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越苦的白茶,回甘甜味越明显?这是回甘“真谛”还是“假象”

白茶大课堂 2022-05-23 21:24:04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听某位茶友聊起自己的经历,说是有一次,随朋友参加茶会。

进了雅间,里面坐着好多人,有的仙风道骨,有的说着玄乎其玄的话,一边喝着或价格不菲或来之不易的茶叶。

一泡简单的茶,被大家摆弄来摆弄去,指指点点。

茶友还说,现在的人喝茶,似乎不如以前那么纯粹了。

早些年,三五好友,找家茶馆,或者邀请到家里来,泡杯好茶,互诉衷肠,喝个舒服,喝个畅快。

但现在大家出去喝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

常常没喝两杯,话题就扯到了:这个茶壶出自哪位大师?是不是全手工的?这个茶是“纯料”还是“拼配”?这个茶喝起来茶气足不足……

听得自己心里一愣一愣的,没有半点喝茶的欢愉。

不禁困惑,到底是来喝茶的,还是来社交的?

《2》

不禁莞尔。

是啊,喝茶这个事情,如今走红了。

有表演的,有讲课的,有附庸风雅的,五花八门,纷呈异彩。

但说到底,喝茶除了能满足生理上解渴的需要,再者就是为了追求美好享受。

真正爱茶的人,心思都花在茶上,哪有多余的花架子?

同时也好奇,值得这么多人来评的一款茶,味道到底如何?

茶友回答说,那天喝的好像是白茶里的白牡丹,味道挺苦的,还有点涩,不过有回甘!

一提到有回甘,很多人便会觉得,“这款白茶品质肯定不错!”

然而,强烈的苦涩感之后所涌现上来的“回甘”,很有可能是假象。

苦和甘,是一对完全相反的味蕾体验。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般来说,吃了很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就会觉得苦的东西变得更苦,因为我们的舌头已经对甜味不那么敏感了。

不是苦味增加,而是味蕾敏感度下降了而已。

先甜后苦,往往会让苦味放大很多倍。

反之,先苦后甜,则苦味就会被甜味掩盖,比如小时候喝中药,总是先喝药,再吃糖。

总不会先吃糖,再喝药,那样药不就更苦了吗?

同理,喝了一杯苦涩感很强的白茶,即便是喝白开水,都觉得清甜无比。

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许多茶客惊喜地发现,自己好像已经掌握了“回甘”的奥妙。

误以为喝茶时的回甘,便是“苦尽甘来”。

而实际上,压根不是一回事!

《3》

真正的回甘,不需要苦味来做衬托。

先来了解,什么是回甘?

在《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词汇》中,将其定义为:回味较佳,略带甜味。

当然,并没有阐明它是如何产生的。

而后看到了网络上所流传的说法,称回甘是茶叶中的苦涩、甜味物质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苦涩微甜,苦涩味居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清甜结束的一种味道。

对于此说法,自己不敢苟同。

或许这是一位喝惯了浓茶、苦茶的人,他心中对回甘的定义。

然而,我们喝过了很多茶,即便不苦不涩,但依然有明显的回甘。

是茶汤入口以后,喉感沁凉,且舌面上迅速涌起一阵夹杂着丝丝甜意的,夹杂着花香与其它茶香的湿润感觉。

根据目前圈内比较认可的说法,回甘的本质,是一种类似延后表现的甜。

茶汤咽下后,舌面上的酶和茶汤中呈甜味的物质发生交换,从而生成的一种“甜”的感觉。

就像一切淀粉类食物,米饭、面条等,当下吃的时候甜味并不突显。

可等到入口,经过了细细咀嚼后,舌面上就会泛起一阵甜意。

但好茶中的甜,与生活中其它食物的甜又有所不同。

它是清甜,甘甜,甜而不腻,故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回甘

回甘的产生,是由好茶当中丰富的内含物质所形成的。

有一些品质格外出众,且甜味物质更丰富的白茶,甚至还等不到回甘产生,刚刚入口,就能感受到满口的清甜鲜爽。

因为含量太多,没办法做到低调,不显山不露水。

所以也可以说,没有回甘,或者是回甘很弱的茶,品质堪忧。

《4》

“苦尽甘来”的白茶,品质好还是不好?

这要看导致茶汤苦涩的原因,是冲泡问题,还是茶叶自身的问题。

茶叶中,主导苦味和涩味的物质,是咖啡碱和茶多酚。

无论是什么茶,体内都或多或少的含有,只不过比例有高有低。

有些白茶,品质出众,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茶氨酸的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的含量偏少。

故而,只要冲泡手法得当,泡出来的茶汤便呈现出鲜爽清甜的滋味。

并且,几乎可以做到一点苦涩味都没有。

一是因为,茶氨酸的占比太高,而苦涩物质的含量少,不容易被泡出来。

二是因为,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这三大物质,它们释放的速度不一样。

以快出水为前提,茶多酚和咖啡碱并不会过量析出,而茶氨酸匀速释放,我们才得以尝到白茶汤里鲜香醇爽的风味。

优质的白茶,加上恰当的冲泡,能够做到不苦不涩。

所谓的“苦尽甘来”,更是不存在的了。

反之,品质不好的白茶,因为产区或工艺不良等原因,造成体内蕴含了太多的苦涩物质。

喝起来,又苦又涩,鲜爽感弱,韵味不足。

还有另一种,是因为冲泡手法不对所导致的茶汤苦涩。

按照老一辈的习惯,茶叶往往是闷泡着喝,抓一把投进杯子里,注入沸水。

直到水温下降,变成适口的温度,汤水里的茶味已经很浓很苦了。

现在,即便换成了盖碗泡茶,有一些人仍然习惯要加盖闷泡。

注水结束后,不急着马上倒出茶汤,至少要闷上个10秒,才舍得缓缓端起盖碗,把茶汤倒出来。

殊不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苦涩物质早就过量释放了出来。

它们就像是集体收到了指令,奋勇直冲,一股脑地来到茶汤里。

这时候所喝到的茶汤,一入口,便是极度刺激的汤感,且在这苦涩感之后,因为对比反差,会涌现上来一阵甜意。

所以,我们也很难判断“苦尽甘来”的白茶,到底是好是坏。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太苦太涩的白茶,存在的本身就不正常。

《5》

苦尽甘来,并不是对回甘最准确的解释。

喝惯了高山白茶的我们,味蕾已经自动接受了那种空灵纯净,清甜的感觉。

不苦不涩,但依然有回甘。

回甘里,还夹杂着馥郁的茶香,让人忍不住咂吧咂吧嘴,想要细细回味。

所以,喝高山茶的朋友,就不必考虑这回甘到底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汤水入口本就是又香又滑还不苦涩,回甘的产生,也是自然而然的。

才不必像有些茶那样,必须等到味蕾受了一通折磨后,才能感觉到甜。

真正的好茶,就像天然的美人。

不必费力打扮,素面朝天,也能迷倒一大片人。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