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一个人从最初一次可以记住5个数字到最后一次可以记住82个数字?
最近买了本书,书名是:《刻意练习》,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看,但是阅读中却发现了学习的本质,也给我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
绝大多数人面对困难多数会望而却步,觉得隔行如隔山,自己根本达不到人家专业人员或者天赋人员的水平,这本书以大量事实证明了:“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比如莫扎特那个时代,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有完美音高(能够准确分辨各种音调),而且在他之后200年里,人们都认为有这个技能的人是天才。然而直到研究发现,完美音高在在亚洲人群中有着较大比例,因为亚洲语音多数为声调语言可以让人对音调更敏感,这是他们不断训练和使用语言得来的副产物。随后,2014年东京一音会开展了实验,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24名2—6岁孩子通过声音练习辨别钢琴上弹的各种和弦,都是带三个音高的大和弦,在不到一年多时间里,孩子们学会了14首和弦,再测试发现所有孩子都学会了完美音高。这些原本属于天才才有的天赋,成为了人们训练就可以得到的技能,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打通了大脑的回路,对这些信息变得敏感和熟悉。
不只是完美音高案例,作者团队研究了各行各业名人、精英,发现了他们足够专业的根本原因:练习足够多。但是练习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目的性的去练习。
他们采取了一个实验:让一名叫史蒂夫的实验人员,记尽可能多的数字,开始他只能自然记住5—6个数字,通过每次慢慢提高一个数字,他逐渐记到11个甚至更多,然后到了记到22个数字时候,变成了瓶颈,始终突破不了,这时候他练习无数次并开始尝试其他各种不同方法,最后用每三四个数字分组的办法完成了突破。等到开始突破40个以上的数字时候,他每一次突破都会拍桌子并嘶吼两句,然后都很坚定自信地突破过去。通过逐个数目的提升,然后碰到瓶颈慢下来尝试新思路方法,他最终可以一次背诵82个数字,这已经远超了好多记忆大师。当达到这个成就被问到他怎么坚持下来做到这么强的,他回答说除开报酬外,他在背到40个数字时候上了电视,被很多人称赞,这些形成了他的正面动力,从而不断突破。
这些就是刻意练习带来的巨大变化。给您30秒总结下这段文字描述有多少关键信息,能给你什么启发。
时间到,他的这段经历完全可以总结出这段话:
就是我们要有目的的练习,制定计划,从能解决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然后碰到一个阶段的瓶颈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用尽一切方法去突破,最终达到本质蜕变。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动力,形成努力—突破—成就感的正循环模式,让行为变得更有意义。这样我们自身就能不断突破了。
然而这一切才只是这本书的开始,也只是刻意练习的内容开始。后面会有更加精彩的内容,我读了后续再接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