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脚后跟疼痛肿胀?可能是跟腱炎!

老陈的备忘录 2025-04-21 15:07:16

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性或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跑步、羽毛球、足球等跑跳动作较多的运动。如果运动后感觉足后跟上方疼痛、肿胀、僵硬,且经过休息后再活动,跟腱部位仍有明显的不适感,这可能代表你已患上跟腱炎。

为什么跟腱炎高发于运动场景?

跟腱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由腓肠肌肌腱与比目鱼肌肌腱汇合而成,止于跟骨。当人们行走、跑步、跳跃时,跟腱就像一根“弹簧”一样,被小腿肌肉反复拉扯,带动跟骨,能帮助人们完成跳跃、加速跑等下肢动作。

当人们进行跑步、羽毛球、足球等跑跳强度较大的动作时,这根“弹簧”所承受的压力能达到体重的12倍。如果长时间或频繁进行高强度运动,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刺激,且一直得不到放松、恢复,就会造成跟腱的慢性损伤,比如引起跟腱变粗、变硬等形态变化,或者导致跟腱纤维的微小撕裂,从而引发炎症。因此,田径、跨栏、球类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以及常进行跑跳锻炼的健身人群,均是此类慢性损伤的好发人群。

对于业余人士而言,急性跟腱损伤的困扰也普遍存在。健身党突然“加练”“上强度”、平时缺乏锻炼的人士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这些情况均会使跟腱在短时间内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受损,引起急性跟腱炎。此外,运动方式不恰当,也有可能引发跟腱炎。例如,跑步时足部过度内旋或外旋,使跟腱受力不均,增加跟腱的负荷。

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跟腱炎?

除了运动的强度、方式,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是导致跟腱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尺码不合适的鞋子会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摩擦损伤跟腱,如足部本身患有关节炎或骨性增生,鞋子的摩擦还会加重损伤情况,引发炎症。值得注意的是,扁平足人士由于缺乏足弓的稳定和缓冲作用,需要有足弓承托的鞋子,避免跟腱承受过多额外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跟腱的弹性和强度逐渐下降,中老年人也是跟腱炎的好发人群。由于跟腱恢复能力减弱,即使是轻微的运动损伤,也有可能导致中老年人患上严重的跟腱炎。

如何恢复并预防跟腱炎复发?

如果运动后发现脚后跟疼痛、局部发热红肿,或听到“啪”一声响且脚后跟疼痛难忍,这表明跟腱发生急性损伤。应立刻暂停运动锻炼,充分休息,并立刻就医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冰敷、按摩、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手段进行恢复。对于慢性跟腱损伤,则建议在医生评估运动风险后,通过牵伸训练、提踵练习等康复训练进行缓解。

一般来说,跟腱炎可以恢复,但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跟腱炎再次复发。建议通过以下几点减少跟腱的过度使用。

科学进行运动锻炼,避免过度运动。建议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安排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让跟腱得到充分的适应。运动前后,应注意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过程中,注意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落地时受到较大冲击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对于跑跳动作较多的运动,应选择回弹、减震、缓冲性能较好,以及后跟杯加硬的鞋子,再配合功能鞋垫,能为运动助力,也能减少运动时对跟腱的压力。

日常重视足部力量训练。在跟腱炎消除后,可以每日通过肌肉耐力与力量训练,增强腓肠肌力量,保持跟腱的坚韧。

跟腱炎虽是运动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运动规划、合理的康复措施以及日常的预防手段,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应对并减少其复发风险。关注自身健康,从保护足部开始,祝愿大家每一次运动都更加安全、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远离跟腱炎的困扰!

0 阅读:17
老陈的备忘录

老陈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