD,通过共享的方式能够让算力使大家能够更便捷的用起来,比如说,我们平台未来有几百万的算力节点,任务也有几万甚至更多类型,那你怎么让这些任务跟这种卡更好的匹配。所以从商业模式上类似算力DD,然后从内核来说,本质是算法,重要性就是调度算法、预测算法。
易论AI:谁会需要这些算力?
王鹏:第一个是做AI创业的公司大型小型的都有,包括个人开发者,这种做AI相关的;还有一些高校学生,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跟清华胡事民院士合作,他课堂上面的学生,课是AI通识课,但是他上课需要实践。
易论AI:每个人自己电脑不都有4090吗?
王鹏:不是的,4090一张一万多,有的人很少,大多数学生是买不起的,或者说买的代价很高,你想全国有多少大学生能买两三万一台的电脑,大多数都七千左右的电脑。所以得话,我说算力不是为学生多了个选择吗。清华那个时候我做公益项目,相当于回馈学校嘛,然后未来的话,因为我们这种模式天然的、简单的说是变废为宝,所以我们整个成本结构比别人要低很多,我们给学生也能够相对给一些更好的价格。
易论AI:我是一个学生要学AI,我有算力的需求了,我为什么不去找阿里云?
王鹏:就是成本呀,阿里云的话应该至少是我们的2倍左右吧。我们希望大家有些乐趣,就是客户不要只是钱,包括客户在省钱,供给方让他多赚钱,我希望除了钱,让大家有些乐趣在里面。
易论AI:这些乐趣怎么创造,听起来就是一个很硬核的生意?
王鹏:其实可以啊,比如说我们现在平台上有些积分啦,那我们是不是让大家能够拿这些积分兑换一些游戏卡之类的,比如说类似黑神话悟空,能够利用积分做一些交易,我们希望能够把它变成一个更加繁荣的社区,类似这种逻辑。
易论AI:我有需求方,我有供给方,中间有一个算法逻辑,这个算法在算什么?
王鹏:本质上我们叫调度算法,就是假设有1万个任务,有10万台电脑,或者说甚至有更多电脑,因为有的任务它很大,它需要好几百台电脑完成,这电脑还有时候关机了,怎么让它匹配的更好。第二是我们的C端那种供给侧节点,它有可能会掉线,它掉线之后你还得把这个任务要实现卡可以掉线,但服务不能掉线。就是光调度算法都不够,还得有预测算法。
易论AI:这个DD取消接单了,你还得立刻再派给它一个新的。
王鹏:你说的很形象,关键这些都是全自动的。
易论AI:那我如果调一个特别远的电脑,不会算的特别慢么?
王鹏:你这个问题很好,但是这是我们的优点。为什么?因为我们是节点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就近找一个节点,但你如果说那种数据中心,那就没有办法,他全国撑死也就几千个节点。举个最极端的场景,你停电了,我也停电了,比如说我的是4090,然后你这边要生个图、生成一个视频渲染或各种任务,然后通过我们的平台可能我的电脑,但我不认识你肯定没办法帮你嘛。
易论AI:如果我是这个提供算力的供给方,我可能会担心别人在我电脑上算东西,他会不会黑我的电脑?
王鹏:这肯定好多人都会关心,这个是从开始创业我们就关注的问题,而且我们投入了很多资源在这方面。第一个我们叫做沙箱的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沙箱盒子,所有事情都在这里面发生,这样你的数据就不会触碰了吗。第二个就是加密的机制,就是整个数据传输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相当于用互联网这种防护的逻辑,你只要能上云,它肯定有一套防护逻辑,我们也同样有。然后另外一个就是,相当于我们叫双向信息不对称,就是接任务的人本质上你是不知道接的谁的任务,这样的话其实安全是相对的嘛。另外跟360也有些接触,我们也需要些第三方的安全防护。
易论AI:现在有多少用户和营收?
王鹏:营收的话大概合同额是3900多万吧,因为我们又签了一个青海省那边的算力调度系统的项目,大概2000万,其他的就是一些类似算力租赁这种业务,大概有1000多万。
易论AI:所以你们其实做了这种B端的客户,也做了小C端的个人需求?
王鹏:嗯对,我们逻辑是B端肯定要做,C端我们不会主动推广,但是有好多用户主动用我们的产品。
易论AI:利润率有到多少?
