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小皇帝福临亲政,首先为自己的大哥豪格报仇

青林史知青 2025-01-25 17:15:26

多尔衮与豪格的皇权之争

清太宗皇太极驾崩后,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为夺皇位展开激烈争斗。最终,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在其执政期间,豪格不仅被剥夺肃亲王爵位,昔日追随的八大臣也分道扬镳,更痛失爱妻。当多尔衮于顺治七年病死喀喇城后,对其早有不满的福临立即亲政,一场惊天反转就此展开:他不仅追夺了多尔衮"成宗义皇帝"的尊号并鞭尸泄愤,更为自己的大哥豪格平反昭雪,将其子封为和硕显亲王。与此同时,那些曾经背叛豪格、投靠多尔衮的大臣们也迎来了血腥的清算,何洛会、谭泰等人相继遭到处决,株连九族。这场迟来的复仇,不仅是对兄长的追思,更是对摄政王专权的最后清算。

风云突变:太宗驾崩皇储悬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一个平静的清晨被打破了。盛京皇宫内,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病逝,这个消息如同惊雷般在朝野激起千层浪。皇太极生前未立储君,这让继位问题瞬间成为满清统治层最棘手的难题。

在这个权力真空期,两股势力迅速形成对峙之势。一边是皇太极的亲弟弟、睿亲王多尔衮,手握重兵,势力雄厚;另一边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凭借嫡长子身份和两黄旗的支持,同样不容小觑。

豪格这边拥有八位坚定的支持者: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八人不仅拔剑盟誓,还立下重誓要力保豪格登上大位。多尔衮的支持者则主要是其亲兄弟阿济格、多铎,以及他们掌握的两白旗、镶红旗势力。

局势一度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爆发内战。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多尔衮提出了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方案:由年仅六岁的皇子福临继承大统,自己和豪格都放弃争夺皇位。

这个提议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支持豪格的两黄旗将领们,除了那八位死忠分子外,其他人很快就改变了立场。他们本就是为了维护两黄旗的特殊地位才支持豪格,现在有了新的皇帝人选,立即一哄而散。

在这场权力的转换中,多尔衮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不仅成功化解了可能爆发的内战危机,还通过扶立年幼的福临登基,为自己日后掌控朝政埋下了伏笔。而豪格的支持力量则在这场博弈中逐渐瓦解。

多尔衮和豪格的这场较量,不仅关系到满清王朝的继承问题,更决定了这个新兴帝国的走向。在这个权力的十字路口,一个六岁的孩子登上了皇位,而真正的权力角逐才刚刚开始。

权势易主:八臣分化势力衰

福临登基后的朝堂上,一场激烈的权力洗牌正在上演。昔日追随豪格的八位重臣,在新的政治格局下逐渐分化成了两个阵营。

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这四人虽然不再支持豪格,但他们选择了效忠新皇帝福临。这个选择看似明智,却让他们在多尔衮当政期间频频遭受排挤和打击。多尔衮虽然对这些人心存芥蒂,但碍于当时正值用人之际,也不便对他们痛下杀手。

而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则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四人为求自保,纷纷投靠了权势日盛的摄政王多尔衮,成为了他扩张势力的重要棋子。拜音图的弟弟现阿岱更是变本加厉,公开告发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

这场告发事件的结果令人震惊。济尔哈朗因被指控不满多尔衮独揽大权,被剥夺了摄政王之位,由多铎取而代之。这一事件标志着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达到了新的高峰。

随后,何洛会也加入了告密者的行列。他揭发图赖、图尔格等人曾经有意支持豪格夺取皇位的往事。谭泰则抓住机会,告发索尼私自将内库的漆琴赠予他人。这些告发导致索尼等人或被削爵,或被免官。

豪格对于昔日追随者的背叛行为极为愤慨。他公开指责那些离心离德的两黄旗将领:"向皆附我,今伊等乃率二旗附和硕睿王。"不仅如此,他还大骂多尔衮"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甚至扬言要手撕对方的脖子。

这种公然的挑衅行为触怒了已经掌握大权的多尔衮。很快,豪格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不仅被剥夺了肃亲王的爵位,就连他的福晋也被多尔衮强行占为己有,纳为侧妃。

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多尔衮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段。他通过分化瓦解豪格的势力,打击异己,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那些背叛豪格的大臣,有的获得了高官厚禄,有的则沦为多尔衮打击政敌的工具。

这场政治风暴的结果,不仅让豪格失去了政治影响力,也让满清朝廷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多尔衮的权势达到了顶峰,而曾经不可一世的肃亲王豪格,则沦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闲散王爷。

