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血洗的美国东海岸—“击鼓行动”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3-10-30 02:38:02

我们关心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每损失掉2艘小型货轮,就意味着丢掉了“42辆坦克、8门152mm榴弹炮、88门25磅(87.63mm口径)野战炮、40门40mm反坦克炮、24辆装甲车、50辆“布伦式”运兵车、5210吨弹药、600支步枪、428吨的装备,还有2000吨其他的货物”。

——1942年,《美国海军手册》

攻击美国

从1941年开始,邓尼茨的狼群在大西洋上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上半年他们还击沉了263艘盟国舰船,总计吨位近150万吨,到了下半年这一数字就锐减到了169艘舰船,总计吨位仅为72万吨。

潜艇数量远远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各个战场,尤其是地中海战场抽调了太多潜艇,到1942年夏末的时候,邓尼茨只能部署24艘潜艇去攻击西部航线——其中还有一半不是在返航,就是在维修。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已经大量地向英国提供物资支援,而且美国海军的护航舰只也和德国潜艇“不宣而战”了,但是希特勒还是不允许袭击美国船只。

1941年,12月11日,虽然作为轴心国成员之一的日本没有向德国和意大利提出正式的要求,但是德国和意大利还是分别向美国宣战。

美国就此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战争的进程被大大加快了。

邓尼茨翻出了尘封的攻击美国东海岸的计划——“击鼓行动”(Operation Paukenschlag),这将是德国潜艇部队对美国航运线发动的一次全面进攻,而且最美妙的莫过于,美国人对于即将杀到门口的狼群毫无准备和抵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法国的基地前往美国东海岸的距离超过了4800公里,小型的VII型潜艇(排水量750吨)完全无法胜任。

邓尼茨摩拳擦掌地打算派出手头上的更大型的IX型潜艇(排水量1100吨),其中改进型号IX-C型,理论上能够以10节的水面经济巡航速度行驶超过20000公里。他请求最高统帅部批准自己动用12艘IX型潜艇进行这次行动,结果只得到了6艘——其中一艘后来发现漏油,退出了行动。

1941年,12月,“击鼓行动”正式开始,最令人吃惊的不是这次行动的戏剧性和效果堪比“珍珠港事件”,而是出击的那少得可怜的潜艇数量——只有5艘IX型。邓尼茨还额外挤出了10艘VII型潜艇,他们被派往航程极限处的加拿大海域进行辅助攻击。

驾驶一艘排水量仅1100吨的潜艇,在水面上横渡大西洋实在是太令人痛苦了,这片海域本来就以风浪狂暴而著称,对于船身低矮的潜艇来讲,每个浪头都高过了舰身,“几乎有房子那么高,那么大”。

当站在瞭望塔上的军官发出警告: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海浪袭来后,所有的人员都会紧紧抓住手边的任何东西让自己固定住;对于那些暴露在海浪下的人员来讲,上千吨的海水砸到头上,身上,他们感觉到一切都变成了绿色,耳朵、鼻孔和嘴巴仿佛被牢牢堵住,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还像针扎一样痛。

防水雨衣和靴子没有任何作用,尽管锁死了所有的开口,冰冷的海水还是会把他们浸个透湿。当海面上风浪实在太大时,艇长就会下令将潜艇潜入海底——但是这样一来,航行时间会大大延长,储备的淡水、粮食和燃料就会不敷使用。

1942年初,U-123号潜艇在前往美国途中,艇员在使用甲板炮射击,目标在画面右上方。

为了达到攻击的突然性,邓尼茨下令,沿途发现的所有舰船,低于10000吨的都不允许攻击;1月11日,哈德根艇长指挥的U-123号就首开记录——他用两枚鱼雷击沉了英国货船“独眼巨人号”——消息很快传到了华盛顿,英美两国就此进行了讨论。

还没有等讨论出什么结果,两天后,首批两艘潜艇抵达了目的地。在夜幕的掩护下,浮出海面的德国人惊讶地看着一片平和、歌舞升平的美国东海岸:

欧洲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两年了,而日本人也在一个月前偷袭了珍珠港,但是美国国内展现出来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世界上的战争和他们无关,也没有什么战时举措。

海岸线上没有任何防御措施,成群结队的油轮和货船无所顾忌地自由航行着,大多数船只都灯火通明,船长和船员们在无线电台里面聊着天,互相开玩笑,随意地谈论着自己的船只的位置、航线和运输的货物。

从南到北,导航灯和导航标像往常一样亮着,各个港口、村庄和海岸的景点也都是霓虹灯闪闪发亮,好一片繁忙景象——岸上灯火通明的夜色让那些执行了灯火管制的船只,直接变成了灯光幕布上的黑色剪影——德国潜艇反倒更加容易发现目标了。

此地人傻钱多,速来!

