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始排浊,脾胃往往恢复了80%左右

桑雨真 2025-02-24 05:02:24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当患者体内的浊泻能够排出后,脾胃功能往往是在好转的形势发展。

42岁的张先生,主诉胃脘胀满,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节就胃胀的难受,平时自己也爱吃一些冰镇的,早上起来了时候,嘴里很黏腻,下午肚子又胀的像是打鼓一样,大便还是总不成形的,伸出舌头一看,舌苔白厚腻如积雪,脉濡滑,肚脐周围摸上去发凉。这是典型的湿浊困脾之证。

浊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如同淤泥堵塞河道。临床常见三种浊邪致病形式:①湿浊困脾型,表现为头重如裹、肢体困倦;②痰浊中阻型,可见脘痞呕恶、喉间痰鸣;③食积化浊型,多伴嗳腐吞酸、矢气臭秽。张先生的情况正是湿浊与食积交阻,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个方子叫做平胃散,以此为底方来加减。其中苍术燥湿运脾,厚朴行气消胀,陈皮理气化痰,配伍焦山楂消食导滞,茯苓利水渗湿。同时配合每日晨起顺时针摩腹200次。3剂后复诊的时候排出大量腐臭溏便,腹胀的感觉减轻。又继续调理一周以后,舌苔转薄白,肠鸣音恢复正常。此时调整方剂,去焦山楂加炒白术、党参健脾益气,后告知诸症皆悉。

整个的一个过程遵循"急则祛邪,缓则扶正"的原则。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浊邪去则气机畅。但需注意祛邪不可伤正,中病即止。建议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识,避免盲目服用清热泻下之品。脾胃功能的完全恢复还需配合情志调摄、饮食有节等综合调理,方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想状态。

若是一见腹泻就用强力泻药,就像用抽水机猛抽积水,反而会伤地基。正确做法应该是挖排水沟(利小便),让湿气慢慢导出。若是乱用泻药导致虚脱,那可就是反面教材了。

0 阅读:136
桑雨真

桑雨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