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包曾是武汉四大名小吃之一
导读:
有老友和我抱怨说,以前在汉读书时,四季美的汤包两笼足够,三笼吃不完。没想到前些时出差路过武汉,特意找了家四季美,没成想,三笼吃下去,花了七八十块不说,竟然还没有吃饱。
问我到底是咋回事?究竟是武汉的汤包做水了,还是他的饭量变大了。
汤包过去的盛景和风情也只能有雕塑里重现了。
过去的汤包,很少能吃得下三笼的说真的,老友的调侃还真是把我问倒了。
人到中年,饭量变大是不可能的。但要说,现在三笼汤包吃不饱,我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的。
同学读书时饭量就大,这我知道。按理说,过去那一笼汤包六七个,三笼也不过二十个,如鸡蛋大小的二十个汤包,年轻力壮的同学吃不下,这我却是相信的。
为啥呢?因为,我有过多次切身感受——我十几岁正能吃时,每次嘴馋了,父母带我去四季美,我都是暗暗在心里发狠,这次一定要吃个够,吃撑为止。
可每次结果都一个样:顶多吃一笼多,第二笼多半是吃不完的。
那个时侯的汤包是不是大些呢?也并不是,和现在的汤包大小也差不多的。
正能吃的小伙子,为何吃不完?原因也简单,平时肚子里油水少了,突然碰上大荤,肠胃接受不了,腻住了。
就这事,我还特意问过父母,他们说,当年那些大人们也顶多吃两笼,很少有能吃得下三笼的。
过去的汤包是小吃,现在一些汤包成了小资。
现在的三笼汤包为何吃不饱了?自从“四季美”拆了后,这些年,我就再也没有进过四季美了。
偶尔想吃汤包了,一些常去的小店子里就有,一般都是两笼二十个,所需不过二十元。足够吃饱吃好了。
同学三笼汤包花了七八十块,真是让我大吃一惊。上网一搜,这才知道,原来现在的四季美最便宜的鲜肉汤包,一笼大概六七个,就得十八块了,贵的种类一笼得要三四十块了。
粗略一算,同学吃的汤包一个就要三到四元,我吃的一个才一元钱,足足比我在小店里吃的汤包贵出了三倍。
看网上那些照片,同学吃的汤包个头也并不小。贵了三倍的汤包为啥还吃不饱了呢?
一打听,有人说了,原来是为了迎合现在人的口味,现在的四季美的汤包都降低了含油量,所以,就不再那么腻人了。再加上现在的人肚子里油水多了,估计也以比前能吃油荤了吧。
此说是真是假先且不论,上网一搜,发现现在叫四季美的汤包店还真是不少,但从一些贴子下面网友的评论来看,批评明显多于赞美。意见最大的就两个:一是卖得贵,二是吃不饱。看来,我同学的抱怨并不是假话。
这一笼汤包曾是多少武汉人的向往。
小吃不面向大众那就是孤芳自赏了说起汤包,老武汉都知道,这其实是从下江传过来的小吃。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汤包才从江浙传到武汉,并发家壮大,最终成为了和蔡林记热干面、老通城豆皮和小桃园鸡汤并列的武汉四大名小吃。
汤包之所以能在武汉发扬壮大,一是因为油厚,迎合了汉口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码头工人的需要。二是因为味美,汤包里的汤其实就是高温融化了的皮冻,稍冷就会凝固。所在,现做现吃,只能趁热吃的汤包,确实是人间美味。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便宜实惠。这世上好吃油重的东西多了,要是不实惠,那些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如何消费得起?如果没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又怎么可能成名发家。
以前的汤包多少钱呢?一笼大概二角左右。现在名店里则是二十左右。涨了大概一百倍吧。
想起前些时,写热干面的文章时有条友抬杠说,以前工资三五十块,现在三五千块,也涨了一百倍,所以,热干面从一角一碗到现在四到五元一碗,只涨了四五十倍是再正常不过了。
乖乖,热干面涨了五十倍,大家都受不了,你个汤包群众基础远不如热干面,还敢百倍左右。怪不得,这些年,没听哪个武汉人说去吃汤包了。街头上的汤包生意也被外地人给占满了。
唉,唯有叹气,你个武汉汤包本就是个面向百姓的小吃罢了,如果你离开了广大最底层消费者,就算是有再好的金字招牌,那又有什么用?
向上,你不过是个小吃?向下,恐怕再难得有你的位置了!
武汉最广大的汤包市场已经被外来汤包抢占了。
四季美的汤包确实卖得贵,其他小店的汤包味道也不错,还便宜,为啥要去四季美挨宰呢,
以前一两七个,二两一笼,现在一笼才五个。
汤包都是瘪的,不像以前的汤包有份量,大概只有原汤包的一半,当然吃不饱!
吃的不是汤包吃的是手艺 现在好多手艺都失传了 一些半吊子在那里装大师[得瑟]
十几岁去四季美,两个人五笼汤包,美的狠。九零年,单位两个饭量大的打赌,买一斤汤包两个人看谁吃的多?最后两个人没吃完。
四季美的汤包确实好吃,但也确实贵!
吃了嫌不够就对了,反正我吃那个什么不理,吃一个就不想吃了![笑着哭]
武汉市现在有几家汤包店,卖10块11块都很美味。也有卖七八块的,味道完全不行。不过上次碰到一个卖鲜肉汤包18块的。坚决不买。
还不如去吃友谊路边的小阳春黑胡椒重油烧卖去,一笼八个装的烧卖只有12块钱。二笼包你肚皮朝天就结了。
八几年7毛六分钱加2两粮票一笼,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