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制度,是对沙皇俄国中后期中下层社会的一种专称。一个国家无论选用哪一种制度,所追求的无非就是最大化的剩余价值,俄国农奴制度就是一种贵族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体现。
自莫斯科大公在历史的巧合下,从基辅罗斯中脱离出来,开始稳步发展,依靠着蒙古人和鞑靼人,逐渐在东欧平原闯出一片天地之后,一个未来将要震动全世界的国家就此奠定了雏形,之后的几百年,莫斯科大公逐步发展扩张,向南和向西扩张,逐渐成了气候。正好赶上十五世纪后期,苟延残喘多年的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所灭,古罗马的传承者,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逃出了君士坦丁堡,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结婚,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瓦西里三世,自此之后俄国真正有了法统。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称沙皇,伊凡四世称帝之后,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然后将手下的贵族和领主们削弱,让这些人铁了心臣服,为自己效力,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扩张政策。而对外扩张,需要人支持,特别是手下的那些封建领主,想要取得这些人的支持,伊凡四世就给了他们甜枣,既然剥夺了他们自治割据的权利,就必须许下其他重诺,才能换来别人为你拼命。而崛起中的沙皇俄国穷困潦倒,所能许下的诺言就是,扩张之后将所得的土地分给手下的封建领主和建立功勋的骑士们。
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末,沙皇俄国基本席卷了大半个东欧平原,后来到彼得大帝时期,沙皇俄国开始对四面敌人大打出手,为了争夺出海口,不遗余力的四面扩张。一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沙皇俄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其国土面积相比同时代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都不遑多让。
而这些不断扩张,除了让沙皇俄国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沙皇俄国的封建领主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流油。因为沙俄大部门的领土都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的区域,这个地方主打的就是地广人稀,而且又有大量的山川、森林和湖泊相隔断,每个领主的土地都很大,而沙皇为了巩固边疆,允许封建领主收拢流动性极强的农民收拢,一边为封建领主耕种,在战时能迅速转换为武装力量,这些农民就成为了封建领主的短期财产,当然封建领主是想让农民彻底成为奴隶的,只是沙皇俄国高层不愿意,他们不想让封建领主做大。一般农奴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可以更换主人,而沙皇俄国为保证贵族的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
农奴制度
沙皇俄国就是依靠着这个独特的体制,不断压迫底层民力,然后以剥削的财富维持沙俄的持续性扩张,这个体制从彼得大帝开始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之后的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沙皇俄国甚至击败了拿破仑,成为了欧洲宪兵,当时沙皇俄国可谓是风光无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农奴制度是撑起沙皇俄国走向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辉煌的重要根基,尽管不稳,但是效果不错。
只是沙皇俄国想要称霸大陆,冲击巴尔干半岛之际,被英法联合奥斯曼帝国重创,自此之后沙皇俄国就一直陷入动荡之中,尽管有亚历山大二世努力做出变革,但是收效甚微。这主要原因就是在工业文明时代,再好的农奴制度,上限也比不过工业时代的下限,就这样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向消亡,直到1917年,列宁格勒的一声炮响,沙皇俄国被永远封在历史的尘埃里,农奴制度才自此全面消灭在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中。
沙俄农奴
根据前文的历史概述,想必也能理解,农奴制度就是封建的一个阶层划分中,最底层的这部分人的统称,比喻被压迫到极致的农民,失去绝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后,成为封建领主的佃农,但是因为国家的战争需要,这部分人又不是完全属于封建领主的私有财产,而为了减轻这些农民的流动性,沙皇俄国出台制度将这些人圈定在特定的封建领主手中,只有每年定期才有资格换一个主家,而在这不能更换封建领主的时间里,农民们为了活下去,只能主动成为被压榨的工具,为封建领主种地,服劳役,来换取微博的收益糊口。
但其实农奴制度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沙皇俄国,一般的封建专制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呈现出这种模式,对比我国封建时期,在先秦时期就体现得比较明显,而在秦朝之后的封建帝国时期,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一般王朝发展到最鼎盛时期之后,就会陷入一个怪圈,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贵族逐渐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财富和生产资料,还有免税特权,底层百姓不堪重负,只能选择破产,具体方式就是底层百姓的土地就会被贵族兼并而处于半破产状态,这些人无产无业就会成为流民,流动性很大。而贵族和地主们为了保证财富收入,会雇佣这些流民种地,这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佃户。