权倾朝野:摄政王的末路悲歌

顺治七年九月,多尔衮率军南下征讨李自成余部的张献忠。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向南,直指湖广地区。

行军途中,多尔衮突然在喀喇城染上重病,病情迅速恶化。当时的御医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位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病入膏肓。

多尔衮病榻前的情形十分诡异。他在弥留之际,不断向身边的人诉说自己看到了许多厉鬼,这些鬼魂个个手持长矛,要取他性命。据说这些厉鬼都是被他屠杀的汉人百姓。

随着多尔衮的死讯传回京城,年仅十三岁的顺治帝立即宣布亲政。这个看似懵懂的少年皇帝,一上来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雷厉风行作风。他接连下达了一系列针对多尔衮的谕旨。

顺治帝在朝堂之上,当众揭露了多尔衮生前的种种劣迹:擅自称帝、竭力排挤异己、滥杀无辜、强占他人妻妾。这些罪状一条接着一条,让在场的大臣们目瞪口呆。

接下来的处置更是令人震惊。顺治帝不仅追夺了多尔衮"成宗义皇帝"的尊号,还下令将其尸体运回京城。多尔衮的尸体被扔在城外,任由百姓鞭打泄愤。

这场对多尔衮的清算波及甚广。他生前的亲信纷纷被抄家流放,其中不少人被处死。多尔衮的府邸被查抄,里面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都被收归国库。

豪格的命运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机。顺治帝不仅为他平反昭雪,还将其子封为和硕显亲王。这个举动明显是在告诉朝野上下:皇权已经回到了皇室正统手中。

那些曾经背叛豪格、投靠多尔衮的大臣们迎来了血腥的清算。何洛会、谭泰等人相继遭到处决,株连九族。这些人的下场,正应了那句老话:背主求荣者,终难逃一死。

整个清算过程持续了数月之久。顺治帝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不仅为自己的兄长豪格报了仇,更重要的是彻底铲除了多尔衮留下的政治势力。这位年轻的皇帝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了。

朝廷上下经过这场动荡,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那些曾经追随多尔衮的臣子们,不是被杀就是被贬,朝堂为之一清。而皇权,也终于从摄政王的手中,回到了皇帝的掌握之中。

这场迟来的复仇,不仅是对兄长的追思,更是对摄政王专权的最后清算。它标志着清朝政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皇权独尊的格局最终确立。

恩怨终结:皇权更迭又一轮

多尔衮倒台后,朝廷上下掀起了一场彻底的清算风暴。顺治帝对那些曾经背叛豪格、投靠多尔衮的大臣们展开了无情打击。

拜音图的下场最为凄惨。这个曾经告发济尔哈朗的小人,不仅被处死,还被追究"不忠不孝"的罪名。他的弟弟现阿岱也未能幸免,全家被流放边疆。

谭泰虽然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但他背叛豪格的行为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被以"谋逆"的罪名处死,家产全部充公,亲属也被发配到偏远地区。

何洛会的结局同样悲惨。这位曾经揭发图赖、图尔格的大臣,被判处凌迟处死。行刑当日,京城百姓围观,无不拍手称快。冷僧机也难逃厄运,被处以极刑。

相比之下,那些始终忠于豪格的大臣却迎来了命运的转机。索尼不仅官复原职,还被委以重任。鳌拜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逐渐成为朝廷重臣。

图赖和图尔格两人重获皇帝信任,被任命为要职。他们的坚持和忠诚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四人的复起,标志着朝廷对忠臣的褒奖。

豪格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家族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他的儿子不仅被封为和硕显亲王,还获得了丰厚的赏赐。这个举动显示了顺治帝对兄长家族的深厚情谊。

多尔衮的后人则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他们不仅被剥夺了一切爵位和特权,还要承担多尔衮生前的种种罪责。有些人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有些人则沦为平民。

这场清算风暴过后,朝廷上下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那些依附多尔衮上位的官员们纷纷落马,一批新的忠臣良将开始崭露头角。顺治帝通过这次整顿,彻底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到了顺治帝晚年,朝廷又出现了新的权臣。鳌拜这位曾经追随豪格的大臣,在康熙年间权势熏天,几乎重演了多尔衮当年的故事。

这场延续数年的恩怨,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但它也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政治教训:无论是摄政王还是权臣,试图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人,最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场权力的较量成为了清朝早期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改变了众多人物的命运,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0 阅读:17
青林史知青

青林史知青

青林史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