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牛不相及”,是出自《左传》中的一个成语。
成语词典上说,它的本义是指两个地方相距十分遥远,像马、牛这样的动物,即使在迷路的情况下,都不会走到对面去,后用来比喻两件事物毫不相干。
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意思相近的俗语,即“驴唇不对马嘴”,或者“牛头不对马嘴”。
牛和马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动物,用它们的不同来说明事物不相符,很容易被人理解。但是在“牛”、“马”之前,加上一个代表自然现象的“风”字,就让人觉得很费解了。
一、“风”字的六种解释“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其实不光我们现代的人搞不懂,就算是汉代研究《左传》的专家贾逵、服虔都弄不太明白。
所以大家只能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和个人的经验,来“判断”这个“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代表的是“牝牡相诱”。“牝”和“牡”字,分别代表的是动物的雄性和雌性。
假如这个说法正确的话,那么“风马牛”指的就是“牝马”和“牡牛”因物种不同,且雌雄各异,所以就算是发情也走不到一块儿去。
但是有人考虑到这个成语典故,是出自春秋时期齐、楚两个大国的外交场合,认为这样的比喻非常“粗俗”,所以否定了这个解释。后来,大家就找到了其余五种对“风”字的翻译。
“风”第二种解释是“放”,引申为“走失”。将成语解释为:齐、楚两国距离遥远,齐国走失了的马、牛,也跑不到我楚国的土地上。
“风”的第三种解释,则是“逃跑”。比喻马、牛跑起来像一阵风,人是追不上了,用来说明两件事物的差异很大。
“风”的第四种解释,则是“风”、“讽”同义。“讽”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讽喻”,就是“比喻”的意思。楚国的屈完见到齐桓公后向对方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段话用这个解释翻译过来,就是屈完对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海,我们楚国在南海,我们两国的区别,打个比方说,就是马归马,牛归牛,毫不相干啊。
“风”的第五个解释,是一批宋代学者提出来的。清代《古文观止》作者吴楚材,也同意了这个说法。
这种说法指成语里的“风”,是“顺风逆风”的意思。牛喜顺风,马喜逆风。用牛、马的对风向的不同喜好,来说明两个国家的毫不相干。
“风”还有第六种解释,这个解释出自《周易》中八卦的方位。“风”在八卦中是“巽卦”,代表的方位是“东南”。
又说“马”是乾卦、“牛”属于坤卦。于是“风、马、牛”,就各自代表了东南、西北,西南三个方位。不过,持这个说法的人比较少。
“风马牛不相及”里面的“风”字有这么多种解释,那么到底哪一种比较正确呢?我想,要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还是得从这个成语的典故本身着手去研究。
二、从成语出处寻找答案“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这一年的春季,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忽然带着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等几个小弟,去攻打一个中原小国——蔡国。
在把蔡国消灭之后,齐桓公感到兴犹未尽,于是又带着他的大帮人马,浩浩荡荡地南下,要去攻打楚国。
当时雄心勃勃的楚成王,本来正在暗中“猥琐发育”,突然听说七国诸侯要一起去打他,吓了一哆嗦,于是马上派出外交官屈完,前去与齐桓公的大军交涉。
某一天早上,齐桓公和管仲的大军刚刚走到楚国的边界上,就看到有一个人穿着隆重的礼服站在道路的左边,躬着身子向他们行礼。
齐桓公派人去问对方来意,那人回答说,自己是楚国的大夫屈完,奉楚王的命令来与齐师做交涉的。齐桓公暗暗奇怪:楚国的人怎么知道我们要来这里呢?
管仲说:应该是有人走漏了消息,楚王派这个人过来,肯定有什么说法。你先等他说完,看我怎么用“大义”去责备他,把他骂得哑口无言,让他无地自䆟,到时楚军自会“不战而降”。
管仲吹完牛皮,赶着车子走到屈完面前和他打了招呼。二人各自见完礼后,屈完就说:我们国君听说“上国”的君主驾临楚地,滞留在这个地方受了委屈,所以派我过来给大家传个话。
说到这里,屈完向管仲转述了楚成王那段著名的发言:“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在这里我们先不提“风”字的意思,请大家继续往下看这个故事。就在屈完说完这句话后,管仲回答道说:过去周成王封我国君的先祖姜太公在齐这个地方当诸侯。
召公执政时又对姜太公说:“天下诸侯,不管谁犯了罪,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王室。”又给我们划定了一个可以管辖、讨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楚国在南荆,就在我们可以征伐的范围之内。按规定你们应当每年向周王室进贡祭祀时要用的“包茅”,但是自从你们国君上台之后,就断贡了,所以我们就要来打你。
另外,过去我们周昭王南征的时候淹死在汉水,这件事你们也得给个说法!结果屈完回答管仲说:周王室自己瞎搞,现在天下都大乱啦,南荆早就不归周天子管了。
虽然没按时进贡包茅是我们不对,但是周天子来打楚国,自己淹死在汉水,那是他坐的“胶舟”不好,关我们什么事呢。你要问责,就去问汉水的责吧,我要回去给我们大王复命了。
管仲见屈完走掉了,于是就对齐桓公说:楚国人的嘴还挺硬的呢,我们不要和他们啰嗦,大军继续向前推进吧!