1月14日凌晨1点30分,又是U-123号,它在距离纽约州长岛的蒙塔克点约100公里的水面上,只用了一枚鱼雷,就击中了毫无防备的巴拿马籍油轮“诺尼斯号”;鱼雷在船身上开了个大洞,随即船只燃起了熊熊大火,很快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德国人的“第二个收获季节”或者叫做“美国海岸狩猎季节”开始了。

白天,这些潜艇老老实实的待在海底的大陆架上,一到天黑,他们就浮出海面搜寻往来穿梭的船只;最受欢迎的目标当然是油轮,因为油轮一般都是单独航行,速度也不快,还经常亮着灯。

对于这些已经经历了两年战火考验的德国老兵来讲,他们无不为美国佬的漫不经心而感到瞠目结舌,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从迈阿密到纽约,美国东海岸绝大多数城市此时都没有强制执行夜间灯火管制,行驶在海岸公路上的汽车都开着大灯。

“透过夜用望远镜,我们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豪华大酒店,哪些是低档酒吧,还能看到 霓虹灯广告牌上面的字。”U-123潜艇的艇长哈德根用望远镜观察过纽约港后,开玩笑地对部下说,他看见帝国大厦顶上有人在跳舞。

一片歌舞升平的猎场让群狼们吃得肥头大耳:虽然只有5艘潜艇,但是他们在42年的1月的下半个月里,就轻松击沉了23艘船,其中13艘是油轮。如果加上小型的VII潜艇在加拿大海域的战绩,德国人的狼群在这十几天竟然击沉了41艘盟国船只,吨位总计高达23.6万吨。

尤其令美国海军觉得脸上火辣辣疼的事实是——不少船只就被击沉在美国的海岸线附近——而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一艘被击沉在近海的货船,因为海水很浅,沉没后,天线、桅杆和烟囱还露在海面上。

此时掌管美国海军的是在1941年12月30日新上任的总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几个月后,他还将就任美国海军部长,在二战余下的岁月里,他一人身兼海军作战部长和美国舰队总司令两职, 美国海军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作战指挥官双重大权全部集于此人一身。

据说,当他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时大叫:“一有麻烦,他们就想到老子了。”这话倒是没错——因为此刻美国的海军实力完全不足以应付两个大洋的战事。大批在建的军舰至少要到一年后,才能够投入战场。

因此,当英国人建议,要为沿海航行的船只提供护航时,金拒绝了,一方面是实在拿不出军舰进行护航,另外一方面,金认为,与其勉强提供近似于无的护航,还不如不提供。

英国和美国人在争论不休,邓尼茨的潜艇们继续“斗志高昂”地狩猎,在漫长的海岸线上,美国的海岸警卫队此时只有20艘小型武装快艇和100来架老式飞机可供使用,不但飞机的航程远远不够巡航,也没有一个飞行员知道,发现了潜艇后他们到底该如何攻击。

那些在近海航行的货船船长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战火,一个个简单得如同羔羊:他们毫无防备,毫无经验还特别容易上当,他们在航行中使用无线电大大咧咧的交谈,殊不知,潜伏的潜艇就可以从中截获他们的船只的重要信息。

一次袭击中,一名U型潜艇的德国艇长借助油轮燃烧的火光,发现附近有艘货船在加大马力逃离,他就插入对方的频道:“这里是救援船只,这里是救援船只,请迅速向我靠拢,请迅速向我靠拢。。。”

这艘货船马上掉转方向,靠近了潜艇,然后吃了一枚鱼雷沉入大海,20名船员丧生。

一片纷乱中,美国政府也在尝试着各种办法,比如,政府曾经下令所有运行的商船一律不许开灯以确保安全,但是因为黑灯瞎火的不方便,所以几乎没有人执行这一命令。

政府还下令,沿岸居住的所有民用和商业建筑必须在晚上关灯,许多城市都反对这一命令,像迈阿密就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海岸边树立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霓虹灯带,别说海滩了,近海航行的所有船只都被照得清清楚楚的。

德国潜艇的攻击还促成了一个新的旅游项目——大批游客蜂拥到海岸线上的宾馆露台上面,聚集在一起观看海平面上被鱼雷击中的船只爆燃起的冲天火焰,当火光在黑夜中亮起时,游客们会兴奋地鼓掌,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仔细观看着难得的“景色”。

