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在历史上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奸臣,害死了越中四谏,杨继盛,沈炼,一桩桩一件件,严党贪墨横行二十年,罄竹难书,是彻底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却塑造了一个立体复杂的严嵩,让大家看到了这个奸臣的各方面。
即使是奸臣,他也是个好父亲,好老师,甚至也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人性的复杂也正在于此。
对弟子的爱才心切
胡宗宪和严嵩这对师生,虽然远隔千里,但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思想。
两人之间是师生,既有相互利用,又有几十年的真感情在其中,不是轻易可以割舍的。
剧中胡宗宪是严嵩一手培养的弟子,严嵩了解胡宗宪的为人处世,将他派去最为重要的东南抗倭。
严嵩在心中,也是将这个弟子,作为严党继承人来培养的,他比自己儿子严世蕃更合适。
胡宗宪是严党最重要的一张底牌,有胡在,严党就不会倒。
胡宗宪是一个公忠体国的人,格局大,他给朝廷的奏章中提到改稻为桑太过操切,后果则是“无田则失民,失民则危国。”
严嵩仔细地阅读了胡的奏章,他也是赞同弟子的观点。
严嵩“大奸似忠”,但对胡宗宪也是真的信任,胡宗宪对他的孺慕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严嵩知道毁堤淹田之后,真是被气到了,但他作为严党的首领,又必须考虑整个严党的利益。
但是他明白,要保住浙江,胡宗宪,严党才能继续坐在台上。因此他不惜拉下脸,去和徐阶谈判,让江苏借粮给浙江渡过难关。
嘉靖让胡宗宪连夜带着沈一石的账册去见严嵩,是给严嵩出了一道考题。
老辣的严嵩看破却不说破,拉着自己的学生胡宗宪,一番教育,将责任自己担下,保全学生,不管里面夹杂着多少私心,但是这让胡宗宪 非常感动,最后他从严嵩的后门出去。
第二天,三人殿前奏对,果然三人都很流畅。
为嘉靖遮风挡雨
严嵩六十来岁才做上首辅,他明确知道嘉靖需要他做什么。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脑子的运转一点也不慢。
首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给嘉靖背锅,织造局买田,嘉靖首先召见严家父子问情况。严世蕃确实不知道内情,嘉靖说自己成了“天厌之,万民弃之”的天子。
事关织造局,平日和善的吕公公也言辞犀利,毕竟他不想跳到整个坑里。
严嵩立刻一句“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将责任全部背下。
既然严嵩承担了责任,内阁嘉靖还是交给他来管。
严世蕃虽然借着严嵩的势,但他确有才干,很多事情本来就不好干,动辄得咎。嘉靖把严党当刀子,严嵩是他握着的柄,严世蕃就是刀刃。
但是严世蕃将自己的定位错了,不是大明背锅侠,而是合伙人。
严嵩在大雨中教训儿子,大明朝能够遮风挡雨的只有一个人,我,并且为皇帝遮风挡雨二十年了。
这番话也是说给皇帝听,为了让嘉靖放心。
也是为了教育儿子,保全严世蕃的性命。
严嵩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救不了严家”、“救不了严世蕃”的话。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结局,是张璁,还是夏言?
好父亲
严世蕃是严嵩的独子,作为父亲,他和严世蕃之间的差距,是年纪,人生经验的不同。
严嵩最大的愿望是能活下去,平安落地,那么就要和清流达成协议,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人,和清流轮流执政,这时他想到的出路。
可是儿子严世蕃心气太高,不愿意和清流妥协,也看不惯胡宗宪,提前倒胡,将严嵩逼到死角,为了儿子不得不和清流宣战。
严嵩对儿子有时真是怒其不争,一脸的无可奈何。
比如毁堤淹田后,胡宗宪上的奏章,严嵩看后真是一阵眩晕,他对严世蕃以及他的幕僚罗龙文、鄢懋卿真是失望。
显然严世蕃、鄢懋卿和罗龙文对胡宗宪的奏疏,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解读。
最后严嵩只能说了一句:“八十一了,这条命该送在你们手中”。
表面的朋友
严嵩于弘治十八年,高中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一心想做个好官,命运不济,连续丁忧远离朝堂数十年。
他在家丁忧时,和很多有识之士都是朋友,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也是他的朋友。
等到严嵩回到朝中,发现要做到首辅,就必须要牺牲书生的自尊和意气,谦卑地成为皇帝的白手套。
嘉靖朝,首辅的后面总有一个次辅,作为竞争者,相互督促,也是下任首辅的备胎。
徐阶做了严嵩十多年的副手,能够做到尊重皇上的“呼风唤雨”,却并没有“遮风挡雨”的觉悟,他更爱惜自己的羽毛。
这一点上他不如严嵩,也是嘉靖一直没有下倒严的决心。
两个在高位的人,严嵩、徐阶都很寂寞,也很理解对方的难处。
徐阶对严嵩说:“满朝悍臣,阁老最难”。
这一句话戳到了严嵩的心中,
他们除了主张不同,心境、处境、困局都是一样的,也能理解对方。
严嵩何尝不知道下面的人贪墨横行、民间怨声载道?
他又何尝不知道裕王是唯一的储君,继位后他绝无法保全严家?
就如胡宗宪一般,都能看到最后的归宿,但没得选,只能如此。
当然徐阁老的结局美好一些,但也被高拱搞得儿子流放,自己不得安宁。
严嵩是首辅,他如果还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国家和人民之上,造成的后果是会危及国家的。
政治家要能够承担“恶”,但更要知道自己承担“恶”是为了什么。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知易行难啊。嘉靖鱼肉百姓,严嵩就是那鱼肉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