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执掌大权后,袁绍为何敢剑指董卓?袁绍年轻时候有多猛?

豪仔看历史 2025-01-21 14:23:12

公元189年,在董卓刚刚进入京城短短三天之际,董卓出人意料地召开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会议。

在那场别具一格的会议当中,董卓抛出了这样一个主张:那便是要将汉少帝刘辩予以废黜,转而拥立汉灵帝的次子刘协成为皇帝。并且,彼时已然牢牢把控着京城军权的董卓,甚至还把他自己与田延年相提并论起来。

西汉中期有个大臣叫田延年,他曾是大权臣霍光的亲信。想当年霍光欲废黜刘贺之时,询问满朝大臣意见,彼时大臣们皆不敢吭声回应。就在这令人尴尬的当口,田延年挺身而出,还拔出佩剑,放言谁不支持此事,便要直接取其性命。

如此一来,董卓所做的这个比喻,实际上就是在向众人宣告,他已然确定了此项计划。要是有谁胆敢站出来反对的话,那他便会毫不留情地将这人给杀掉。

然而,在董卓的威胁之下,仍有部分正直大臣坚决不从。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汉末三杰之一、刘备的老师卢植了。彼时卢植手中权力有限,即便他讲得条理清晰,把董卓驳得无话可说,可对董卓而言,卢植也并非是让其极为忌惮之人。

然而就在接下来的这个时候,当卢植毅然站出来之际,有另外一位年轻的官员同样挺身而出,并且公然表明了反对的态度。

所提到的这个人,正是袁绍呢。

在《三国演义》里,袁绍反对董卓的那一幕堪称重头戏。彼时,袁绍可不光是嘴上表示反对,只见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冲着董卓就大声喊道:“我这剑可也不是吃素的,锋利得很呐!”其态度可谓坚决,毫不畏惧董卓的权势。

在正史上,其实也存在着这样的一幕,只不过和演义小说所描绘的场景相比,是存在些许差异的。彼时袁绍表露出废帝的想法后,当即就有人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这人便是,其明确说道:“如今的天子并无过错之处!要是全然不顾礼法,行废嫡立庶之事,极易引发争议的。”

紧接着,董卓勃然大怒,吼道:“这小子竟敢如此!这天下的事,哪一件不在我掌控之中?只要是我想做的事,又有谁敢不依从于我!”

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回应说:“这可是关乎国家的重大事情,还是请出去和太傅一同商议这件事吧。”

董卓进而宣称:“这刘氏的后代,已经没有再留存下去的必要啦!”

袁绍在最后时刻高声说道:“这天下的豪杰之士,难道就只有董卓董公一人吗!”言下之意,分明是在表明,这世间还有如他袁绍这般有能耐、可称雄的人物存在,并非董卓就能独霸天下,其话语中满是对董卓的不服与抗争之意。

此后,袁绍手持利刃转身离去。彼时,哪怕是手握重兵、权势颇大的董卓,也不敢贸然将袁绍杀害。这般情形被其他人瞧在眼里,众多年轻官员皆为之折服。即便是处于年轻时期的曹操,也不禁觉得当时那一幕中的袁绍,真是帅气无比、令人钦佩不已。

在《三国演义》里,由于有官渡之战这一役,不少人便认为袁绍是个昏庸且无能之辈。众人都觉得,官渡之战初始,袁绍可是占尽了优势!有着这般绝佳的开局,结果袁绍居然还输掉了这场战役,这除了无能还能作何解释呢?

