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之交,尤其是春节期间,“上火”的问题非常普遍,比如,过度应酬、饮食不节、频繁吃辛辣和烧烤食物、熬夜疲劳、情绪不稳定等。
上火的典型症状,是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干咳气喘、小便发黄、眼睛干涩、头痛身热等问题。
现代医学把“上火”归属于炎症初期、毛细血管破裂或局部肿胀,但中医的理论是:阴阳失衡,热盛火动,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通常认为,上火为“热”,热则寒之是基本治法,用清热的办法就可以了。如通过甘寒壮水,清热滋阴;或苦寒泻热,退火扶阴等。
很多家庭备有清热解毒药物,含有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大黄、鱼腥草、车前草等成分,有的自行到药店开玉女煎、泻心汤、清胃饮等汤剂。但不少人吃了不见效,上火症状反而加重了,带来痰结、湿重、失眠、长痘等问题。
为什么上火用清热药无效?中医告诉你原因。

上火分阴阳,即有“阳火”、“阴火”两种,另外,肝郁气结、气行不畅,也会上火,这种情况叫“郁火”。所以,上火有三类。
阳火,又叫实火,治疗的办法,就是清热+滋阴+泻火。
阴火,又叫虚火,治疗的办法,要回阳+破阴+补散。
郁火,就是郁而化火,气堵住了,运行不畅,生内热,身体出现上火征兆,要宣散+温补+疏卫。
用清热的办法对付上火,只是治疗实火(阳火)的办法,如果是阴火、郁火,就不见效了,相当于上火问题,有三个选项,清热只是其中一种,选错就可能让病情加重,久治不愈。

实火好治,难在阴火和郁火,这两种会伪装成实火的症状,实际很可能是假热真寒,诱骗患者在错误的治法上越走越偏。
特别是5种上火情形,一定不能直接清热,千万要注意。
1、郁热引起的上火,不能用清热办法
比如,冬春之交、过年时节感冒了,体内有热,舌象可见舌面平而有刺,舌尖红,黄白腻,脉象为浮脉,面色偏暗泛黄,手足心热,心烦梦多,这是气行不畅、热郁于内,渐生火象,出现郁火。

情况好像一锅煮沸的水,热气不断从锅边沿喷出,最快的途径是将锅盖掀起,热气立即发散,然后再想办法把沸水转为温水。
解决的招数就是宣肺,畅通气机,体虚时可加温补的药,如果热像的尾巴没有干净,再考虑用一点清热药。
2、食积生热的上火症状,不能用清热办法
多见于幼儿、青少年,尤其是春节期间嘴巴不停,甜的、脆的、麻辣的零食塞了一肚子,消化功能不好,慢慢就生热了。

症见舌苔黄腻、白腻,口臭尿黄,睡不安稳,眼睛发蓝,如果错用清热药,会伤正气,影响发育。解决办法是用化积消食的药,如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等。
3、虚火生热的上火表现,不能用清热办法
虚火生热很有欺骗性,不仅是出现“假寒真热”问题,而且用清热药,症状很快“消退”了,但过了两天一定会卷土重来。而且症状更重。
辨证虚火症状,多见于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心悸、夜间潮热、盗汗、容易生气,舌头无苔且泛红,解决办法就是根据年龄段,使用不同的地黄丸,或者用生地、玄参、麦冬、玉竹等药材。

4、气虚发热引起的上火,不能用清热办法
如果气虚引起的热像用清热办法,如同汽油着火用水浇,可能会让火越烧越旺,错用的后果比较严重。
症状多见于口渴、咽干、怕冷、气喘、头痛、舌苔白腻、脉洪,这是典型的内伤大虚之症,解决办法是用补中益气汤、白虎汤等。

5、上热下寒的上火表现,不能用清热办法
就是上面热像明显,牙龈肿痛、咽痛目赤、口苦口臭,但下面是寒像,容易腹泻,手足冰凉,膝盖冷痛,上热下寒不口渴,但尿多,不喜欢冷饮。
解决办法要针对性别、年龄不同而用药,如用引火汤、半夏泻心汤等,在收尾时可用一点清热药,绝不能一开始就清热。
总的来说,治疗上火,体现的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不能凭经验和表象办事,用错药、乱吃药只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