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乾隆朝贪腐第一案自然是“甘肃捐监冒赈案”。
这个案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浙江巡抚王亶望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修筑海塘,而王亶望本人非常大方的捐了50万两白银给修建工程。这样一笔巨款自然引起了乾隆的怀疑,这个王亶望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想到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这个王亶望给自己送给一个价值连城的金如意,乾隆更觉得这个王亶望有鬼。
王亶望刚任浙江巡抚不久,先前在陕西任布政使长达3年之久,乾隆怀疑他是在陕西期间有过贪腐行为。
不久,接替王亶望任陕西布政使的王延赞也给国家捐了4万两白银,作为平叛的军费。这让乾隆更觉得陕西有问题。
而此时,在前线平叛的阿桂却多次上奏,说平叛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多雨,行军困难。
乾隆这个时候心里起了嘀咕。甘肃省最近几年,年年都是旱灾,怎么今年就反而多雨起来了。
为此,乾隆秘密安排人员进行调查。
这一查,一桩惊天大案就此大白于天下。
乾隆像
02
甘肃是一个穷省,每年的财政都入不敷出,还需要国家每年支援100多万两银子。
甘肃的主要官员就给乾隆上了一个折子,说我们这里穷,请允许我们实行“捐监”。根据科举考试的规定,参加会试需要秀才或者是国子监身份。而这个“捐监”就是花钱取得国子监生的资格,这样就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了。
乾隆早些年开过这个“捐监”,后来乾隆觉得这样搞不好,就给停了。现在甘肃又申请重开,乾隆在大体上还是同意了,只是有一点,不准捐银子,按银子折算成粮食捐上来。乾隆这个安排还是想避免贪腐,毕竟粮食堆在哪里可以查,银子是揣在谁兜里就不得而知了。
并调浙江代理巡抚兼布政使王亶望到甘肃来负责这件事。
为什么要找这个王亶望呢?因为王亶望就是通过“捐监”走到如今这个职位的,乾隆希望他能把这个事办好。
王亶望被调过来肯定不爽啊!
原本是浙江这个富裕省份,现在调到了穷的叮当响的甘肃,更重要的是原来自己是代理巡抚兼任布政使,说白了是浙江的一把手,现在倒好,到了甘肃,巡抚没有了,成了个二把手。你说,这个王亶望心里能高兴不。
03
王亶望到任之后,就开始动歪脑筋,想尽各种办法整钱,寻求贪污的机会。但他只是个布政使,上面还有陕甘总督勒尔谨。但这个也难不倒王亶望,他一番巧言令色之下,勒尔谨成为了他的同伙。
“捐监”开始之后不久,王亶望就开始下令不收粮食,改收银子。然后第一年上奏乾隆一共有19017人“捐监”,捐了827500石粮食,也就是1亿斤粮食左右。
如此巨大的数字,王亶望自然是虚报了数字。为什么虚报,当然是为了显示政绩,让乾隆觉得自己有才能啊!而实际捐监人数是7455人,粮食是30万石。
乾隆也不是傻子,你甘肃一个穷省,哪里来的那么多人捐监?王亶望说,甘肃是内地和新疆等地的通道,来往商人多,很多外地人就近就在甘肃捐了。
乾隆再问,你们一个穷省,哪里来的80多万石粮食。这个就更好回答了。一切都是因为陛下您啊!现在国家政通人和,粮食产量节节攀升,老百姓都有余量出售。
乾隆又问,这么多粮食,你们是怎么储存的,会不会坏掉。王亶望说,您放心,我们都修建了粮仓,都妥善保管着。
王亶望就这样成功糊弄过去。
乾隆自然不信,派人来查,而且一派就是刑部尚书袁守侗来查,相当公检法最高领导下来查。
这个袁守侗可不是一般人物,其为官公正,深为乾隆帝所信任,查处过理云南布政使钱度贪污案、总督彰宝亏空兵粮案等大案要案。可以说,他是一名反贪专家。
面对这个袁守侗,这个王亶望有办法,在粮仓支上木架,木架下面是空的,在上面放上粮食。同时,有的粮仓装满,没装满的粮仓夹杂在中间。
袁守侗来了之后,开仓查验,但硬是没有发现其中的端倪,最终让王亶望蒙混过关。
乾隆一看,袁守侗都说没问题,然也就相信了王亶望,不久,升其为浙江巡抚。
04
但还有一个问题,你说你收了1亿斤粮食,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中间巨大的窟窿怎么办呢?
王亶望还有办法。
从开始捐监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春秋就向朝廷报告旱灾,申请开仓放粮。就这样,多报的粮食的账目就这样全部做平了。不仅如此,还有多出来的粮食,自然被折算成白银被王亶望等人瓜分了。
而捐监是每人55两银子,王亶望等人收取8两的管理费,中饱私聊。
那如此贪污,为何没人举报呢?
原因很简单,形成利益共同体。王亶望收的钱,大部分分给了甘肃的各级官员。大家都开心地数钱,夸王亶望有能力,连陕甘总督勒尔谨都是王亶望的支持者,谁还会去举报呢?
王亶望不是要调任浙江巡抚么,他的继任者王廷赞为什么没有举报呢?王廷赞一到任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同流合污,参与到分钱的行列里面来。
05
而此时,甘肃发生了苏四十三叛乱,总督勒尔谨平叛不利,乾隆派阿桂率领大军剿灭,阿桂上报,连连大雨,影响行军。就这样,甘肃上报虚报旱情的事才被捅破。这一下,拔起萝卜带出泥,整个窝案被乾隆派遣阿桂等全部查清。
七年时间里,甘肃的捐监一共贪污白银多达千万两之多,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最终查明贪污1千两以下的102人,1千两到1万两的30人,1万两到2万两的11人,2万两到10万两的20人,10万两以上的10人。
最终,王亶望论斩,勒尔谨自裁,王廷赞论绞,二万银两以上22遭诛。其余人等,全部发配。
06
你以为这件案子就这么结束了?
没有。
我们看电影《鹿鼎记》时,里面有韦小宝抄鳌拜家时,将大量宝物据为己有的情节,但真实的史实比电影还要精彩。
王亶望此时是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陈辉祖是他的顶头上司,所以乾隆命陈辉祖去抄王亶望的家。
这个陈辉祖见王亶望家金金银珠宝甚多,财迷心窍,竟然,以银换金,隐藏玉器,多将贵重器物占为己有。
那这件事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原来早些年王亶望将一些精美的金银玉器、名人字画进献给乾隆,乾隆也没有全要,将大部分都退回给王亶望。但陈辉祖交上来的抄家手册上却少了不少物品,其贪污行为自然就被识破了。
05
现在很多人都贬低乾隆,说乾隆好大喜功,宠爱贪官和珅等等,甚至爱好盖章也要拿出来说一说。乾隆的确有很多毛病,但绝对不是一个傻子,相反,王亶望和陈辉祖两起贪污案的破案人都是乾隆。
乾隆朝的贪腐是很严重的,查获的案件也绝不止这两起,比如,云南布政使钱度贪污案、总督彰宝亏空兵粮案、知府苏墧贪污案,还有震惊清廷的四川松岗站员冀谷勋侵蚀军需粮米案等等。至于最大的贪官和珅,那就更不用说了。
用贪腐横行来说乾隆朝,是一点都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