袁绍的家庭背景着实厉害,厉害到让人惊叹的程度。也正因如此,不少人便觉得袁绍不过是个只会依仗家世的“二世祖”罢了,仿佛他自身压根就没什么真本事,完全是靠着家族的光环在撑场面。

事实上,这无疑是对袁绍存在着的最大的一种误解。人们往往在某些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而将其错误解读,就如同对于袁绍,大家普遍持有的这种看法,实则是大大的误解呢,完全偏离了真实的情况。

历史上真实的袁绍,虽最终沦为失败者,可绝不能就此认定他是无能之人!要是我们认真去了解袁绍早年的经历便会知晓,即便抛开他那极为显赫的家世不谈,袁绍也完全够得上一代枭雄的称谓呢。

历史上的袁绍,原本是极有可能成为大男主爽文标准案例的,只可惜在官渡之战中打了败仗,不然的话,他的经历说不定就如同那些令人畅快的爽文一般呢。

后世对袁绍的家世大体上都颇为熟知。袁家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自袁绍爷爷的爷爷那辈起,便开启了四世三公的辉煌历程。每一代袁家人中都有能位列三公之位者,其家族的门生与昔日的属吏,更是广泛分布于天下各处。

等到袁家发展到第四代的时候,也就是袁绍他父亲所处的那一代,袁家又推选出了一个人来担当家族的继承人。而被选中的这个人呢,名字叫做袁成。

袁成身为家族继承人,向来表现优异,各方面皆能达到合格标准。可遗憾的是,他的寿命并不长,年纪轻轻就离世了。在袁成故去之后,仅留下袁绍这一个儿子。

不过,在此得额外提及一点:关于袁绍的身世问题,后世实际上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争议看法。

其一,有说法称袁绍乃袁成的亲生之子,不过其母身份低微,仅为一名寻常婢女罢了。其二,另有说法是袁绍为袁逄之子,这袁逄乃是袁成的弟弟,而后袁逄与一婢女暗中私通,由此生下了袁绍。

在袁成离世之后,由于袁成并无子嗣,袁逢便将自己平日里最不看重的那个儿子袁绍,过继到了大哥袁成这边,使其成为袁成名下之人。

后世对于这两种猜测始终未得出定论。不过,无论真实情况怎样,袁绍在礼法层面上,无疑是袁成之子。并且,他的母亲确定是一名婢女,这在史书当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要知道,袁家虽号称四世三公,可在其家族内部,袁绍的地位着实不高。像袁家这般的家族,往往有着一种惯例,便是会把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资源,统统集中到某一位嫡系后裔身上,如此方能确保家族得以稳定地传承下去。

像这样的情况,袁绍在袁家之中所处的身份地位是比较低微的,这也就意味着他根本不可能从袁家那里获得过多的支持,这几乎是早已注定的事情了。

要是用现代的表述来讲,袁绍的故事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就是身为大家族庶子的他所展开的一场逆袭之旅。

诚然,即便无法获取家中最为关键的政治资源,凭借袁家的门第家世,袁绍无疑依旧能够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并且可以顺利踏入仕途。如此一来,袁绍的童年与少年时期,确实也没有太多值得详述之处。毕竟,即便没了父亲,他依然不愁吃穿,还享受到了最优等的教育。

接下来呢,靠着家族势力的助力与加持,袁绍获得了特殊批准得以早早进入仕途,一开始便担任了郎官这一职位。等到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又接到任命,出任濮阳县令一职啦。

县令这一官职,说起来级别并非多高。可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就能出任一县之县令,在当时那可着实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事儿。要是拿他和同时代其他人的经历作比较,便不难看出,一般的士族官员往往得等到三四十岁,历经长时间学习,通过举孝廉考核后,方可担任县令一职呢。

在担任县令一职之前,通常情况下,他们往往得先于州郡担任一些基层属官的职务。在此之后,才会前往一个县里出任功曹或者县丞这样的职位。

唯有先对当地的业务流程做到熟悉掌握,同时还得顺利通过举孝廉考核,如此这般,才能够获得成为一名县令的机会。

然而,袁绍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仅仅依靠自身所拥有的家世背景,便顺顺利利地当上了县令一职,未曾经历其他过多周折,家世就成了他获取这一职位的有力凭借。