经常和游客们一起观看这一幕的,还有那些混杂其中的,脸色铁青的美国海军部的官员。

2月4日的夜里,“印第安纳之箭”号油轮正沿着新泽西州的海岸向北航行。左侧的大西洋城灯火辉煌,让这艘船仿佛在明暗的交界线上航行一样,船员们看着自己右侧黑暗的海面,个个都觉得毛骨悚然——就在前几天,一艘德国潜艇在5-60米远的距离浮出海面,用甲板炮击沉了一艘货轮;而在几小时后,另外一艘货轮被鱼雷送到了同一片海底。

“印第安纳之箭”号的水手们的预感是正确的:晚上6点半,一艘德国潜艇发现了这艘巨轮的黑色剪影,远处的城市的灯光是如此明亮,这艘船向不让人发现实在太不容易了。

驶入鱼雷射程后,一枚鱼雷毫不客气地在船体上开了个大洞,紧接着,就像船员们听过的故事一样,一艘黑乎乎的潜艇在几十米外浮出了海面,不祥的“呲呲”排水声就像魔鬼的尖啸,德国人拔掉甲板炮的防水塞,对着这个巨大的目标就是一顿猛轰,炮弹引燃了燃油,船体也开始满满倾斜。

示意图

“印第安纳之箭”号的水手们慌忙放下救生艇逃生,此刻泄露的燃油已经在海面上燃烧,火海包围了两艘小艇,燃烧的油轮像受伤的巨兽一样,呻吟着倾倒——一艘救生艇被船体压了个正着,无人能够生还。

另外一艘救生艇上的水手们拼命划船,想逃离这片杀戮之地,远方的大西洋城倒是让他们不会迷失方向,但是看着近在咫尺的路途却是那么遥远,这些人直到两天后,才被一艘路过的渔船救走。他们得知,几乎就在油轮沉没的同时,附近又有一艘油轮被击沉。

一时间,美国的东部海岸到处都是沉船残骸、漂浮的油污和死难人员的尸体,2月初,纽约港的许多商船拒绝出海,除非政府提供护航,重重压力下,美国海军挤出了7艘驱逐舰,但是东海岸那么多的货船和航线,这7艘护航舰的作用就如同向大海里面撒了把盐。

“熊孩子”成长记

在德国人的潜艇威胁面前,和美国人的漫不经心,焦头烂额相比,英国政府的反应非常强烈。丘吉尔马上意识到,邓尼茨已经发现了同盟国的薄弱环节,若再不采取行动,德国潜水艇就可以在美国水域切断美国对英军的物资援助。

海上补给。

英国人积极地提出了建议,还在自己所剩无几的舰船里,搜罗出24艘烧煤的武装拖网渔船来增援美国人,尽管这些船只很小(长度不到60米),航速也只有12节,但是它们至少装备了声呐和深水炸弹。

但是让英国人感到痛苦和绝望的是,美国海军就像个不愿听取大人的正确意见,坚持认为自己可以单独行动的熊孩子一样,把一堆英国人尝试过,已经被证明毫无效果的策略挨个来了一遍:

起先,因为护航船只有限,美国人就是不愿意组建护航队,而是让这些军舰主动出击,进行搜索巡逻——这个方法倒是挺合德国人的胃口的,他们很轻松地就找到了一条穿越美国军舰巡逻网的路线。

白天,潜艇就潜伏在距离货运航线大约1.5公里远的海面下,天黑后,潜艇会悄悄运动到海岸边,到了深夜,这些潜艇就从海岸线出发,在货运航线中间来回穿梭,大开杀戒。

被给予厚望的美军搜索巡逻舰队,在3个月里,没有发现一艘潜艇。

与此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德国潜艇汇聚到了这个猎场,到1942年4月,总共31艘德国潜艇(14艘IX型潜艇和17艘VII型潜艇)击沉了133艘盟国船只,吨位高达641053吨。

屈指可数的驱逐舰在海面上疲于奔命,“SSSS”警报此起彼伏,但是大多数时候,赶到的驱逐舰就是来打捞海面上的水手罢了。

有些时候,军舰上的声呐也会扫描到水下的疑似目标,往往是一通深水炸弹乱炸后,发现他们攻击的是早先被击沉的货船残骸。

深水炸弹攻击的场景,早期的这种攻击效果极差。

大受挫折的美国人又捣鼓出了第二招:再次启用“一战”中常用的Q船——往货轮的护栏中塞 满软木或其他有浮力的东西,再把47mm速射火炮藏在帆布下面。

因为一般潜艇攻击后,为了节省宝贵的鱼雷,它们会在附近浮出海面,用甲板炮攻击。这时候,挨了一枚鱼雷的Q船就会露出獠牙,掀开帆布开始反击。

1942年3月,第一批三艘“Q船”出发了,但好运从来没有眷顾过它们——4天后,一艘“Q船”被击中,还没等亮出火炮,它就沉没了,148人付出了生命代价。至于另外两艘,他们在海面上游荡了近1年,始终一无所获。

