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神秘的部队,伙食比空军还要好,睡觉还有人“暖被窝”

峻辉聊过去 2025-01-03 13:48:53

即将到来的春节档有一部讲述解放军最神秘部队——潜艇部队故事的电影《蛟龙行动》。

这部春节档唯一的IMAX特制影片,是2018年的票房冠军《红海行动》的续集,将聚焦潜艇兵们在水下潜艇中不为人知的战斗生活状态,也让人对这一特殊兵种有了更多的好奇。

这些穿着蓝色军装,终日和深海为伍的士兵们还有哪些值得一说的故事?有人说他们的伙食甚至要比空军还要好,连睡觉都有人给专门“暖被窝”,这是真的吗?

部队生活

关于潜艇兵的生活状态,一位名叫李建海的老班长曾在采访中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他说,潜艇兵的伙食标准是比较高的,在岸上和出海吃得有所区别,岸上会很好,但出海之后就不一样了,带出去的蔬菜都是定量的,保鲜期只有十多天左右,吃完之后就只能吃罐头和风干菜了。

在潜艇里面吃饭的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没有餐厅,甚至没有专门吃饭的地点,官兵们基本上都是随便找个不影响设备操作的地方,蹲着或坐着吃。有的人会找个木板,也有一些人会围成一个圈圈,围在一起吃。

因为潜艇里面通道狭小,给官兵们传菜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的传菜员,将饭菜根据各个舱的人数不同,通过接龙的方式分配下去。

喝水也是潜艇兵们会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淡水可以说是潜艇上最珍贵的资源,量很有限,为了保证潜艇兵们喝上水,潜艇里面会有一个专门的水柜,一般只用来喝和做饭。

除此之外,官兵们的其他用水都是用经过专门处理的海水。

潜艇上往往会有一台专门的海水淡化装置,经过脱钠处理的海水和淡水基本上是一个味道,但是还会尝得出来有一些苦涩,不太合适喝,但是用来洗碗和洗澡还是可以的。

至于洗衣服就是潜艇里面不会出现的情况了。

在出海之前,官兵们会发很多套衣服,还有搭配的塑封袋。

当衣服脏了有味道了,他们就会用袋子将其封起来,然后返航之后再洗干净。

在潜艇上洗衣服一个是浪费水,还有一个是产生的大量污水排到污水柜之后,很容易满出来,不好处理。

潜艇上其他的垃圾还包括食物残渣、生活垃圾、废水和厕所里的东西,这些垃圾的处理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隐蔽,然后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针对性处理。

像食物残渣,现在很多潜艇上面都有了食物残渣处理装置,可以将其压缩打包处理;罐头、矿泉水瓶这些都属于生活垃圾,也是要压扁、剪碎之后再集中处理的;废水和厕所里的东西则要等到观察到没有敌情了,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将它们排出去。

解放军部队的伙食还有“四类灶”的说法,潜艇兵,包括核潜艇兵的伙食标准是和航空兵空勤人员一样的。

此外,水面舰艇人员的伙食和飞行学校学院的伙食一致,是“三类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队,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队,和航空兵机务大队以及驻高原地区部一样,是“二类灶”;战士,与战士同餐的军官,国防施工分队和驻生活条件艰苦的边防、岛屿部队,则是“一类造”。

在吃的具体美食种类方面,潜艇兵们一天要吃四顿饭,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还有一顿夜宵,主要是考虑到他们晚上值班会比较累,所以多加一顿给他们补充体能。

一般来说,早餐他们会吃炒饭、炒面、皮蛋瘦肉粥、红豆薏米粥,午餐和晚餐会吃葱爆牛肉、香辣虾、鸡汤、猪肚汤等,另外还有一些烤物,如烤排骨、烤鱼、烤牛排和烤鸡翅等。

潜艇兵高伙食标准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工作的环境实在艰苦,吃的方面再跟不上就太难坚持下去了。

他们在海上执勤,基本上一出去就是几十天,而且都是生活在全封闭的潜艇之中,不分白天和黑夜,不能过正常的24小时作息,而是以18个小时为一个单位活动的。

其中,他们会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6个小时值班,还有6个小时没有特殊安排,就是休闲娱乐。

潜艇上用的钟表也是特制的,不是正常的12小时一圈,而是24小时一圈,这样更方便他们在看不到昼夜变化的环境中知道是具体几点。

如此不一般、反常规的生活节奏对潜艇兵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伙食方面吃得好点就很有必要了。