必须得承认,袁家那四世三公的背景,着实是强悍得很呐。

然而,袁绍在踏入仕途之后,其后续的晋升之路却走得颇为坎坷,并非一帆风顺。袁绍升官不畅主要存在两方面缘由。其一便是年少时期的袁绍,为人极为正直。彼时汉朝正处于汉桓帝在位的后期阶段,政治环境极度昏暗,这般黑暗的政治状况,着实让袁绍难以忍受。

第二个缘故在于,袁绍刚踏入仕途没多久,他的母亲便离世了。依照当时的社会规制,在母亲逝世的情况下,袁绍是务必要暂时辞去官职的,得返回家中为母亲守孝才行。

总而言之,袁绍起初起步既早,起点亦是颇高。可没做多久的官,他便径直辞官返家了。待给母亲守孝满三年后,袁绍似乎仍觉不够,亦或是彼时他无心为官。总之在此之后,他又借着为父亲守孝的由头,在家又“赋闲”了好几年。

当然了,这几年时间里,袁绍也并非毫无作为。这期间,他在私下可是结交了诸多朋友呢,而且还首度展现出了领袖该有的气质。待其守孝期满之后,在士族的年轻一辈群体当中,袁绍已然拥有了颇高的声望。

此外,差不多就在袁绍居家守孝的那几年期间,东汉又上演了另一段重要剧情,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党锢之祸”。

简而言之,彼时在位的汉桓帝与汉灵帝,一心想着强化中央集权,于是大力起用宦官集团。如此一来,士族官员集团的利益便遭到了极为严重的侵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展开反击行动。

汉桓帝与汉灵帝为了对士族集团予以镇压,分别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禁锢”行动。依着他们下达的命令,诸多闹事的士族官员遭到通缉并被禁锢起来。其中部分官员,竟然被连续关押了二十多年,直至黄巾起义结束后才获得释放。

党锢之祸发生之时,袁绍守孝期满,从老家返回京城洛阳。彼时袁绍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目睹汉灵帝大肆抓捕士族官员的行径后,心中气愤难平。为此,他屡屡相助那些遭通缉的官员逃脱,并且与他们有着诸多秘密往来。

袁绍出手相助,使得众多“党人”得以成功逃离京城,从而避开了那场灾祸。也正因如此,袁绍在士族群体里声名远扬。此后的许多年当中,人们每每提及袁绍,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个有着“侠肝义胆”之称的袁本初。

凭借着这样的关系网,袁绍首次得以挣脱袁家的束缚。以往袁绍所获官职,皆是仰仗袁家在家族层面的影响力。但在此之后,不少人对袁绍青眼有加,这时终于开始考量袁绍自身的因素了,并非仅仅着眼于袁家的背景了。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晓得在汉灵帝那个时期,赵忠作为宦官,权势极大。要知道,当年汉灵帝可是亲口讲过“赵常侍是我母”这般话语的。就因为如此,一旦赵忠开了口,哪怕是袁家,那也是招架不住的。

紧接着,袁家的那些长辈便迅速将袁绍唤了过来,对着他就是一通狠狠的责骂。而在此事过后,袁绍尽管仍旧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想法未曾改变,可在行事方面却变得谨慎了许多,也正因如此,才没让宦官们找到能够拿捏他的把柄。

在那之后的数年时光里,袁绍因难以容忍彼时朝政的昏暗状况,便选择赋闲在家,这一待就是好几年。在这期间,袁绍行事极为小心谨慎,并且始终在对那些党人伸出援手。也正因如此,他的个人声誉愈发高涨。直至后来,袁绍已然妥妥地成为了年轻士族群体心目中的“领袖人物”。

此后,时间来到公元184年,袁绍此前已在家赋闲了好些年头,而在这一年,他终于又一次得到了被征辟的机会。此次征辟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颇具权势的大将军何进。