佃户就很类似于,沙皇俄国农奴制度中所体现的,附属于贵族和地主的职业农奴。佃户的日子很凄凉,种田、服劳役,还吃不饱穿不暖,还没有任何风险承受能力。而农奴也一样,基本没有掌握生产资料,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和户口登记,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 6个月以上便沦为奴仆。对沙皇俄国农奴来说,其实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是从1762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压榨底层,颁布了《贵族自由法令》,这项法令给了贵族很大的权力,包括不服兵役,以及流放领地的农奴,也是从这个法令开始,直到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这段时间的农奴的地位很低,已经有点类似于北美洲庄园里的黑人奴隶了。
沙俄农庄农奴制度
农奴制度真的很落后吗?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沙皇俄国的奴隶制度。
首先要确定,农奴制度,不完全是奴隶制度,它剥夺了人权,损害了人权,但是程度却与奴隶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奴隶制度的体制下,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生产资料,生产的所有收获都属于主家的,而奴隶就是财产,是可以在市场交易的货物。
但是农奴制度则不一样,农奴是有人身自由权力的,而且还能服役,只是被土地所束缚,需要在一定期间内给封建领主干活,然后交出生产收获的一部分给土地的主人,也就是说农奴有着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虽然很容易就破产,但是好歹也是经济独立,而且其只是隶属于这些封建领主,但是不属于封建领主,这些领主没有权力处置这些农奴们,最多也就是将部分没有缴纳足够税赋或者私自逃跑的农奴流放。一般的农奴的模式是,农奴从封建领主手中分得一块耕地的使用权,这块土地很小,但是所得再生资源归农奴,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欧洲宪兵沙俄
而我们将封建领主对农奴的剥削,对标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在工会未崛起的阶段,工人阶级同样是严重被资本家剥削的一个底层群体,比如英国,因为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喂养绵羊,然后剪毛进行纺织,所以就开始了大面积的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不得不加入资本家的工厂,然后通过夜以继日的劳作,来为资本家贡献剩余价值。
随着纺织业和对外掠夺的资本积累,英国很快就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资本家大建工厂,几乎将全国的农民都招进了工厂中,那个时候资本家想方设法的提高劳动生产力,自然就各种压榨工人,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是常事,各种压低工价,然后克扣工资,将生产的剩余价值榨取干净。
伏尔加纤夫
也就是说资本家压榨工人,和封建领主压榨农奴,基本也就是一回事儿。农奴制度,这其实是一种针对农业的类似制度,相当于另一种的资本剥削,是封建领主对农业人口的剥削。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获取了最大的利润。而封建领主,也通过压榨农奴,获取最大的利润。
当然,封建领主获取最大的利润是将农奴变成奴隶。然而,国家也需要大量的人口服兵役,所以不允许农奴变成封建领主的私有财产,沙皇俄国也需要压榨农奴来服兵役,在封建领主和沙皇俄国政府的相互作用下,沙俄就形成了这么一个特殊的体制。而为什么说农奴制度其实是封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品呢?在农业体制下,其实这算是最好的政治体制了,一方面可以保证农业生产,同时还能保证兵源充足,在当时算是最有效率的一种农业经济体制。
农奴制的巅峰
直到亚历山大改革之后,大量引入西方工业,需要部分农业人口转入工厂,所以提升了一点点农奴在封建领主面前的话语权,让这些农奴成为独立的自由农民,此后农奴主和原来农奴的关系转变为地主和雇农的关系。而很多认为从事农业收入太低,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就涌入了城市的工厂里,沙皇俄国自此有了资本主义初始阶段。
自古以来,都有兴百姓苦和亡百姓苦的言论,要想支撑一个大国持续对外的军事行动,是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而如何获取这么多的经济价值呢?就只有不断榨取底层,而在没有工业化的国家,想要榨取底层更多的价值,农奴制度算是一个极致,所以这是一个很残酷的制度,但是也是时代发展的产品,并不能说落后。
比大清好点
与清朝同时期的很多列强都是封建君主制,打鸦片战争的英国军队几乎所有职位都是贿赂来的,人均瘾君子,吃空饷极其严重,就这样清朝还能被打出碾压比,而且你带清怎么会菜到连开眼看世界更晚的日本都打不过的?
世界历史的进程核心,中东,欧亚非贸易通道。西罗马灭亡与南北朝同期,五代十国与伊斯兰崛起同期。西罗马西扩,灭于日耳曼。伊斯兰崛起,与十字军争夺东罗马控制权,蒙古参战,伊斯兰成为新垄断中间商,才有了西方大航海。东罗马灭亡,蒙古杂交后裔,沙俄承接教义继续争夺,并向东亚扩张。唐代在哈萨克斯坦设置战略缓冲,清代不得不拿下新疆,也是同理,并不是开疆。
俄罗斯在任何时期都领先西方至少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