至于说潜艇兵睡觉有人给“暖被窝”,是因为潜艇里面的空间很狭小,而官兵们又很多,所以会出现三个人轮流用两个铺位的情况。

大家都是轮换着值班和休息的,这个值班结束了,回来休息,那个可能刚刚起来,所以床上会留着上一个人休息时的体温,相当于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暖被窝”了,这个“暖被窝”还有一种说法是热铺。

李建海介绍说,他们的宿舍一般是6人间,床铺分为上下铺,两层之间的间隔在四十公分左右。另外,宿舍里还有很多不固定的床铺,就是供官兵们在值班之后临时休息时间用的。

有记者还把这种铺位结构和卧铺火车做比较,问李建海有什么不同。他则说,其实潜艇里面的比火车上还要小,不能坐,也不能弯腰,他们都是侧进侧出的,下床之后更是没有多少活动空间。

成为潜艇兵

潜艇兵在部队中的生活有趣味也有苦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艇兵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李建海就说,他们当年县里去应征的有几百个人,但是合格的最后只有2个人。对于身体条件的要求,可能是几个兵种里面最高的。

除了身体条件要过硬,官兵们的文化素质更要过关,不然是学不会那么多装备、系统之类的专业内容的。在专业技能方面,他们要熟练掌握的也有几十项,像是潜艇的构造、潜水、防化和脱险救生等。

最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前面的一切都做足了,也是白搭。

要成为一名潜艇兵最重要的就是要耐得住,要能保证自己在吃喝拉撒不能保障,阳光空气和水都缺乏的情况下,还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岗位。

李建海足足做了将近30年的潜艇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做得到的,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他还在海上航行的时候遇见过一次特别大的风浪,有10级。

当时,舰桥都被盖住了,潜艇左右摇摆20°,很危险。

在那段时间,他有整整三天都没有吃饭,吃了就会吐出来,只能喝水来保持基本的体能,继续操作潜艇前行。类似这样的恶劣天气还不只这一次,总共有三次。

他还分享说,在潜艇中长期密闭的情况下,调节好心理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他们每年都会做一些心理培训和心理评估测试,一旦发现官兵们出现了什么不好的苗头,就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疏导。

另外,在每次出海的时候,官兵们会提前先想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把这些东西都明确了,就会有目标感,每天都可以过得更加充实,在水下的时间也不至于那么难熬了。

从出海到返航,一路上官兵们要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刚开始是兴奋,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有些难熬,觉得时间过得慢,再然后就会静下心来,开始专注工作了。一旦变得专注,反而会让时间过得快些。

到了返航的时候,因为回家心切,他们平静的心情往往又会激动起来,

还有人觉得在潜艇中生活,能看到海底下的美丽风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其实他们所在的潜艇是一个密闭空间,不像一般的观光潜艇开着舷窗,下潜的深度有足足几百米,外面只有一片漆黑,没有好风景作伴,很是难熬。

李建海说,他出海最久的一次有60天时间都没有见过阳光。要像这样能耐得住寂寞,是很困难的。

在娱乐方面,他们有时候会看看书,或者组织一些小活动,像是猜谜、扳手腕等等。

他们也会在不值班的时候,跑到厨房里面帮厨,帮着洗菜做饭,一边聊天,也是调节气氛了。

因为潜艇上不能带电子设备,他们会在一个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心情,相互传阅,还会有人在下面评论,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朋友圈。这样简朴的社交生活让平淡的日常生活多了几分趣味。

上面提到还有比较多的一点是潜艇是一个密闭空间,氧气进不来,可能还会有人担心这样会让呼吸成了问题。

其实,潜艇里面是不会缺氧的,缺的只是新鲜空气,里面的氧浓度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二十点几,而空气中还会混杂有很多的有害气体,包括各种难闻的食物残渣和人体废气,所以可能会让人脑袋晕乎乎的。

成为一名潜艇兵,适应潜艇中的生活绝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他们不只是解放军最神秘的部队,也是军中最让人佩服的一群人。

参考资料

1、29年潜艇老兵揭秘百米深海下的“吃喝住行睡”(央广网)

2、好奇!全军伙食的最高标准,潜艇兵们都吃些啥?(中国军网)

0 阅读:0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