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入名校,参加游学,进入投行,购入资产,跻身名流,这似乎是过去投行中产一条标准的“成功”路径。仿佛做不到这个标准,那么就是圈子里的loser。
几乎每个圈子里都有这样一种的现象,只要因能量匹配而凑到一起的人,总会形成一些隐形的入圈门槛,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人脉资源或专业能力等要素,才能被容许进入。这本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资源互换互助,高效合作关系,但是在成功学的洗脑下,很多圈外人看来,没有进圈是自己努力不够,进圈与否就是衡量世俗意义上成功标准的唯一标准,不择手段也要挤进去,于是不断自我鞭挞、自我折磨。
反观千年历史,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成功、或者说获得某些重要的原始资源,凭借了很多偶然因素。比如说英美欧,因工业革命抢占了先发优势,完成资本积累,其他地区并不是说没有能力超越,而是先富地区一直打压后发展地区,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这种情况;一百多年前,因为英法在广州的侵入,俄国人趁虚而入,从北部给中国施压,使得如今版图上的黑龙江、新疆缺失了大块土地,这在如今也是无法解决的。
国家层面如此,个人层面也是一样。只要认可这一点,就不会产生“我资源不够是因为我不努力,是我的错”“我一定要拿到什么牌我才停止努力”这样的执念,因为你无法掌控自己的出身、过去,也无法操纵未来,甚至可能你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自己的那个目标。
放下了这个执念,那么就会懂得从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去寻找自己的毕生追求,这才是一个理性个体应该清醒追寻的。
这是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理解偏激的人会陷入宿命论的漩涡,认为命运完全就是上帝掷骰子,努力奋斗不如投个好胎,于是干脆放弃躺平。大多数人,会在宿命论和奋斗论之间左右摇摆,这是无可奈何的现状。
只是希望,在一些人为未来而迷茫,需要救助的时候,作为最亲近的人能够及时伸出援手,给予情感支持,不要因为执念,发生本可避免的群体性悲剧。
愿世间少些无人问津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