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都追求建立系统,而不是只盯着达到目标。
目标只是系统的副产品,系统建立运转起来了,目标自然也就达到了,反过来却未必。
普通人更执着于追求目标,但追求目标通常没有持续性,也没有复利效应。
追求系统的人会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系统,目的就是产生持续的复利效应。
我复盘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我发现自己没开悟之前真的蛮傻的,每当我完成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会结束与之有关的一系列行动。
例如,高考之后,我就不会再看那些高中课本了;我读到一本好书,划了线,做了笔记,之后就不会读第二遍,也很少拿起笔记对照自己做的事情。
那时候的我,缺少迭代思维,没有更新改进自己的系统。
考试是一个目标,当完成这个目标后,绝大多数的人就会停止与这个目标的相关动作。
这无可厚非,节能降耗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但经过反思,我发现要成为高手应该要有一套系统,而不是完成一个目标。
如果考试是一个目标,那成长就是一个系统。
如果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和那些只是顾着考试过关的人比成绩,短期可能不分伯仲,但长期来看,前者能达到的高度很可能远远甩下后者。
因为终身学习的人不断强化自己的脑子,当遇到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就会快速联系过去的相关认知,直截了当地破解其中的本质,而追求目标的人只了解到表面。
当遇到挫折时,追求目标的人一是可能陷入情绪困境,因为不达标意味着失败,二是即使克服之后也选择淡忘,因为下一个目标不一定相同。
但追求系统的人,除了想办法修补这个漏洞,不受一时挫折的影响而让自己情绪低落,不会让自己觉得天塌了,还会认为失败只是让自己发现了自己系统的漏洞而已,把漏洞补上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强大、更持久的系统,将来可以继续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系统的人会比追求目标的人抗挫折能力更强,未来达到的成就也更大。
如果你认真观察,那些上学时成绩越来越好的人、在社会上一直取得成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是有系统的。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表面上干什么就成什么,但本质上是经过连续创业获得成功,而不是一次性就能成功,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增强他们的系统。
例如华为,每一年都在增强自己的系统,于是多年后在智能车上比肩特斯拉,在手机上硬扛苹果,在芯片上追赶高通和英伟达,连系统都自己开发,以鸿蒙与苹果、安卓分庭抗礼。
追求系统,能让自己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像滚雪球一样做好它。
以我自己为例:我最早写公众号文章,是因为好为人师,总想着写万字长文;后来是因为我想坚持一个爱好,同时给自己留些记录;再后来,我看到很多读者的反馈,于是我思考自己能为大家提供什么价值,同时也让我自己感到快乐。
这就是一个正循环,任何事情只要进入正循环,大概率都不会干得太差。
如果我只是为了流量,那么文章发出去之后,要是流量不好,我可能就不会再写了;如果是为了爱好,我可以爱写的时候就写,但也可能时不时停下来不写;而在坚持自己爱好和满足读者需求的双重激励下,我既愿意结合数据思考,又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
追求系统,是一个让自己不断变好的习惯。
我爱好跑步,跑步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可以比肩阅读、美食和创业,所以跑步已经成为我的系统,就是我的习惯,如果一个礼拜不跑一次,我会很难受。
如果我去参加马拉松比赛,要是跑崩了,没完成,我不会因为这样的失败而放弃跑步这个系统,但如果我就是想在马拉松比赛里拿名次,一旦失败了,受挫情绪严重的话,我可能就会放弃这个运动。
高手不是不设目标,也不是不追求目标达成,而是先长期追求系统,再短期追求目标,以系统为主,目标为辅。所有的目标都要与系统相关才是好的,要不然就很难形成复利效应。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佛畏系统。
我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