于是齐桓公带着人马,开拔到周昭王溺死的汉水。这时,各路诸侯都主张一鼓作气渡河杀到楚国去。但是管仲又突然下令不要向前走,他说要等楚国人害怕了,再派使者过来“求和”。
结果事情果然和管仲想象的一样,楚成王又派屈完前来交涉,最后双方达成了盟约,齐桓公和管仲就带着人马退兵了。
原来管仲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和楚国人兵戎相见,他只是想找一个借口调动诸侯的兵马,借以树立齐国的威望罢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提出的讨伐楚国的两条理由才那么“奇葩”。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楚国大使屈完一开始对管仲的态度,其实是比较傲慢的。
早在诸侯南征楚国之前,即公元前658年,楚成王早已经按捺不住逐鹿中原的野心,已经出兵连续多次攻打郑国了。
齐国之所以能发动多国诸侯一起南下,也是因为楚国正在攻打郑国,因此引起了齐桓公和管仲的警惕,于是管仲才想出了带领这些诸侯南下搞“军事演习”的想法。
当时楚国国力强盛,楚成王非常不满意齐桓公称霸中原。他对自己的令尹子文说,齐桓公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家伙,我和他势不两立。
结果令尹子文回答说:得了吧,人家借着尊王的名义号令天下诸侯,出名都三十年啦,你要打齐国,天下的诸侯就要一起来打你了,这件事要慢慢来。
所以我们由此可以知道,楚国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如果齐、楚单挑,楚国是不怕它的,怕就怕所有的诸侯联合起来打楚国。
屈完是楚国的贵族,身居大夫之位,他当然清楚楚国的实力。虽然几国诸侯一起气势汹汹地杀过来,看着很可怕,但是屈完作为当时南方“强国”的外交官,嘴上还是很不客气的。
于是,屈完就对管仲说出了那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言。从这个角度来看,屈完当时对管仲讲话的态度是有一点轻蔑的。
比如当管仲提到周天子当初因为南征楚国被淹死的事,屈完就敢很硬气地回答他:周天子的船出了问题才淹死的,关我们啥事啊?你要问责,就去问汉水的责任吧!
听屈完的这个口气,我们把“风马牛”理解成一句粗话,按照汉代经学家贾逵、服虔提出的“牝牡相诱”说,明显是说得通的。
如果“风”的含义是“牝牡相诱”,那么屈完这段话正确的解释就是“你齐国和我楚国,好比是公马和母牛,发情都处不到一块儿去,你跑到我们楚国来做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句话太粗俗,太不雅了,不应该出现在外交场合。但是他可能忘记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先秦时代,而楚国又一向以“蛮夷”自居的。
后来在战国时代,出生于楚国的秦宣太后芈月,还当着外交官说出“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这样的话呢。
何况屈完当时面对齐桓公,说的还仅仅只是动物相交而已,远不如后来的芈月同学的发言来得“刺激”。
结语“风马牛不相及”的“风”,到底是什么意思,从东汉一直到现代,文人们争论了两千年。学者们研究出来的各种解释,似乎都有充分的理由,也都说得过去。
不过个人还是觉得汉代学者贾逵的说法最准确,谁说外交场合不能说“粗俗”的话语呢。更何况,我们现代人认为“粗俗”的事,先秦时代的人们,不一定持同样的看法。
这个成语不要落下”及“字,及有相连、够得着的意思,意思是说马和牛有距离,为什么有距离呢?又要回头说风,起风的时候,马是迎风而上的,牛是顺风而下的,这里要说到一句民间流行语:大火烧死牛,因为草原上出现火灾的时候,牛顺风而下火顺风追着牛燃烧,最终把牛烧死。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起风的时候,马和牛距离越来越远。从而比喻人或事的不相干。
风是吹的意思,屈完的意思是说:齐人好吹牛,楚人好吹马,吹牛和吹马八杆子搭不着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最后因为吹牛的人不要脸所以胜出,并留下吹牛不报税的千年典故,吹马的人因为太好面子做不到厚颜无耻而被人所不齿最终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得瑟]
第一,找出风是否有发情这个义项的其他证明;第二,找出不是其他五个义项的证据; 第三,找出古人说“粗俗”话并不是不雅的证据(芈月的那个证据就很好)。
巽为风、午在乾卦、牛在坤卦 。这个解释有道理。中国很多典故和词汇是从易经里面出来的。如九五至尊,买东西等等
风月、风马牛都是一个风。听说有什么羊计院,可以叫风羊,所以风马牛的意思就是两种爱好的人谈不到一起、不相关。
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动物发情 风马:发情的马。 牛不及也:牛不会过来找它。 “风马,牛不相及也。”:马儿发情了,牛也不会过去找它。比喻不是一路货色,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八杆子打不着。
风就是马和牛跑得像风一样抉,因为距离远,也不会碰到一走起。
根据当时的情况,管子本想偷袭一下,结果不密被泄,楚国也怕兵峰一交不可复解,所以才有了这典故,真实意思是比喻,解释就算你家马牛走丢这么远你也问不着我,别没事找事,至于周天子嘛,同样的道理那是汉水的事,你去找汉水找我们干嘛
芈月的话是什么意思?秀儿给翻译翻译!