王鹏:毛利能做到50%左右吧。
易论AI:那什么时候跑通的这个商业闭环?
王鹏:真正创业之前,其实我们这个商业模式已经验证了,当时背景就是付智要自己发论文,需要一个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但他自己电脑得计算40天,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他感觉是在不行就找师兄师姐各种帮忙,最后找了8台电脑把这个任务完成了。然后这个事情之后呢,他就做了一个算力共享的,同时也找别人聊,是不是有些类似的需求,发现好多人都有类似的痛点,做了一个Demo验证,结果就相当成功,那时候还没有正式创业,不到一个月,当时就有一万多人注册,真实订单有200多个,那时候主要是学生市场。这个事情验证完之后,他就感觉这个事情商业上逻辑是成立的,但是我们后面的话,你可以做的事情除了原来的科学计算,哪些主要是CPU计算,后面发现GPU这个事情也是OK的,因为CPU毛利很低,但GPU要大很多。
三、目标坚定,通向成功
易论AI:什么时候拿到融资的?
王鹏:去年十月底左右吧,奇绩那边陆奇博士投的。
易论AI:有了解到好像近期又拿到了一笔?
王鹏:好像劳动节前两天,领投是水木创投,把钱打过来后,后面又有一家公司也在天使轮投了一笔。然后我们最近发布新闻公告中一个是大赛获奖,第二个是我们要启动下一轮融资,我们截止到目前融了大概2000多万。
易论AI: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看到这一块市场。
王鹏:对的,这个事情好处就是你的方向对了,坏处就是你得速度更快,或者对你的要求更高。
易论AI:我听起来是从你创业到现在还挺顺的,中间没有遇到什么卡壳?
王鹏:实话实说,从以前公司来对比,确实挺顺的,但我感觉我们一直是有危机感的,包括付智,包括我们几个都有危机感,包括拿到钱的那天晚上,印象特别深,4月底拿到那笔钱,1000多万到账当晚,本来想要好好庆祝,后面我们冷静了,稍微小小的庆祝了一下,就是因为感觉到的是压力,不是那种开心。
易论AI:为什么?
王鹏:因为你承担的责任更大了,你就会想你怎么能够真正活下去,原来可能几个人的时候,比如说考虑活下去,只是可能说一下,没有那种压力,但是你拿到投资人上千万甚至几千万投资的时候,那你就真的考虑活下去,就是比较复杂的事情了,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有很多影响产生。
易论AI:看到资金到账的当下,你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王鹏:但是说实话不开心是假的,但是我们感觉也就开心了几分钟。
易论AI:从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想要创业,包括到北京拼搏10年,结果真正的创业逐步走向轨道,你自己有预期过么?
王鹏:我感觉就是很自然的,没有说特别刻意,因为包括我自己说我想创业,也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考清华期间有人问我你想过创业没,我说想,他说你觉得什么时候你就创业了,核心我说的是需求。
易论AI:什么时候考上清华的?
王鹏:23年6月份。
易论AI:考过多少次?
王鹏:3次。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考清华。
易论AI:那你这三年其实如果要考全国联考的话,其实准备起来还挺费功夫的,尤其还在上班的时候?
王鹏:有段时间还是挺忙的,我记得3点多4点吧就起来看书,因为你白天还得工作,那段时间又正好比较忙,受各种事情影响,很难专注学习,也没时间,刚好我就大概凌晨3-4点起来看两三个小时书,然后再去忙工作的事情,就那么坚持了大概一个月。
易论AI:为什么一定要考清华?
王鹏:跟高中有关系,我高中也复读过一年,我们复读学校的校长,他特别聪明,他是我们甘肃省的特级教师,我去复读的学校是他自己创办的学校,所以他特别有钱,也很成功,然后他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清华,好像可能那时就埋了一个种子吧。
易论AI:创业的热情是什么?
王鹏:创业的热情就是你做了这些事情,你会感觉到乐趣,你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或者你能帮别人解决问题。
易论AI:你这次的AI创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你会觉得圆满了,不枉费10年的折腾?
王鹏:有100万台电脑在我们平台上,我就感觉有成就,全国大学生都在用我们的平台,我也会发自内心的开心,感觉很自豪,我走到哪,别人说我们产品还不错挺好的,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