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看慢性肾病 临床常遇一认知误区:将现代医学慢性肾病全然等同于传统中医“肾虚”,甚至拘于“肾无实证”之说,此乃混淆概念之误。
传统中医之“肾”,属藏象范畴,主先天之本、精气血生化,其“虚”多指向功能衰退,如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但现代医学慢性肾病(如肾炎、肾衰)病因复杂,病机绝非单一“虚”字可概:肾炎多起于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紊乱,糖尿病肾病系糖代谢失常累及肾络,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与过敏、自身免疫异常相关,痛风性肾炎则为代谢废物沉积伤肾——皆属“外邪侵袭”“邪实内蕴”之证。
更需注意,慢性肾病进展多与“邪恋不去”相关:感冒、感染等新邪反复叠加,旧邪未清又添新疾,终致肾体受损、功能渐衰,恰合“病由邪生,邪重病重,邪去病向愈”之理。
故治慢性肾病,中医需立足现代医学病因认知,跳出“唯虚论治”局限,辨清邪正盛衰,或祛邪通络,或扶正祛邪,方为精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