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极其重视日常生活里人与人间的交往原则,也重视谦虚礼让的社会风范,他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为后世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许多孩子从小便听过的故事,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得靠家长的引导才能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在这个过程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孩子灌输一些经典的为人之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就表现了一个孩子的谦虚礼让精神,成为许多家长的必备教育故事。“孔融让梨”在我国成经典,为何会被西方当反面教材?
孔融出生于东汉末年时期,他从小就天资聪颖,而且对诗词歌赋非常感兴趣。孔融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有一位朋友去往他家登门拜访,携带的礼物是一盘梨。孔融的父亲把这盘里分给孩子们,孔融在这盘梨中选择了个头最小的那个,并且还把这盘里按分给了哥哥和弟弟们。孔融说,因为自己在这些孩子里是年纪比较小的那一个,所以理应就该拿比较小的梨,然后把剩下的梨都让给哥哥们。
孔融的父亲很是疑惑,问他为何拿的梨比弟弟们的也小,孔融又说,因为自己比他们年龄大,所以应该让着他们。许多成年人在回顾这个故事时仍然非常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人都想尽力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很少有人能够谦让他人。孔融虽年幼,但却拥有许多人都没有的品质,故而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成为了我国的经典教育故事,但是西方却将这个故事当作反面教材。
西方国家和东方的文化存在很多不同,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拿孔融让梨的故事做过例子去讲解,有一些同学对这个故事也发表了不同于中国人的看法。他们觉得孔融让梨的举动并不是在谦让,只是为了能够引起父亲的关注,所以才会进行这样的有表演性质的行为。西方人觉得孔融的举动非常圆滑,甚至是可能会在未来和他人竞争的过程里采用一些不光彩的举动赢得最后的成功。
实际上,在中国人眼中,孔融尚且年幼,还未进入社会,若说他已经拥有了为人处事的概念,就太过于荒唐。毕竟孔融还处于童年时期,对周边的一切认知都不够全面,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心思简单。或许他们会做出一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情,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获得美食或者是自己想要的别的奖励,孔融也不会为了父母的开心而把大一些的梨让给其他人。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所以决定了在听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反应也不同,中国人从小就接受着为人须谦虚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自身有足够的才华,不到需要展示之时也很少会向他人展示。同时礼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着要谦让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要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西方人的心中,自由意志是无比重要的,他们面对外界时的行为举止在中国人眼中常常显得夸张而开放。这样的行为并非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但在西方人眼中就具备合理性。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都没有错,只是各不相同而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的差异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众多,但毋庸置疑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的根本。
孔融让梨的故事如今仍然值得孩子们去学习,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期都被爱包围,很少能够察觉到自己所拥有的事物的珍贵性,故而便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在获得一样东西时也很少会考虑把它们分享给其他人。现今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能够做到谦虚礼让和他人合作的人,无论身处何方都会非常受欢迎。
孔融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他的故事成功地让许多中国孩子都对谦让这件事有了正确的认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优秀故事也是每个人都想看到的事。孔融让梨值得孩子和成年人一起学习,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我们都应该尽量像孔融一样,学会谦让他人。
参考资料:
《孔融让梨》
无奈
如果小的甜呢…
还好
孔融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