不过,当得知这一消息之初,袁绍心里头其实并没有多大兴趣。可就在这个当口,身为袁家掌舵人的袁绍叔叔袁隗,对着袁绍便是一顿狠狠责骂。也正是经袁隗的这一番批评后,袁绍难得地顺从了一回。没过多久,他便接受了何进发出的征召。

后世之人一直对当时袁隗与袁绍这叔侄俩到底谈了些啥抱有浓厚兴趣。可遗憾的是,像他们二人这般的密谈内容,史书里注定是不会有所记载的,毕竟这属于极为私密之事,能留存记录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后世的史学家们大多都作出这样的猜测: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袁隗之所以能够成功说服袁绍,使得袁绍十分干脆利落地去赴任,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袁家彼时所制定的家族计划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简单来讲,在袁隗的引领下,彼时的袁家已然同何进家族达成了结盟关系。那时的局势是这样的,宦官集团与汉灵帝母亲所在的家族携手结盟,由此形成了所谓的“宦官派”。而以袁家为代表的士族集团呢,是和何进家族联合起来的,进而构成了“何家外戚派”。

两派的整体实力水平其实相差无几,基本能够形成相互对峙的局面。其争斗的关键之处,在于汉灵帝确立皇位继承人这一问题上。其中,何家与袁家所组成的一派,坚持要立皇长子刘辩为储君;而宦官那一派呢,则更加偏向于拥立皇次子刘协。

在当时那个时候,袁家对袁绍有着明确的安排。其定位就是让袁绍代表袁家,前往何进那里去做事。他这一去,一方面是要充当袁家与何进双方相互沟通的途径,另一方面呢,实际上也就等同于袁家安放在何家这边的所谓“人质”啦。

于是在这之后,袁绍投到了何进的麾下,没过多久,便迅速成为了何进极为倚重的心腹之人。每当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的时候,何进往往都会把袁绍找来,一同商议相关事宜。

后来呢,在何进以及袁家一同举荐的情况下,袁绍得以快速晋升,担任了虎贲中郎将这一职务,如此一来,他便直接掌控了洛阳周边最为精锐的虎贲禁卫。要是拿现在来作类比,这个官职差不多就等同于中央警备团的团长呢。

在这件事上,后世大多持有这样的看法:何进这般看重袁绍,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何进是想借助袁绍来与袁家达成沟通交流。其二呢,袁绍身为年轻一代中的领袖,其地位举足轻重,这一点也深得何进的重视。毕竟,只要将袁绍拉拢过来,那就等同于能够把他身后众多的青年士族官员一并拉拢了。

如此一来,数年时间又过去了。待到公元188年之际,汉灵帝下达命令组建起了“西园军”。由于之前遭遇黄巾起义,洛阳周边那些精锐部队,差不多都已被调走了。也正因如此这般的状况,汉灵帝这才会在此时颁下旨意,着手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使其成为自己直属的军事力量。

很明显,这支刚组建不久的军队,其政治意义非凡。任何人都能察觉到,在京城这一片区域,往后它势必会发展成为最为强劲的军事力量。而谁要是能够掌控住这支军队,那么谁便能够获取更为庞大的权势。

就这样,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何进联合袁家一同发力,硬是把袁绍给送进了西园军当中,使得袁绍成功跻身其中,成为了西园军里八个校尉中的一位。

在西园军之中,诸位校尉的地位存在着颇为显著的差异。其中,地位最为尊崇的当属汉灵帝极为倚重的心腹宦官蹇硕,从名义来讲,他便是西园军的头号领导者。而彼时的袁绍呢,其地位大致仅居于蹇硕之下,于西园军内部称得上是二号人物了。

就这样,在汉灵帝统治接近尾声之际,袁绍已然成功跻身于帝国的核心决策阶层之中。彼时的袁绍,不但掌控着京城内极为精锐的部分军队力量,而且身后有着袁氏家族以及何进给予的有力支持,同时他本人还是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

