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传》第三部第五章改编1.“抗日联军京西纵队”2.八路军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10-02 22:54:39

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三部《在平西》第五章 改编 1.“抗日联军京西纵队” 2.八路军

高志远画像

冀东抗日联军于1938年11月到达平西,经过整训,先后进行两次改编,至1939年5-6月,“冀东抗日联军”编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冀东抗日联军”番号撤销。

1.“抗日联军京西纵队”

朱其文记:“当时这支部队仅剩下两千余人,整编后仍称为抗日联军,仍由高志远任司令,由于原政治部主任洪麟阁(此处为朱误记,洪麟阁应为冀东抗联副总司令兼第三路军司令)在向平西转移的战斗中牺牲,因此任命我为该部的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当时没有什么战斗力,也缺少骨干,为了加强该部的力量,由邓华部调来一批干部,分别担任营、连级教导员工作,接着又进行了整训,使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朱其文《平西抗日政权及武装斗争纪实》)

萧克记:“高志远被处决之后,我们将抗日联军的1000多名官兵与白乙化指挥的抗日先锋队合编。抗日先锋队是新从雁北过来的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干部多是东北的流亡学生,七七事变前在绥远屯垦,事变后转为武装斗争,在山西敌后与八路军王震旅协同作战,是一支军政素质很好的抗日游击支队。我到平西后,接王震信,介绍他们到平西,准备打回东北。这两个部队合编,也是为了加强党对抗日联军的改造。”(董保存《关于“冀热察挺进军”——萧克同志访谈录》,《萧克回忆录》第十五章)

王俊昌记:“抗日联军从冀东撤到平西,经过短暂的休整和三、四个月的训练,整训已经结束,高志远还任抗日联军总司令,王仲华任政委,朱其文任政治部主任,张受民任参谋长。部队整编为三个大队,每个大队一千多人,各大队都配合友军作战,也就是配合八路军到外线作战。一大队配合八路军第31大队,二大队配合32大队,三大队配合33大队。抗日联军全分开了,一大队开赴涿鹿、蔚县一线,二大队移防康庄、南口一带,三大队驻扎房山、涞水、涿县等地,我当时只是一个排长,隶属于抗日联军第三大队。

过去,我曾看过几份关于抗日联军到平西后军事力量的材料,认为大部分说的都不准确,因为那些人根本没在平西的抗日联军领导层里任过职,只有曾担任过整编后的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朱其文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整编后的抗日联军两干多人,是比较接近的。因为我们对王仲华和朱其文比较熟悉,别人讲平西整训的抗日联军一千二百人或千余人,指的只是一个大队。”(王俊昌《我随高志远转战平西》,见《魂系冀东》,第65-66页)

《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记:“抗联高志远部在平西经过整训,1938年底改编为‘抗日联军京西纵队’,人们仍习惯称为抗联。纵队司令高志远,政治委员王仲华,参谋长张受民,政治部主任朱其文,秘书长吴紫阳。司令部设‘八大处’和“手枪队’(卫队)。司令部和手枪队驻北村,八大处驻大泽村。

纵队下属3个大队和手枪队,每个大队1000人左右。第一大队大队长孙善蛟;第二大队大队长郝松坡(郝绍先);第三大队大队长于柱国;手枪队队长陈维,副队长张佩恩。按冀热察挺进军的安排,3个大队分别配合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外线作战。一大队在涿鹿、蔚县一线,配合四纵31大队,二大队在康庄、南口一线,配合四纵32大队,三大队在房山、涞水、涿县一线,配合四纵33大队。李文彬率部投诚起义后,编为第四大队,驻防在与日军占领区相邻的宛平县三家店、六里居、安家庄一带。”(见《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第75-76页)

2.八路军

朱其文记:冀热察军政委员会、冀热察挺进军“将高志远这个叛徒处决。随之,决定将部队由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军十团。当时这支部队还有近干人,但兵多干部少。刚好这时有一支抗日先遣队来到平西,共一百多人,主要是北京的青年学生,白一化(此处为朱误记,应为自乙化,下同)为司令员,吴涛为政委。平西党委负责人马辉之和萧克决定将这两支部队合并,这样部队的干部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与白一化、吴涛二同志取得了联系,将整编后的部队交给他们。”(朱其文《平西抗日政权及武装斗争纪实》)

