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拿走家中祖传花瓶,卖出18元换了顿饭吃,专家称价值40亿

心儿凉凉 2022-11-30 18:10:16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是一个俗语,源自孟子之言,尽管这是普遍现象,但实质上和很多的条件相关。孟子以道德作为家风代代传递下去,才能传承得最长远,人才辈出的家族才能经久不衰。

从古至今,人们在教育后代时大多希望后代能传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和财富,而不是成为绣花枕头一样,做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但实际上,能做到代代传承的却是少数。一人家的儿子为了吃饭,将家中瓶子变卖,用换来的18元饱餐一顿。他却不知道这个随意拿走的瓶子,居然值40亿元。

很多人可能都非常好奇,就一个花瓶,为啥能进扬州博物馆,还能值40亿。它的全名为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产自元朝年间。虽不像故宫博物院那些大件一样举世闻名,历经战火风霜。它的珍贵之处正是躲避了历代战火的洗礼,以至于至今仍能安然存于世间,到现在依旧造型精美,釉彩清晰。

这花瓶原本存于一乡绅家中,这乡绅虽家财万贯,但在文化和教育上没有太上心,致使家族逐渐衰落。他总觉得家里有钱就行了,一开始对家中这个花瓶并没有太多在意,只知道自祖上就世代都守护着。幸好乡绅还不算太无知,明白既然是传家宝,那它肯定是有价值的。

时局不太好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家的传家宝被别人惦记,乡绅一家人用黑色墨水把瓶子都抹黑了,本来绚烂夺目的瓷瓶瞬间变得跟土罐子一样脏,没人知道它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物件。随着家道中落,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再加上平时好吃懒做惯了,家里子孙后代没有一个能吃苦去挣钱的,就靠着变卖祖上资产等着坐吃山空。

乡绅的儿子在家里东翻西找,带着这个被涂黑的梅瓶来到了市场上。家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卖的了,所以他认为这个黑瓶子看起来又脏又厚,平时也没法用,肯定不是什么值钱物件,能换点零钱应付下吃饭就行。

他随便找了一个买家,商议一番用仅仅18元的价格就变卖了这个物件。拿到了饭钱的儿子转头就去大快朵颐,好不容易才保留下来的传家宝,就这么因为一顿饭被卖掉了。买家回家清洗的时候,梅瓶的花纹逐渐显露了出来。买家这才发现在黑黢黢的墨汁下面有着如此不凡的外貌。

他就拿着瓶子到处找懂行的人问,果不其然,这是个国宝级的元代官窑瓷器。就算是在富庶江南的扬州城,它的存在也是罕见的。当时一名法国的富商一眼相中它,甚至提出愿意用40亿元买下。与此同时,扬州博物馆也提出要收购这个梅瓶,以作为博物馆的藏品。所幸买家明白文物珍贵的历史研究意义,最终还是将花瓶交归博物馆保存,以免于流落海外。老人还表示,将此物捐给博物馆,是为他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他并无任何悔意。

花瓶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而且出自官窑。“白龙”图饰是皇家独享的,只有皇室贵族才能摆放的最高规格的器具。封建时期的官窑代表着当时最高的瓷器烧制工艺和审美水平,是集大成者,对于当代文物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它一度成为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可见相关部门对于这件文物的重视程度。

花瓶年代久远,但是依然保存得十分好,有历史的积淀,又是完好之物,自然是价值连城的。这个花瓶代表着元朝时期瓷器制作的巅峰水平,有很好的观赏和研究意义。诸如此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让后世的人依靠它们揭开更多的迷雾。

纵观浩浩荡荡的华夏文明,有着值得骄傲的文化历史和传承底蕴。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首先就要尊重和承认历史。文物不仅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能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直面历史故事,从中学习。这也是最有力的证据和最有力的话语。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