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选酒司南 2024-03-08 14:01:09

科学选种

在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参考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以及小麦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选用国家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小麦品种,最好选择当年生产的优质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潜力。选种过程中,应注意种子的色泽、籽粒的饱满度和发芽率等指标,需确保种子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发芽率在85%以上。

种子处理

选种后,于播种前7d,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种子晾晒,一般晾晒3d左右,具体方法:以防水布做铺垫,将小麦种子均匀摊铺于防水布上,厚度保持在5-7cm,及时翻动,以此来提高种皮透性,灭杀残留病原菌、虫卵。另外,为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可使用35%吡虫啉悬浮剂或30%戊唑醇悬浮剂,于播种前15d进行拌种。

适墒播种

①播种前:需测土施肥,施足基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可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适量施加氮肥、磷肥,施肥量建议40kg/亩农家肥,适量施加尿素。

②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适墒播种,土壤湿度应控制在70%-80%之间,以促使小麦种子正常发芽与生长。种植深度以3-5cm为宜、行距保持在20-25cm、苗带宽度在8-10cm。播种后,需平整、压实地面,破碎较大土块,以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

合理密植

根据小麦品种以及种植地环境,确定适宜密植度。如,大穗型、成穗率低的小麦品种,密植度可设定为18万-20万株/亩;中穗型、分蘖量高的品种,密植度可为15万-17万株/亩。另外,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密植度:我国黄淮冬麦区,光照充足,地力较高,可将种植密度控制在15万-20万株/亩;北部冬麦区,因温度较低,可将种植密度控制在20万-25万株/亩。

田间管理

①除草时机:杂草3-5叶期可喷洒药剂除草,该阶段杂草抗药性较弱,更容易去除。用药时间通常为越冬前,冬季过后药剂除草需准确把握时机,避免小麦覆盖杂草,增加除草难度。另外,小麦拔节期间,避免使用农药除草。

②除草药剂使用:针对禾本科杂草,可使用唑啉草酯或20%炔草酯等药物;针对阔叶类杂草,可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联合用药。

③补苗时间:补苗通常于初冬和早春出苗7d后进行,以返青前后为宜,不可晚于起身期,

④补苗条件:补苗应选择长势好、健壮、蘖足的麦苗,以便能够快速适应田间土壤、气候条件,恢复生长。另外,在小麦苗龄4-5叶以上,分蘖1个以上,次生根不少于4条时,也可进行补苗操作。

⑤补苗方法:可采用带土移植法,将幼苗连同土壤一起挖出,进行移植补苗,使用此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麦苗根系,避免移植后遭受病虫害。定植后,需踏实土壤,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⑥补苗密度:补苗密度应视田间整体种植密度而定,确保无漏苗情况。对于缺苗严重的麦田,需及时补种或者补苗,确保整体出苗率。

水肥管理

①首次灌溉与施肥:首次灌溉可根据土地墒情适时调整,理论上不得晚于拔节初期,若麦田地力高、墒情适合,可延迟灌溉时间至拔节末期,

通常而言,有机肥施加量为2500-3000kg/亩,碳铵50kg/亩,过磷酸钙50kg/亩。若麦田地力较差,可施加标准氮肥40-60kg/亩,磷肥50-100kg/亩。干旱区域需采用“一炮轰”施肥法,即一次性将肥料施入土壤中,采用此方法时,需深施氮肥,浅施磷肥。

②二次灌溉与施肥:二次灌溉与施肥应于第二年春麦苗返青期后进行。应注重观察麦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若麦苗叶子发黄、秆茎细弱,可于灌溉过程中施加75kg/亩氮肥,以改善叶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另外,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对于营养需求量较大,为确保高产,可于灌溉过程中,适量调整氮肥施加量,通常,施加10-15kg/亩的氮肥,以满足小麦生长需求。而在小麦开花结穗期,可以施加适量的磷、氮混合肥,确保小麦叶子吸收充足养料,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与品质。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