不甘心的美国海军开始发动群众力量,打算来场“海上人民战争”:一名海军预备队军官,游艇爱好者文森特·阿斯特提出了这项建议,海军部同意为那些志愿参加这一行动的无武装的渔船或者游艇配备无线电台,这支“部队”的船员都是愿意出海冒险的志愿人员。

其中最有名的船主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他经常驾驶自己的游艇“皮拉尔号”出海,还在游艇上准备好步枪和冲锋枪,他计划要“把手雷扔进德国潜艇的指挥塔里去”。

这些热心的乌合之众,被美国海军亲切地称为“流氓部队”,很快,海军部就发现,与其说他们这些人是在搜索潜艇,不如说是在满足自己的冒险游戏欲望;即使偶尔发现了潜艇,这些人处于安全考虑,也不会第一时间发出报告,而是确认自己安全或者看不见潜艇了,才会汇报这一重要发现。

当然了,美国海军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们在42年的4月和5月,分别击沉了U-85和U-352号潜艇。在击沉了U-85后,美军的驱逐舰又在那片海域投下了11枚深水炸弹——跳船逃生的40名德国水手全部被炸死。

但是更多的潜艇仍旧在神出鬼没地发动攻击,得手后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在1942年的3月和4月份,损失的油轮数量之多,让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都感到无法承受了,以至于罗斯福政府命令所有的油轮必须先停泊在港口中,直到想出有效的反制措施。

美国海军被迫接受了英国人的建议,他们从4月份开始,就像是志愿者护送孩子们穿过危险路口那样,让北上的船只在夜晚驶入安全的港口,集合成一支船队后,由军舰在白天护送穿过危险的海域,然后军舰掉头返航,船队里的油轮和货船各行其道。

这是XIV型潜艇,U-464号的训练场景。

德国潜艇部队的对策就是,将猎场向南移动,而邓尼茨也派出了自己的“奶牛”——排水量达到1600吨的XIV型补给潜艇,这种“奶牛”有超大的燃料罐,可以装下450吨的燃料,大量的新鲜食物和一个面包房。但是沉重的鱼雷是没法在海面上补给的,所以所有的潜艇打光了鱼雷后,只能返航回到法国基地进行补充。

吃到了新鲜美味的食品的德国海狼们精神抖擞,虽然美国人在逐步完善他们的护航方案,但是,形成了完整闭环的护航计划要到7月份才能见到成效,在此之前,狼群仍旧在东海岸肆虐,杀得美国东海岸的各条航线血流成河:

5月6日,U-333潜艇在6个小时内击沉了3艘船;还是5月份,U-507号潜艇于6天内击沉了8艘船,其中就包括了在密西西比河口击沉的万吨轮“弗吉尼亚号”。

美国政府严密地封锁了这些可怕的损失数字,公众得到的信息永远都是:美国海军正在对潜艇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为了转移注意力,美国国内的新闻媒体开始大肆炒作西海岸的日本潜艇攻击,虽然日本潜艇一共击沉了5艘船,吨位才3万吨出头,但是鬼子却造成了大得多的心理恐慌:

1942年2月,日本潜艇伊-17号用甲板炮向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附近的一处炼油厂打了10发炮弹——第二天,美国所有的头版都是——《潜艇炮击加州炼油厂》。

为了安抚极度恐慌的民众,罗斯福政府下令,将所有的日裔美国人都迁移到内陆的集中营进行看管。。。

在东海岸,美国人终于逐步建立了完善有效的护航体系,到了7月份,在纽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一个纵横交错的护航系统运作良好:就像人们乘坐火车时可以在任意一站上下车一样,商船可以在护航体系覆盖的任何地方加入或者离开船队,一个港口到另外一个港口,护航的舰队组来回接力护送。

凭借巨大的产能,越来越多的飞机也加入了护航,姗姗来迟的护航体系终于发挥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沿岸海域被击沉的商船数量急速下降。

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7月上旬,邓尼茨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1942年上半年的辉煌无法再持续下去了,所有的潜艇奉命撤离美国东海岸,他们的新猎场,转移到了加勒比海和北冰洋航线。

狼群和邓尼茨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麻烦转发点个赞吧。

#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

0 阅读:111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