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饥荒时,河里有大量鱼虾,为何灾民宁啃树皮也不去捕鱼

心儿凉凉 2022-11-30 18:41:20

一年百姓遇到饥荒没有粮食吃,许多百姓因此没有吃的被活活饿死。晋惠帝知晓之后,非常不解,但是又想为百姓解决问题,苦思冥想一番之后,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位居九五之尊,无法体会民间疾苦,才说出这样话语,成为千年的笑柄。

有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很好地阐明了食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吃在人类生活中占据很大比重,食物满足了人类的基本生存和繁衍。一顿不吃对身体的伤害没有多大,但是人类如果一直处于饥饿状态,那就是熬不了几天就会被饿死了。古代闹饥荒时,河里有大量的鱼虾,为什么灾民宁啃树皮,也不去捕鱼。

饮食带给人的满足感不言而喻,一个人在吃饭前可能没有活力,但是吃完饭后可能就会元气满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食物的供给可以很好地满足百姓的饮食需求。但是在古代,经常发生各种粮食短缺甚至严重的饥荒,百姓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最后被活活饿死。

古代经常发生饥荒,但却发生一些让人奇怪的现象。闹饥荒的时候粮食不足,但河里面有非常多的鱼虾,可是百姓们却不去抓河里的鱼虾,而是挖草根树皮甚至观音土,最后因胀气撑死。古代不像现代社会污染多,鱼虾也是在干净没有污染的河水里面生存,所以此举才会让人更加费解。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却是充斥着各种问题,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没有饥荒的时候,百姓饮食的主要来源是地里耕作的食物,遇到饥荒的时候,对于一些在山村里面的百姓来说,他们首先选择的是山里的野兽和野果,这些食物足够他们支撑下去了。深山里面的人不同于平原上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山里各种丰富的食物保证基本的饮食供,但大部分百姓是靠着田地里的作物过活的。即使不是饥荒年代,他们也得给地主缴纳租金,给官府缴纳杂税,平时就没有多少食物可以吃。

江河湖泊大部分分布在南部地区,所以江南很多地方就有了"鱼米之乡"之称。这些地方土地资源丰富而且水源充足,粮食产量足,粮库储蓄充足,对饥荒的应对资源比较充足。北方地区恰恰情况相反,饥荒等各种灾情频繁发生。从本身的地理环境看,河流水源长期不足导致更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灾情也会更加严重,受到损伤的灾民高达几十万。

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去河里抓鱼虾食用,但现实很残酷。去河里抓鱼虾需要体力和技术装备,很多百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已经没有力气去抓鱼虾了,而且也没有渔网这类装备供他们使用。饥荒往往影响的是几十万的灾民,河里的鱼虾数量有限,即使它们全部被抓上来了,也没有办法满足大量人口的食物需求。

北方地区的河流是少于南方地区的,但是有大片的土地,对比鱼虾,野菜和树皮是非常容易获取的。挖野菜、掰树皮很多百姓都可以做,但是抓鱼虾还需要道具,所以效率不高。如何烹饪鱼虾也是一件难事,鱼虾长期生活在水中,身上带有腥味,在烹饪鱼虾的时候,需要一些材料辅助。但在饥荒时期,这些根本不可能。野菜不仅很好挖掘,更便于食用。

如今的社会已不用经历饥荒了,有了更加强大的粮食储备,袁老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让中国十几亿人口吃上了饭。而且现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达,一旦哪个地方发生了灾害,很快就能进行赈灾。灾害总是无情的,古代的饥荒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受灾受难,出现了所谓的河里鱼虾泛滥,为什么灾民宁可去啃树皮,也不去捕鱼的现象。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的发达让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快速有效。

深究才发现问题永远不是简单的一概而论,简单的问题背后往往情况复杂多变不好解决,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这样的灾害问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需要时刻准备着,解决问题是重中之重,需要每一个人的重视与积极应对。

参考资料:

《晋书·惠帝纪》

0 阅读:338

评论列表

sherbs

sherbs

7
2022-12-01 12:54

不是不抓来吃,实在是旱灾河里水都没,哪来的鱼。人吃水都成问题。有一点小鱼小虾早被抓完了。

路上小心

路上小心

3
2022-12-01 15:11

都快饿死了,还会在乎腥味

心儿凉凉

心儿凉凉

做一个真正的有思想、传播正能量的自媒体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