萧克记:“1939年冬,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挺进军取消了支队的建制,将平西地区的部队进行了较大的整编: 撤销了原第4纵队第11、12两个支队的番号,将第11支队的31、32、33大队和房(山)、涞(水)、涿(县) 游击队改编为第6、第7两个团,把第12支队第34、36大队及平西游击队一部分编为第9团,原已合编的抗日先锋队和冀东抗日联军及平西游击队之一部,合编为第10团,冀东临时来平西整训的800多人编为第12团,仍在冀东的包森支队编为第13团部队。”(萧克《抗战中的冀热察挺进军》,见门头沟区政协文史委、档案史志局《京西革命斗争史》第二辑)

张遂记:“高司令被以‘私通吴佩乎企图叛变’罪处决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驻地——涞水县山南村。王政委继任抗日联军司令”,“高司令死后还没用一个月,他因身体有病,就去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卫生部驻地一一涞水县篷头村,当时我们是骑马去的。结果大夫一针打下去,还没来得及拔针呢,王政委就死了。”“以后抗日联军的番号就没有了,都编为八路军,受肖克的领导了。”(张遂《高司令派我给王仲华委员当警卫》,见 《魂系冀东》,第61-62页)

王俊昌记:“跟随高志远到平西的抗日联军在高志远和王仲华死后,东北人白乙化接任抗日联军司令,时间不长,抗日联军就被编为八路军了。编八路军之前,高司令的亲信都被监视起来了,经过审查洗脑筋,这部分人有的派回冀东,有的送往延安学习去,我们三大队长郝沛然就是被送到延安学习去的,原抗日联军司令部秘书长吴绍贤也被调到房 (山)涞(水)涿(县)联合县任县长,高志远的秘书陈飞因揭发了高司令有功,被调往《挺进报》社工作,抗日联军的参谋长张受民被派往北平和天津做地下工作去了。至此,抗日联军的领导和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领导没有一个留任的,只剩下这两部分队伍,就统归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直接领导了。

抗日联军是按原建制编为八路军的,我们三大队被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七团;原籍滦南县殷庄的殷海楼他们一大队被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九团;二大队及反正过来的李文彬大队被编为十团。七团在房涞涿一带活动;九团在涿鹿和蔚县一带活动;十团开始在镇边城一带活动,后来被派往平北开辟根据地。”(王俊昌《我随高志远转战平西》,见《魂系冀东》,第69 页)

周土亭、李文举记:“高志远没了后,抗日联军时间不长就被编为八路军,有的被派回冀东,有的被抽到抗大分校学习,有的调到房(山)涞 (水) 涿(县) 联合县政府工作,个别的送到路军冀热察《挺进报》报社。除了补充到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七团和九团外,其余都被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十团。李文彬的队伍被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十团一营,李文彬为营长。因为高志远之死及编八路军一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军政委员主席兼挺进军司令员肖克曾几次找李文彬面谈,做思想工作。"(周士亭 李文举《高志远声名远播,李文彬慕名投奔》,见《魂系冀东》,第75-76页)

《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记:“王仲华医疗事故牺牲后,由白乙化(东北人)接任司令。时间不长,冀热察挺进军对抗日联军进行了第二次改编。抗日联军的几个大队分别编入冀热察挺进军的各团,第一大队编入9团,第二大队、第四大队编入10团,第三大队编人7团。至此,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部所有番号彻底取消。”

“到达平西的冀东抗日联军中上层负责人和与高志远案的相关人员,先后分流,离开抗联队伍。

抗联高志远部到达平西的司令部处长以上和总队长、政治主任、参谋长共21人,高志远、李荣久、王仲华第二次改编前已故,其余18人,先后全部分流。

改做地方工作的8人:原高志远部抗联平西纵队政治部主任朱其文调任平西专员公署专员;38总队参谋长毕醒愚调任平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军械处长王宝三当了专署外线采购员;秘书长吴紫阳不再兼任抗联职务,专任房涞涿联合县县长;参谋长张受民派到北京搞地下工作;主任秘书田贵新调任宛平县青救会主任;督察处长周子孚调任某区区长;副秘书长陈飞到挺进报社工作。

自由离队4人:手枪队长陈维,20总队总队长刘冠英离队去了天津,第38总队总队长赵云昌改编前已去了北平吴佩孚府邸;孙善蛟辗转去东北谋生。

安排学习进修2人:军医处长王培德派到白求恩卫生学校学习进修;原司令部卫队长李文芳当了半年连长后,派往抗大二分校学习。

派回冀东4人:副官处长陈国武、总务处长顾占、独立总队长宿树柏、总队长李绍文。”(《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第81-82页)

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今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十渡村

0 阅读:1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