公元189年四月,彼时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之下,汉灵帝驾崩了。

东汉末年的历史进程中,汉灵帝的离世无疑堪称一个极具标志性的转折节点。当汉灵帝尚在人世时,汉朝内部虽矛盾林立,各地起义也是频繁发生。不过从整体状况来讲,那时的国家机器还能够维持基本的运转状态。然而待汉灵帝驾崩之后,此前积压的所有矛盾,一下子就全部喷涌而出了。

彼时在京城当地,率先爆发开来的矛盾,乃是宦官与外戚二者间的冲突。说得更为确切些的话,其实就是那场众人皆知的“立储之争”。

汉灵帝弥留之际,其心腹宦官蹇硕提出一个主意,那便是让何进率军前往凉州去平定叛乱。实际上,蹇硕此举的用意在于,要把何进从京城支开,以此来削减何家在京城所拥有的势力和影响。

何进可不傻,蹇朔的心思他一下子就看透了。紧接着,何进便使出了一招借力打力的手段。他先是点头答应了那个建议,不过呢,又提出让袁绍先领兵去平定徐州和兖州发生的叛乱。等袁绍回来以后,自己再率军前往凉州。

对于这一建议,汉灵帝在当时着实难以直接回绝,只得暂且表示同意。如此这般的情形下,袁绍便得以合法地掌控京城当中的一部分军队。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却是,何家所拥有的力量反倒更为强劲了。

当然啦,袁绍最终是没去镇压那场叛乱的。为啥呢?因为没过多久汉灵帝就驾崩了。汉灵帝一驾崩,宦官们可就先动手了,企图在宫里把何进给除掉。可没想到的是,何进提前获知了这个消息,压根就没进宫,反倒在宫城外安排了好多军队,以此来逼迫宦官们乖乖就范呢。

彼时的袁绍,连同袁家的其余众人,皆是率领着军队前去为何进增添声势。在那个时候,他们以这样的举动,意图通过军队所展现出的力量,来让何进在相关局势当中更具威势,从而达成某种目的或者在局势发展中占据更有利的态势。

何进最终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全得益于他们的支持。此后,刘辩得以顺利登基。刘辩的母亲何皇后在这之后开始掌握大权。随后,何皇后做出任命,让袁家的带头人袁隗出任太傅,与何进一同肩负起辅政的重任。

在这个时候,袁家终于是迎来了收获的时节。那曾经的种种付出与等待,到了此刻都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就仿佛历经漫长耕耘的土地,终于在这一时节迎来了丰收的喜悦,袁家也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收获满满的时刻啦。

自何家掌握大权起,针对宦官展开的一场杀戮便正式拉开了帷幕。没过多久,先前手握兵权的蹇朔,就被何家给铲除了。而京城之中的兵权,大体上也都被何家成功收归己有了。

然而就在此际,何家内部竟出现了不同意见。在是否要将剩余的那些宦官赶尽杀绝这件事上,何进与何皇后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分歧。何进坚持要把宦官们全部杀光,可何皇后却认为应当留下一部分宦官才行。

就在这个当口,袁绍挺身而出,给何进献上了一计。他提议何进不妨从京城之外调兵进入京城。待军队抵达洛阳后,哪怕是何皇后也会承受极大的压力,如此一来,便只能被迫认可这一方案了。

没人晓得,彼时袁绍究竟是用何种说辞忽悠了何进,使得何进应允了这一方案。同样也无人知晓,在那时的袁绍背后,是否是袁家的长辈授意于他,让其在何进跟前提出该方案的。

我们仅仅晓得,在那之后,何进一点头,便有好几支军队同时朝着京城开拔而来。而在这些被调入京城的军队当中,那些带队的将军啊,大部分可都是靠着袁家的扶持才得以起来的,情况便是如此。

至于再往后发生的事情嘛,想必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啦,这里也就无需再多做赘述了呢。

