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349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分享中医辨治痛风的思路和方法。
痛风,中医将其归类于痹症范畴,并依据不同的邪之偏盛,还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等,但多以关节处皮肤发红发热,关节疼痛难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并和体内尿酸高直接相关。
而且因为痛风疾病和痰湿这些重浊黏腻的阴邪直接相关,胶着难以泄化,所以病程一般较长,咳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迁延难愈。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讲究辨证分型的方法,一般依据痛风者脏腑偏盛和临床病因病机特点,辨证分为湿热内蕴、痰瘀痹阻、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 5 个证型,并分别给予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润肺健脾、温补脾肾、滋养肝肾的方法。
同时施以四黄散等外敷方剂,内外联合调理。

湿热内蕴症痛风,多见于痛风初期那几年,多由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输布,郁而化热,湿热二邪互结,湿热阻遏气机,痹阻关节而成。
或者饮食长期不节,脾虚脾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水停为湿浊,湿郁久生痰,痰湿郁久化热,痰湿热流注于关节胫骨,或上连掌指关节。
湿热内蕴大多首发于下肢关节红中国热痛,因为热邪重,痛风发作急促,病史进展快,红肿热痛疼痛难忍。
可伴有身体出汗恶风,口渴头痛,小便黄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腻或薄黄。
既然湿热内蕴,常见的调理方法为清热祛湿、通络止痛,方可用四妙散加减。
热邪较盛,方加连翘、栀子、知母、石斛等清热生津之品。
阴虚的,方加玄参、麦冬、生地黄、石斛来滋阴生津。
关节肿痛严重的,方加乳香、没药等来通络消肿止痛。

痰瘀互结的痛风,多见于痛风中期,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长期不节,诸多因素导致痰饮蓄积筋骨不化,痰饮阻滞气血运行,气滞则血瘀,痰饮和血瘀合邪为患,郁久化热,行成痰瘀热阻的复杂病机。
痰瘀互结更加阻滞气血运行,形成恶性循环,让痛风症状加重,久之出现痛风石。
痰瘀互结痛风咳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关节红肿或疼痛难忍,会出现刀割样疼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
可见痛风关节处肌肤紫黑,肿胀。关节屈伸不利,行走不便,舌质出现骨关节肿大畸形。
怎么治,既然痰瘀互结,则应化痰通络,活血化瘀,方可用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
痰多加胆南星、僵蚕等以化痰散结。
关节疼痛严重,加全蝎、蜈蚣等血肉有情之品劳搜剔筋骨顽痰锢瘀。
久病体弱气虚的,方加黄芪、党参来益气扶正。
好,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后面的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的三个痛风中后期阴虚为主的类型,我们明天的科普继续解读。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痛风肾等代谢疾病,或口腔黏膜疾病,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2024年第2期《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陈馨月等文章《吴童论治痛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