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肌肉酸痛还是拉伤?教你辨别及应对

老陈的备忘录 2025-04-11 14:49:00

肌肉酸痛和肌肉拉伤是运动爱好者常见的“小插曲”,但很多人常将二者混淆。

肌肉酸痛和拉伤的区别

肌肉酸痛为过度运动后的常见症状,同时也会带来后续的肌肉组织修复及肌力增长。通常在进行力量训练后,或是参与了不太适应的运动练习,像运动量突然增大,又或是新增了运动项目,身体就会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与不适,以此提醒你需要适度休息。一般而言,这些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并且在再次进行同样的运动训练时,肌肉酸痛的情况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肌肉拉伤则不同,它是指运动中肌肉突然收缩或过度牵拉,进而导致肌纤维撕裂或断裂。肌肉拉伤的症状与肌肉拉伤的程度有关,如果只是轻微拉伤,那么在运动时虽然感到疼痛,但仍可以活动。如果是中度拉伤,受伤时可能感觉到“啪”的一声,随后在撕裂处因出血可能发生血肿。若是拉伤情况比较严重,肌肉完全撕裂,则基本不能再进行活动。据统计,肌肉拉伤在运动损伤中占25%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腿后肌群拉伤。

如何辨别是肌肉酸痛还是肌肉拉伤?

当肌肉传来疼痛信号,准确判断是肌肉拉伤还是普通的肌肉酸痛,对于后续处理非常关键。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三种简单却有效的辨别方法:

方法一:感知法

肌肉酸痛具有明显的延迟特性,一般在运动结束后的第二天,身体才开始察觉到不适。这种不适的程度相对较为缓和,呈现出弥漫性的特点,让人感觉肌肉发酸、发紧,同时伴有无力感,但通常会在一周内逐渐消退。

肌肉拉伤所引发的疼痛,在受伤后短时间内便会显现。其疼痛不仅强烈尖锐,还伴随着显著的无力感,并且持续时间往往超过一周。

方法二:按压法

用手指按压并感知伤痛处肌肉,如果是正常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往往酸痛面积较大,且有对称性。而肌肉拉伤,则通常为某点疼痛,无对称性。

方法三:收缩拉伸法

正常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在缓慢拉伸酸痛部位肌肉时,因紧张的肌肉纤维得以舒展,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疼痛感通常会随之减轻。相反,当用力收缩处于酸痛状态的肌肉时,肌肉内部压力瞬间增大,酸痛感会明显加剧。

肌肉拉伤由于肌肉纤维已受损甚至断裂,拉伸受伤肌肉会进一步牵拉损伤部位,致使原本就脆弱的受伤处遭受更强烈的撕扯,从而导致疼痛感显著加重。

肌肉拉伤如何处理?

肌肉酸痛的情况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散,但也可通过适度拉伸、热敷、按摩等方式来缓解,而肌肉拉伤的处理则需要考虑拉伤程度。

如果是轻微的拉伤,表现为轻度疼痛及肿胀,先加压冷敷0.5~1h,然后利用棉花或纱布等软物进行简单加压包扎,还要让患处高高抬起,大概2~3天后可以进行热敷和逐步恢复运动。

如果是中度的拉伤,受伤部位有刀割般的疼痛,肌肉肿胀淤血明显,需至少对患处进行一小时冰敷,且对患处加压包扎1~2天,在大约12~14天后如果已经感受不到明显的疼痛,就可以循序渐进恢复强度适中的运动量。

对于有剧烈疼痛、几乎无法运动、患部大量出血等情况的严重拉伤,就建议在冰敷和包扎后,及时就医治疗。

如何预防肌肉拉伤?

在如何预防肌肉拉伤方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做好准备运动:激活肌肉和关节,使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2、掌握正确的姿势:规范的运动姿势能尽可能确保肌肉受力均匀,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3、控制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避免过度运动,同时运动量要慢慢增加;

4、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适配运动类型的装备对预防运动损伤意义重大。以运动鞋为例,要选择具有良好缓冲和回弹性的跑鞋,还要求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减少运动时脚踝扭伤引发小腿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同时,鞋垫建议选择匹配足型的,以调整足部在运动时的生物力线,减少后跟及踝关节的过分摆动,舒缓疲劳及减少劳损。

5、对身体较弱部位加强锻炼:许多运动中的突然启动、停止和扭转都会拉伤较弱的肌肉(尤其是曾经受过损伤的部位),因此平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薄弱部位进行适当训练干预,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稳定性训练,增强其力量。

肌肉酸痛和拉伤在运动中较为常见,准确区分二者并掌握相应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对于保障运动安全、提升运动效果意义重大。希望大家都能科学运动,远离损伤困扰,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0 阅读:14
老陈的备忘录

老陈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