当军队一步步朝京城逼近之时,宦官们内心慌乱不已。为求自保,他们精心制定了一个刺杀的计划。依着此计划,何进被诱骗进了皇宫之中。紧接着,几十名手持武器的宦官蜂拥而上,对着何进一顿乱砍,最终何进惨死于他们的刀下。

随后,在知晓何进已然离世的消息时,袁家立马出动,率领着家族的全部力量,同时召集起何进生前的诸多旧部,朝着皇宫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以为何进报仇作为旗号,在宫中展开了大规模的行动,对那些宦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诛杀。

与此同时,在那场乱战的混乱局面里,他们居然把脏水泼到了何家的另一位男子何苗身上。鉴于何苗和何进一直相处得不太融洽,他们便趁机编造谎言,宣称是何苗一手策划了所有事情。随后,何进的那些旧部下即刻发生哗变,干脆利落地把何苗给除掉了。

就袁绍这边而言,在获悉这一消息后,他当即挺身而出,与叔叔袁隗联手,伪造了一道圣旨,以此骗来数位倾向于宦官集团的高层官员。待这些人到来,袁绍他们便当场将其斩杀。随后,袁绍更是亲自率领队伍,展开了对宦官们的一路追杀行动。

至此阶段,袁家无疑已成为最终的赢家。宦官集团已然被悉数诛灭,何家主掌权势的男子也都被清除掉了。如今就只剩袁家了,其在京城之中大权在握,把控着所有局面。并且在京城之外,那些正往此处赶来的军队,同样是由袁家所扶持之人掌控着。

仿佛所有的事物,看上去都这般美好。一切的一切,就那样呈现在眼前,那模样,给人的感觉全是美好呢,没有丝毫违和之处,就好似一幅完美无瑕的画卷,处处透着让人舒心惬意的美好气息。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袁家眼看就要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董卓竟横空出世般冒了出来,并且全然不顾任何道理,极其蛮横地把整个局面给彻底搅乱,就如同干脆利落地掀翻了桌子一般。

在这之后,方才出现了袁绍与董卓相互对峙的情况。

要是仅仅依据《三国演义》来看,或许我们会认为袁绍着实厉害,居然有胆量直接剑指董卓呢。然而,当我们了解过正史里袁绍的相关经历后,可能就会转变看法了,会觉得真正称得上勇敢的,其实是董卓而非袁绍呢。

一名外地将领,此前毫无根基可言,仅仅是靠着运气就带兵进入京城。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敢放出狠话,扬言要把袁绍给杀了,这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究竟哪来的这般胆量呢?

就在此次对峙结束后,袁绍便匆忙逃出了洛阳,之后他又折返洛阳,打算就此起兵去征讨董卓。当袁绍刚刚逃走之际,董卓即便对他极为愤恨,可顾及袁家的门第威望,依旧想着要将其拉拢过来,为此甚至不得不授予他一个太守的官职。

这便是袁绍在其年轻时期所历经的种种情况。

由此可见,历史上真实的袁绍绝非无能之辈。实际上,在年轻之时,袁绍心怀理想,一度成为众多年轻士族所敬仰的偶像。即便抛开家世因素不谈,仅依靠自身的能力与魅力,袁绍也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之人。

倘若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未曾落败,那么这样的袁绍,无疑是完全契合大男主爽文标准模版的存在。

虽说袁绍最终可能算是个失败者,可他绝不是那种仅靠着家世背景混日子的二世祖。就其自身能力来讲,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呢,不能因为他结局不佳,就忽视了他本身所具备的不俗能力。

0 阅读:9

评论列表

爱无极

爱无极

1
2025-01-21 17:51

那是因为曹操拿着假圣旨,对袁绍一通忽悠“明公乃当世英雄,我们愿推举你为讨贼盟主,拯救天下苍生匡扶汉室”[笑着哭]袁绍手握重兵,马屁拍的响他自然就同意了[鼓掌]

豪仔看历史

豪仔看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