你在北海,我在南海,北海的风刮不到我这儿,就是牛和马也跑不到我这儿!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弄出来六七种解释来,你是专家!
风通疯,雌性动物发情释放雌性激素,雄性动物闻到它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冲过去交配。
通假“疯”
如此分析,‘风’指发情的家畜挺合理的!因很多动物发情期真的挺疯,另大多动物都是雌性发出激素后,而雄性闻风而来交配的比比皆是。如此解释即发情的马与牛也不能完成交配而孕育后代的意思也说得过去。
风:即俗、习性、风俗、民风、國风、风土人情!
文中风牛马不相及,的解释都对!就看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场合就用什么样的解释。这就是外交家的口舌本事,如果是对外国的现在,解释就看翻译官的了,,,,[鼓掌]想和一种解释,想战另一种解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点赞]
是不是知识太渊博了,搞复杂了?风雅颂的风当民俗习性这方面来理解,是名词,难道就不可以把“风马牛”理解成马的习性,牛的习性?
疯马与牛
春秋时期讲究师出有名,走丢牲畜,就像现在美军说你有生化武器一样,是最低劣的开战借口
风和马牛本来就毫无干系,所以不相及也[笑着哭]
第四种解释,风通做讽,比喻的意思,白话文为:如同、好比、比如等意思
其实就是那西北风
风,就是风言风语,有人用风言风语离间齐楚两国的关系,从而产生了象牛,马一样来服从周天子也是有所不及的。我这个解释应该是第十种解释[鼓掌]
废话连篇!
风可能就是个语句助词?
风,马,牛的速度不可比
疯马和疯牛谁也不尿谁!
见解很合乎情理。
命运好,没有苦劳也能温饱。命运苦,早出晚归满脸土。
发情时的气味是风!?
第五种解释贴切些,风,动用刮风。
一个名言句引出那么多种解释所以才能成名言嘉句
就是句粗话流氓话,等同现在的:卧槽[吃瓜]
“风”就是“风”,跟那个公的母的都没关联,就“风”跟牛跟马都亙不相关的意,更没有“这意思““那意思”的解释,我看是作者自己想入非非了。
胡说八道
我认只快慢不同风速与马牛速度不能比
风情万种
无籍之谈
风其实就是风流的意思
你是吃饱了撑的,还自以为比孔乙己有学问。这些破玩意儿对富国强兵有用吗?
来来来,茴字有几种写法?吃饱了撑的研究这个,这成语都没人用了!
都说你吃饱了撑的,我看不是,是装X失败,看了几行自认为历史,就开始卖弄了
本草说牛肉养人马肉杀人,同为食草动物的区別
发情
这编文章发表过N次了,编者究竟是为了流量或是为了“风”的真实性,风本来就是风,编者非要分个公风、母风,自已把自已绕进去,爱吃辣椒的人他说辣椒不辣,不爱吃辣椒的人他说辣椒很辣,你是站在墙对面问人墙在前面的或在后面,你又转过身来问人墙在后面或前面,按编者的想像人的头和脚也难分那部分是上面,那部分是下面了,照编者的比喻法是唐代的石头是石头,宋代的石头又不是石头了,昨天的风是甜的,今天的风变苦了,明天的风可能又是酸的了,编者这一比,比出风有五颜六色,风有酸甜苦辣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