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辽宁,男子刚把羊群赶回窝,一只羊趁他转身的时候,突然猛地冲上去,把他顶翻在地,然后这只羊立马转身混进羊群里,装作什么也没发生。 辽宁农户老李(化名)的羊圈视频,最近在网上笑翻了一群人 ,镜头里,他刚把最后一只羊赶进圈,转身去关栅栏的瞬间,后腰突然被重重一顶。 “哎哟!” 老李结结实实地摔在干草堆上,手里的铁钩都飞了出去。 等他龇牙咧嘴爬起来,就见一只黑耳朵公羊正埋着头啃草,尾巴垂得笔直,混在羊群里跟没事羊似的,连耳朵都没动一下,仿佛刚才顶人的不是它。 “这货不是第一次了!” 后来老李跟网友吐槽,早在半个月前,这只公羊就有过 “前科”,当时他给羊群添料,这羊突然冲过来顶翻了食槽,饲料撒了一地,它却掉头就跑,也是这副 “我什么都没做” 的模样。 那会儿老李只当是羊精力过剩,没太在意,直到这次自己摔了跤,才赶紧找兽医问了问。 兽医一解释,老李才明白,羊顶人真不是 “调皮捣蛋”,背后全是有原因的。 像他家这只黑耳朵羊,正是处于发情期的公羊,这个阶段的公羊好斗,容易把人当成竞争对手,或是想通过顶人展示自己的地位。 要是换成刚生完崽的母羊,顶人就更凶了 , 村里王婶家去年就有只母羊,生崽后谁靠近羊圈都顶,连王婶给它添水都被顶得胳膊青了一块,那是母羊护崽的本能。 还有些情况也会让羊攻击人:比如年轻公羊没事干,精力没处发泄;或是羊圈太挤,羊群抢空间时容易烦躁。 甚至有的羊长期被宠溺,没立过规矩,真把人当成了可以随便挑衅的对象。兽医跟老李说:“治这毛病,不能光靠揍,得讲规矩,还得给它们找对出路。” 老李听进去了,转头就给羊圈做了调整:先把那只发情的黑耳朵公羊单独圈在旁边的小栏里,栏里放了个用树枝做的咀嚼玩具,让它没事啃着玩。 赶羊的时候,他特意换上了厚靴子和护膝,手里攥着赶羊杆,不再背对羊群,而是侧身慢慢走 ,兽医说,这样能减少被羊从背后偷袭的机会。 没过多久,效果就显出来了:黑耳朵羊没再顶过人,单独圈养后,它要么啃玩具,要么趴在栏里晒太阳,安分了不少。 老李还跟村里其他养殖户分享经验:要是遇到常顶人的羊,别上来就打,先看看是不是发情、护崽,或是羊圈太挤。 可以像他这样,该隔离就隔离,再给羊找点 “事做”,比如多放出去遛遛,增加活动空间;人自身的防护也不能少,结实的衣服、赶羊工具,这些都能保安全。 网友们看了老李后续的视频,纷纷留言:“原来羊也得‘立规矩’”“学到了,以后见着公羊得躲着点”。 老李自己也说:“一开始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后来才知道,养羊不光靠力气,还得懂它们的脾气。笑归笑,规矩得有,这样人安全,羊也能过得安稳。” 农场里的这些小插曲,看着是笑料,其实藏着养殖的门道, 不管是 “戏精” 羊还是老实羊,摸清它们的习性,守住人和动物的边界,才能把日子过得又热闹又踏实。 我们总觉得认人识事得靠高科技,可辽宁羊圈里的事偏说明:真正的精准,藏在日复一日的贴身相处里。 那只顶人后混进羊群装无辜的羊,以为能蒙混过关,却忘了主人天天赶它、喂它,早记下它顶人后会甩两下尾巴、啃草只挑左边的细微习惯 ,一抬脚就精准找到它,靠的从不是仪器,是熟稔。 现在很多人觉得 “懂一只羊” 太费时间,可恰恰是愿意花十年观察的耐心,才能摸清万物的 “小破绽”。 人熟了万物的习性,万物才会用它的行为 “开口”:是顶人后的伪装,还是温顺时的依赖,这些藏在细节里的信号,只有贴身相处的人才能读懂。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看齐新闻
