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劳动合同,差别在哪?

民汇咨询 2024-12-31 10:32:37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两者都是以人的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

劳动合同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务合同

一般指的是雇佣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

1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是指受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调节的有偿劳动,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属于用工关系,劳动者应当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一个劳动者只能跟一个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报酬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关系的一种,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接受劳务并支付对价而相互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可建立劳务关系的主体类型较多,其主体不具有特定性,可以是法人之间,也可以是自然人之间,还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建立,属于服务关系。

2主体间隶属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行政上隶属于用人单位,有财产和人身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受用人单位管理,按照单位安排开展工作。

劳务合同:仅体现经济关系,双方的地位平等,无隶属关系,提供劳务者无须成为成员,只需要按照约定完成服务内容。

3报酬性质和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报酬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但须遵守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等强制性规定。

劳务合同:劳务报酬根据劳务市场价格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国家无强制性规定,支付方式一般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

4适用法律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建立的劳动关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来规范,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弱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突出对劳动者的保护。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中建立的劳务关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范调整,属于私法范畴,对当事人的权利予以平等保护。

5享有的社保、福利待遇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享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这是法律对用人单位承担义务的确定性规范。因此,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了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劳动者属于工伤事故,劳动风险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务合同:劳动主体一般只获得劳务报酬, 雇工方无需提供保险、福利待遇等,因此,工作风险一般由提供劳务者自行承担。

6法律干预程度不同

劳动合同: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产生劳动关系后,因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双方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故为了更好地保护弱势一方即劳动者合法权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如各类保险金的缴纳、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强制性义务,法律干预程度较高。劳务合同:由于劳务关系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故以私法自治为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可以基于合同自由原则进行充分协商,除应遵守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之外,受法律干预程度较低。

7伤亡事故后果处理不同

劳动合同:主体间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产生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时,只要不是劳动者的故意行为造成的伤害,即使是劳动者过失违章行为所致,都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原则,即使用人单位没有过错,仍然应当对遭受工伤的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劳务合同:劳务支配权在提供劳务者,劳动风险责任亦由提供劳务者自行承担。提供劳务者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一般只能按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有关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不能认定工伤。个人劳务关系中发生侵权行为时,可依据《民法典》第1192条之规定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8纠纷解决程序不同

劳动合同:因劳动合同产生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诉讼。劳动关系的保护时效一般为一年,因劳动合同产生纠纷应当在一年时效期间内向劳动仲裁委提请仲裁。如对劳动仲裁委作出的裁决不服,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维权。

劳务合同:属民事合同的一种,由民法及合同法调整,如因此发生纠纷,无须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可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劳务关系作为一般民事法律关系,诉讼时效为三年。

9总结

0 阅读:5
民汇咨询

民汇咨询

用工纠纷风险规避 企业赔偿风险转移 企业资产财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